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10期

【特别策划】建创先争优文化 促企业转型发展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10-29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型企业,高智性、科技性的特征,是企业发展的天然属性。我们积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下大功夫将抓好创先争优文化建设作为提高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强化服务生产经营能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总把手。形成了“抓创争、提素质、推创新、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企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加动力,作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牢牢把握基本遵循,树立创争文化新理念

 

重工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过程,其前身是中铁轨道集团。当初企业主打产品只是桥梁。企业经营规模小、盈利水平低、发展步伐慢。集团公司党委认为,创先争优是企业党建的常项工作,但现在开展创争又有新意义、新目标和新要求。集团公司党委广泛动员,深入部署,强势推进。运用企业内部报刊、局域网、广播、橱窗等多种宣传阵地,深入宣传开展创争活动,大力开展以“组织创先、党员争优、建功立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创办了以“创争引领,发展先行”为思路的“湘江创新论坛、“轨道发展论坛”和“重装制造论坛”。使大家深化对活动的认识,转变原有的思想习惯和思维惯性,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主题,着力突出转型升级主线,增强了创争使命感和发展紧迫感,营造了“创争推动,作用带动”的良好氛围,创争理念成为企业的“意识形态”,使大家实现了思想“转型”,较好地树立了“三种理念”:

一是科学发展的理念。科学发展是我们各项工作的统领。我们以“高起点策划、高水平规划、高标准量化、高效率谋划”为创争的基本思路,不断推进企业体制机制、产业产品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努力培育企业的综合实力,以主题先导、主线引导的理念,高点定位,强力引领,改变了粗放经营、结构粗犷、高产不丰收的状况,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全面发展。

二是自主创新的理念。自主创新是企业做强做优的不竭动力。我们以“建设品质、注册价值、中国第一、世界一流”为创争的基本目标,推动建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企业真正意义的自主创新,改变了企业挂牌组装、贴牌生产的状况,在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三是文化引领的理念。文化力是企业的发展力。我们以“以文化人、以文提质、以文塑形、以文兴企”为创争的基本取向,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建设创争,文化引领创争,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生态,实现了由创争文化到文化创争,由企业文化到文化企业的转变,广大干部职工文化自觉和自信不断增强,高扬起了文化旗帜,树立起了文化理想,以创争文化软实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四是人才强企的理念。人才是做强企业的最终支撑。我们以“创争给力、党员发力、全员合力、增强实力”为创争的基本标准,树立引思想、引视野、引心态的人才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的标准选人才,用转型发展的要求用人才,积极开发、整合和使用人才资源,创争力促人才力、提竞争力,改变了企业有人少才,有“小才”无“大才”的状况,在人才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这些新理念的确立,为创争活动融入企业科学发展主题、转型升级主线提供了思想保证。

 

牢牢把握基本要求,催生创争文化新素质

 

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发展的可持续。实现持续性发展,领导干部首要是有理企素质、执企能力。集团公司党委认为,学习催生素质,素质孕育能力。创争成为起点,素质才有支点。我们以提升素质作为创争的着力点,围绕“创争提素质、素质增能力、能力促发展、发展上水平”为基本要求,认真建立健全创争“提素”的制度。广泛运用“组织指引创争、党员示范创争、职工团队创争”的方法,全面地把握了创争的方式方法。同时,大力构建 “提素”的三项工程。我们还区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人员的实际需求,开展专家专题报告辅导、座谈交流会引导和先进典型指导的素质提升活动,使大家在创争中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较好地提升了“三个素质”:

一是提升以核心力为要求的班子决策素质。集团公司党委认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是创争活动的“主导”。为提升领导干部素质,以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为龙头,以创建“四强”党组织为目标,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以“学习提升年”、“素质提升年”和“能力提高年”为载体,广泛开展了“抓创争、提素质、快转型、促发展”的主题活动,积极推进创争型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党委中心学习制度,认真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对学习的组织、指导和考核。同时,我们自觉地把创争型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进管理创新、破解营销难题、创新发展思路,推进转型发展的过程,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可持续价值观引领思想解放,不断提升领导班子战略思维素质、创新思维素质和辩证思维素质,素质上有“地气”,工作上有“底气”,以核心力为标准的科学决策素质的不断增强,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党委参加重大问题决策的水平。早在国家客专、高铁建设高峰来临前夕,我们班子通过市场分析调研,果断决策并购原铁道部隆昌工务器材厂,并定位生产弹条扣件产品,迅速进入客专、高铁建设市场,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团公司被中国铁建党委评为“四好领导班子”。

