“严苛”成就高品质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一周年之际,山西新闻媒体围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谱写新时代山西新篇章”开展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总书记视察过的太钢自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发扬工匠精神,在创新上再加把劲,为中国制造作出更大贡献”。总书记的教诲言犹在耳。一年来,太钢在创新上有哪些新作为新成果?激战正酣的世界最大吨位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产品的研发生产进入了我省主流媒体的视野。 带着对创新力量的憧憬,笔者随同我省媒体记者,奔赴千里之外的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加工中心和船厂,亲身感受来自市场前沿的声音,探寻太钢不锈钢精品攀登市场高峰的成功之道。
“严苛”成就高品质
江苏大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大型不锈钢加工、销售和配送企业。多年来,太钢和大明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为下游高端用户提供优质材料和服务。当听到山西和太钢的新闻记者要来采访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产品的加工过程,他们非常高兴。在他们的引领下,笔者第一次亲眼目睹了精品是如何锻造成的。
世界最大化学品船对建造材料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采用目前世界最高等级船用双相不锈钢板,除严格的耐腐蚀、力学及焊接等性能要求外,上下表面粗糙度均要求在五微米以内,钢板双面都不允许有划伤。要知道,这五微米可是针尖般大小!对生产加工要求极高。“之前我们一直是选择进口材料,价格高,交货期长,对于我们的成本和工期影响非常大。太钢的产品从稚嫩到成熟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很让人惊讶,现在我可以说,太钢的产品无论内在性能、表面质量还是售后服务,都已经可以和国外同类产品媲美。”记者在大明靖江基地见到了年轻的大明重工副总经理罗智辉。多年的合作,他也见证了太钢材料的不断进步。
这次太钢与大明在世界最大化学品船制造领域再次紧密合作,为造船厂提供了零件加工配送的一揽子服务,提前把不锈钢材料加工成造船所需的尺寸、形状,船厂只需要拼装焊接即可。“船东对材料质量要求之苛刻对我们是个不小的挑战。就拿材料的表面质量来说吧,你看,我们现场的工人都穿着鞋套,钢板之间都是棉垫,如果稍有疏忽留下印迹,船东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小则花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员成本打磨,严重的直接就废了。这在其他项目上可从来没有过。”罗智辉满脸严肃的语气,让笔者神经一下子紧绷了起来,现场无处不在的“严苛”让我的脚步都变得小心翼翼。
在采访完加工环节后,我们又到达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世界在建最大吨位——49000吨级化学品船项目正在这里紧锣密鼓地推进,目前雏形初现。在船厂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刚一进入工地就看到了由太钢双相不锈钢材料拼装焊接而成的液货舱犹如一幢高楼矗立在船台。“这么大!”一行人不由地发出惊呼。
这时,天空突然飘起了丝丝细雨,给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带去些许清凉,在船台指挥工作的项目主管陈炼马上接到了船东打来的电话:“今天下雨,现场特别是液货舱的苫盖还要再加强。”原来,这连雨都淋不得的液货舱是化学品船的核心部件。据介绍,化学品船的液货舱往往要面对数百种化学物品长时间、高强度腐蚀的考验,每次到港卸掉货物后,都会采用海水冲洗—淡水冲洗—烘干—再次装填的过程,要求最大程度避免化学品残留侵蚀,这也就是“严苛”标准的原因。笔者刚想触摸一下钢板,就被一旁的陪同人员制止:“这可不能摸,现在上面都喷涂了保护膜,要是留一个手印,处理起来特别麻烦!”
采访结束了。但是,笔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现场摆放着的那一块块精美的不锈钢板,似乎在向我们静静地讲述着精品是如何锻造出来的。是的,面对下游加工企业和造船厂对高品质钢板近乎“苛刻”的要求,只有我们每一个环节的每一个人都去认真倾听客户的声音,自觉践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视品质为生命,才能赢得客户,赢得未来。
质量在我们心中,质量更在我们手中。让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嘱托,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工匠精神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