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流 > 琴棋书画

《讲究》的收官之作,你怎能错过?

2018年,交通银行私人银行启动“百年交行 致敬非遗”系列活动,选择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内造诣高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交通银行私人银行私享荟·文化大使”,为超高净值客户搭建一个深度对话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品鉴平台。为此,交通银行私人银行携手爱奇艺联合出品《讲究》第四季节目,以文化大使为主人公,记录一个个匠心独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


640.webp.jpg


《讲究》把镜头对准红茶、岩茶、核雕、紫砂、汝窑、景德镇瓷器颜色釉和青花瓷等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传承人,记录一个个术到极致、几近于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故事。


640.webp (1).jpg


本期故事讲述了本季《讲究》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黄圣亮的故事。江夏黄氏,12代传承,古老的岩茶制作技艺与年轻的传承人,百年民族金融品牌交通银行的传承精神与交通银行私人银行十载岁月的创新理念——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卓绝的时代精神。


“文化交行”现将最后一集《事茶虽简  入境不易》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百年交行  致敬非遗

岩茶




武夷山。


农历三月三日。


初夜。


640.webp (4).jpg


41岁的黄圣亮依旧独自凭栏。


斗室内是焦急的茶商。


每年这个时候,屋内皆会喧闹。


640.webp (5).jpg


黄圣亮,决定着当季新茶的产量与分配,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句应允。


利,就在眼前,只需多做一些,屋内屋外皆大欢喜。


640.webp (6).jpg


但,茶事,并不简单。


640.webp (7).jpg

黄圣亮  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交通银行私人银行 · 私享荟文化大使

手工茶,我一个人一年最多完成150斤的量,你要超过这个量再叫我去完成,其实就在骗人。一个人可制作的产量是绝对有限的,很难超越那个界线。

——黄圣亮

640.webp (8).jpg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同为利往。


没人不缺钱,即便如此,黄圣亮也不敢妥协。


640.webp (9).jpg


天心村,坐落于武夷山天心岩之下。


640.webp (10).jpg


武夷岩茶,是这个村落的宿命,510户中,有450户种茶、制茶、卖茶。


640.webp (11).jpg


每一餐,都是有关茶的家宴。


最小的孙辈,接受着茶的熏陶。大哥眼中的茶、三弟品到的茶、父亲心中的茶、母亲记忆里的茶……茶,既是工作,也是家族的生活。


640.webp (16).jpg


中国人,崇尚认祖归宗,黄家也不例外。


640.webp (17).jpg


族谱中,茶,渗透了黄家所有人的记忆。


640.webp (18).jpg

我们做茶为什么要中规中矩?压力是来自于我们家族的传承。我认为让更多的人喝到武夷山岩茶一定是我的理想。

——黄圣亮

640.webp (19).jpg


谷雨过后,春消夏长。


640.webp (20).jpg


黄圣亮,早已动身去往茶园,穿过九曲溪,翻过天心岩,越是临近采摘,越是走动得勤。


640.webp (21).jpg


一片叶的故事,从陪着父亲,到已为人父,巡山,24年。


640.webp (22).jpg


但今天,鲜叶太过鲜嫩,还不到采摘的时候。


老茶味甘,新茶未到。


640.webp (23).jpg

640.webp (24).jpg


四时四季,顺应自然。


黄圣亮在等待,鲜叶吮吸尽养分后恰当的美好。


640.webp (25).jpg


6天后,蛰伏一冬,茶季已到。


采茶的队伍开始集结、出发。


640.webp (26).jpg