二是提升以带动力为标准的党员党性素质。为提升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素质,我们以争创“五好”党支部和“四先”党小组活动为抓手,以争当“四优”共产党员和“六好”共产党员为推手,深入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小组、学习型党员建设活动,建立了《学习型党支部、党员考核评价要素指标》,严格实施考核。为配合学习开展,为每个党员制作配发党徽,各级组织举行了佩戴仪式、宣誓仪式。同时,还开展了“三亮三评”,即亮标准,群众评议;亮身份,党员互评;亮承诺,领导点评。开展了“三比三创”,即比学习,创一流队伍;比作风,创一流形象;比贡献,创一流业绩。党支部建有“责任区”、“红旗区”和“示范区”,党员设立“先锋岗”、“示范点”和“先锋队”。围绕企业二次创业,在广大党员中大力开展了勇当 “二次创业建功人”。全集团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工作和岗位也都亮出承诺,桥梁和钢结构公司的党支部在京沪高铁立下了“率先生产京沪第一片梁”的“军令状”,铁路器材和电气物资公司党支部递交了“打开北美”市场的“挑战书”。形成了“对标定位,夺标争星”、“互创互争,比赶帮超”、“企业发展,党员争优”、“支部创先,我为标杆”的创争新局面,让党员成为创争先锋、让先锋成为创争党员,使党员队伍始终保持创争活力。我们大力地提高以带动力为标准的党性素质,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三是提升以创造力为根本的职工技能素质。集团公司党委认为,广大职工是创争活动的“主体”。为提升全体职工的素质,我们制订出台《重工集团职工素质工程建设五年规划(2010-2014)》,突出装备制造特色,重点抓职工技能素质。按照“争创学习型班组、争当知识型职工”的要求,结合职工队伍实际,广泛深入地开展“提素质、比技能、讲奉献、促发展”的竞赛,建立健全了“书香型企业”和“知识型职工”培训体系,有计划举办锻造、液压、电气与自动化等38个学科的技能培训。在广大职工中出现了“四心”和“四手”新气象,“四心”是:树立主人翁精神工作上心;增强责任感工作尽心;创造最佳效益工作用心;勇于吃苦奉献工作甘心。“四手”是:业务技能的能手、攻坚克难的强手、完成任务的高手、岗位管控的行家里手。使竞赛活动有序、有影、有形、有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新产品开发的重大项目、重点科目,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注重总结经验,选树宣传典型。素质的提升,为把重工集团建设成我国高端大型制造企业植入高品质“技能基因”,创先争优真正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创造力、强动力,企业由2007年产值8.4亿元上升到今年35亿元,经济效益由2007年的125万元提高到3.1亿元。

 

牢牢把握基本取向,激发创争文化新动力

 

创的是企业发展之先,争的是企业发展之优。我们坚持以推进企业发展战略为立足点,围绕“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精益管理、最佳效益”为创争基本思路,以实现企业“十二五”规划为目标任务,广泛运用“应用型、实践型、发展型”创争方法,组织举办了“深入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题研讨班,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解决全集团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和思路等重大问题,使大家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有了清醒认识。引导大家既要做创争的“存储器”,更要做发展的“推进器”。从而把创争活动的要求、内容、方式延伸到企业发展的主题、问题、难题之中, “大创争”实现了“大发展”,真正把创争这个“真功夫”转变成为服务发展的“大本领”,把创争的“真武艺”转变成为推动发展的“硬武器”,较好地推进了企业发展的“四大战略”:

一是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集团公司制定出台了《重工集团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实施意见》,以打造高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目标,全面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扩张主业优势”的战略。其一,结构定位。本着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原则,分别将集团的湖南、四川、河北、甘肃等省市的4个产业园区、8个子分公司进行资源再优化、结构再调整,对市场空间大、地域优势好的强中补强;对发展前景不好,资源配置不足的调中下调,使企业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紧贴科学发展主题、紧盯转型发展主线。其二,产业定向。我们还通过政策引导、帮扶指导等措施,鼓励各子分公司向新型产业专业化转型。同时,我们还把专业优势延伸国外,培育海外板块。2011年,在尼日利亚建立了工业公司,加快了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步伐。2011年新型产业新签合同额占全集团合同总额的比重达75%,新型产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78.5%。今年全集团新型产业主要经济指标还将持续攀升。