茶工,无心看的风景,颠簸的货箱中,盘算着生活的不易。


640.webp (27).jpg


500年前,武夷山的先民开始在大山间修建石阶,直至100年后,黄家才开始有了第一片茶园。


头顶,青苔爬满崖壁,之下,是黑褐色砂质泥土。


山间多雨,冲刷下腐蚀的岩石与植物的腐败质,无形中丰富了茶的韵味。


640.webp (28).jpg

640.webp (29).jpg


比起山外整齐成行的茶田,黄家不能逆了自然,茶园只能散落在山涧间。


自然、陡峭,危险。熟练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回70斤茶青。


640.webp (30).jpg


岩茶,如同千年前迁徙至此的中原先辈,在南方的雾日漫长中,生长出醇厚、甘冽。


640.webp (31).jpg


黄圣亮没有前往茶山。他在等待一场24小时的长跑。第一片鲜叶被摘下时,计时开始。


640.webp (32).jpg


离开茶树,青叶每一分钟都在丧失它的鲜活。 


640.webp (33).jpg


挑青工在与时间赛跑,一担200斤,休息成了奢侈。


黄圣亮心中的路,同样崎岖。


茶催促着他们,生活撵着他们,一切辛劳都将汇作未来茶汤间的一抹苦涩。


640.webp (34).jpg


青叶带着期许与汗水,从山中赶来。


来不及等待,晒青立刻开始。


青叶被均匀摊晒于竹篾之上,相互叠压不超过两公分,保证每一片叶的呼吸。


640.webp (35).jpg


晒青架排列着一年的重托。


闽北珍贵的阳光,是做茶的关键。直射只需20分钟,风,加速了叶表水分的消散。


640.webp (36).jpg


这是一个晒青的好天气。茶青逐渐萎蔫,颜色有青绿变为深绿,褪去草味,留住茶香。


入夜, 燃起炭火。


640.webp (39).jpg


做青间保持恒定的26度,青叶进入缓慢的脱水过程。


文火脱水,渐至慢干。


640.webp (40).jpg


操之过急,一味追求速度会反伤肌理。这场24小时的赛跑才刚刚过半。


夜已深。


640.webp (41).jpg


“看青做青”是儿时就被接种的祖训。


源源不断的蛋白酶富集在叶的边缘,与空气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发酵。


做青开始,叶不断变化,人也不得休息。


640.webp (42).jpg


整夜,揺青的悉索声没有停止。


640.webp (43).jpg


点火,添柴。


铁锅与灶台45度,眼中有茶青,手下是烫火,心底是分寸。


640.webp (44).jpg


220度的高温破坏着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


按、推,抓、抖之间,叶的发酵,戛然而止。 


640.webp (45).jpg


趁热翻入揉籬,成团的茶叶在棱骨上来回揉搓。


力度,忌重避轻,太重茶易揉碎;太轻,茶不成形。


力,起自脚下,身随意动,腰部发力,带动手臂。


640.webp (46).jpg


外力破坏叶表面的蜡质层,保证冲泡时,茶香的完全释放。


单调枯燥的重复,黄圣亮需要做上千次。


640.webp (47).jpg


每年整个武夷岩茶的产量会有70万斤,而他用手只能做150斤。


640.webp (48).jpg


30分钟内,茶必须焙火一次。


否则残余的水蒸气会让茶产生闷味。


焙笼下铺满了炉灰,炉灰下是炙热的炭火。



一夜,茶,炙烤着41岁的黄圣亮。


清晨的武夷山,没了人的喧嚣。



一整夜的劳作,叶幻化成茶。


640.webp (53).jpg


生于青崖,栖于高山,成于人心。


640.webp (54).jpg


黄圣亮,已经步入中年,但这条茶路,即便外界誉为大师,却一直觉得自己才刚刚启程。


不到正午,便已起床,黄圣亮早上歇了3个小时。整个茶季还有19天。


沸水注入,茶,又有了生命。


640.webp (55).jpg


论香、论形,黄圣亮总希望得到老爹的肯定。


640.webp (56).jpg


事茶虽简,入境不易。


640.webp (57).jpg


茶仓里藏着黄家民国时的岩茶,代代更迭,黄圣亮挑起了这一代黄家。




茶性,亦如人性,出于自然,绝无造作。


640.webp (60).jpg


敬这大国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讲究就是,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极度尊重。

——黄圣亮

640.webp (61).jpg

来源:文化交行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