二是实施品牌制胜战略,占领市场制高点。质量是品牌的本质,品牌是企业生命。围绕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多次进行学习和研讨。我们制订出台《重工集团跟进品牌快速发展的十大措施》,坚持从解决创争活动中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品牌主题,切实找准品牌定位,使我们由产业结构链,形成了品牌生产链。到目前,我们既有非标装备名品,又有通用装备精品,使名品有“品位”,精品有“品质”。我们按照中国铁建孟凤朝董事长和赵广发总裁的战略性部署,以尽快打造品牌为突破口,集团领导班子抢抓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于2008年8月,集团公司由湖南株洲迁至长沙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投资近5亿元建立隧道装备制造总厂,到2010年7月,就生产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成为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领跑者,也圆梦了中国铁建盾构的生产制造。特别是装备从研发到生产仅用两年多的时间,走过了国内同行业企业30年的道路,创造了盾构生产“中国第一”速度。2011年4月,荣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称号。目前,隧道装备总厂已发展成为国内盾构生产能力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新的专业公司,已达到年产40余台(套)盾构的生产能力,一举成为我国盾构生产的最大产业基地。打破了地铁盾构施工几十年依赖进口的历史,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盾构机已先后进入北京、南京、广州、长沙、西安、福州和兰州等12个省区市地铁施工。去年,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盾构机占居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家也来考察,我们将实现中国盾构进入国际市场的历史性跨越。

三是实施技术支撑战略,推动发展精益化。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把创争的组织创先进和党员争优秀融入技术创新上,以创争的技术成果支撑企业技术进步。围绕如何实施技术支撑战略,积极开展学习和研讨。我们制订出台《重工集团2010至2015年技术进步规划》,全面实施“系统学习、综合集成、深度根植、领先一步”的技术支撑战略,重点推进“四个支撑”:其一完善体制支撑。成立重工集团研究设计总院(企业技术中心)基本构建了以专业研究院(所)为核心,以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以全体职工广泛参与的技术组织体系。其二强化研发支撑。近两年来,相继研发了一大批我国施工领域急需而又领先世界水平的高端工程专用装备和轨道装备,共开发试制轨道新产品253项、工程装备新产品30余项。有2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股份公司、省部级和国家立项与支助,使创争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大直径硬岩隧道掘进装备(TBM)”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预切槽隧道施工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这两项国家科技项目中,铁建重工可独家获得立项与支助资金5500万元左右。由企业课题上升为国家项目,开启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之先河。2011年4月,国家科技部在长沙集团机关召开了科技课题成果交流会。目前,铁建重工地下工程装备还要进入煤矿行业,将彻底改变我国煤炭产业传统的开采方式,改写中国煤炭产业建设的历史,对世界煤矿的生产方式也具有重大影响。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还将逐步完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试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国家创新平台的组建,并争取再承担一批国家级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其三厚实激励支撑。实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使大家的“创争教育活动”变“技术创新活动”,共享“技术型”到“小康型”、“幸福型”到“和谐型”的创争成果。其四突出产权支撑。仅这两年完成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和授权发明专利共35项,并抓好产品的国家专利认证、出口认证和欧美安全认证,快速向实现国际化目标迈进。

四是实施人才建设战略,搭建发展新平台。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把创争的组织创先进和党员争优秀融入到人才建设上,以人才的创争建设人才队伍。为此,我们制订出台《重工集团技术人才建设管理若干规定》,把全国行业内、铁建系统内和重工企业内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我们全面推进 “用好‘智囊团’、建好‘智能队’ ”的人才发展战略,坚持把党管干部和市场选聘人才有机结合。我们始终坚持把创先争优融入企业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这些实用管用好用举措的实施,使创先争优活动始终服务发展、聚焦发展、促进发展和引领发展,为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和科学发展加了新动力,作了强保障。

                 (本文作者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占波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