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10期

【特别策划】“家和”文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10-29

 

现河采油厂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下属的一个二级单位。近年来,采油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整体推进,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催人奋进的现河“家和”文化,以文化力提升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推动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促进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09年“家和”文化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2006年、2011年采油厂两次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采油厂先后荣获齐鲁先锋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文明单位、中石化红旗采油厂等荣誉称号。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就要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执著的文化追求,深化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文化落地实践路径,精心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着力打造文化软实力,为企业科学和谐发展提供硬支撑。

 

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家和”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一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是基础。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示范者和变革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站在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文化,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培育高度文化自觉,遵循企业文化规律,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生命力强的企业文化,切实把文化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动力。

二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保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持久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自身的独特性,植根于企业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一点来说,企业文化是不可复制的。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行业及企业的个性特点和员工队伍实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企业文化中原来适应企业发展的部分可能会阻碍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地扬弃。先进文化不会自发产生,要有坚定文化的自信,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有意识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构建。

三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突出文化特色是关键。近年来,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按照体现石油行业特点,承接胜利文化要求,突出自身文化特色的总体思路,创新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吻合、与胜利文化相承接的企业文化,并将其归纳、凝练,命名为“家和”文化。总结提炼出“和衷共济、自强不息”的现河精神和“以家为根、以油为业、以人为本、以和为魂”的“家和”文化核心内涵,形成了以“家和万事兴、厂兴万事和”的企业哲学为引导,以“敬业、自强、创新、和谐”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体系。 “家和”文化融入了现河采油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承了中华民族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博大精神,弘扬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国有企业干部员工以厂为家、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

 

探索实践路径,增强“家和”文化建设的科学性

 

一是要正确处理领导主导与员工主体的关系。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企业文化可以说是企业领导者文化,企业领导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态度作风对员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主导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创建方向。因此,能否创建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习惯文化,企业文化执行落地的基础在于企业价值观的高度认同,企业文化理念只有得到员工的高度认同,直至变成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和良好习惯,才能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做到领导主导和员工主体相统一。在现河采油厂“家和”文化建设中,我们重视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采油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家和”文化建设方案,讨论“家和”文化精神理念,使现河精神理念成为领导者集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同时,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作用,在基层开展团队精神征集活动,发动员工群众提炼既体现“家和”文化理念,又各具特色的基层队和班组团队精神、愿景目标,使“家和”文化在基层得到广泛认同。

二是要正确处理共性要求与个性创建的关系。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必须遵循企业文化建设规律,把握时代脉搏,突出自身特点,把共性要求与个性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在现河采油厂“家和”文化创建中,我们要求各基层单位以“家和”文化为共性要求,在各具特色的基层文化中体现“家和”文化的核心内涵,形成从上到下,一脉相承的“家和”文化体系。同时,着眼于基层单位的个性和差异,引导基层结合本单位实际,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底蕴,以培育形成特色鲜明的基层团队精神为重点,构筑个性化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避免“千人一面”。现河采油4队针对夫妻同队、父子同队、姊妹同队的独特人文环境,精心培育“我靠家生存、家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通过诚信立家、知识强家、民主管家、情感聚家,建设形成“王岗家文化”。先后接待了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北京大学案例研究组、大庆油田、山东铝业集团、中国神华集团、云南省农垦总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200余家单位的参观交流,在油田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是要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必须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坚持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另一方面,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要求和企业实际,与时俱进,用新的视野、新的思路、新的价值观进行创新,以正确地引导企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而使企业文化既根基牢固,又体现时代特点,充满生机和活力。在现河采油厂“家和”文化建设中,采油厂在修订完善安全环保制度体系的同时,确立了“让安全成为习惯,让习惯保障安全”的安全理念,引导安康文化建设。同时,鼓励基层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凝练总结了“绿色生产、汇绿成和”的环保理念、“知矩践行,至诚安康”和“安康习惯、习成自然”的安康文化理念,培育形成了以现河采油5队、采油6队、郝现联合站为主体的“安康文化圈”,有效推动了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提升。

 

推动执行落地,增强“家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一是要坚持文化塑造,全面提升干部员工文明素质。当前,随着企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员工群众的思想观念空前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利益追求更加显性,统一员工思想的难度不断增大。从总体上看,员工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素质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员工群众生活在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也以各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员工群众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产生负面影响。新形势下,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空洞说教式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失去了市场,加强队伍教育,提升文明素质,必须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坚持用企业核心价值观,塑造员工队伍,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巩固干部员工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筑牢员工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凝聚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是要坚持文化凝聚,创造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家和氛围。员工群众与企业是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发挥着凝心聚力、和谐关系、规范行为、激发活力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凝聚功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着力建设心相通、力相合、情相融的大家庭,才能满足员工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在现河采油厂“家和”文化建设中,坚持“企业效益与员工利益协调发展,企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互促进”的经营宗旨,牢固树立共建共享观,通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当工人,开设“领导信箱”等,畅通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基层单位推广以小家常常拉、小热点常议、小温暖常送、小建议常提、小典型常树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作法,畅通干群沟通渠道,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干群和谐新理念,营造干群和谐的浓厚氛围。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为员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进人文关怀具体化。采油厂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基层硬件建设,大力实施“暖心工程”,关心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群众,在全厂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家和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坚持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科学和谐持续发展。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工程,是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铸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现河采油厂“家和”文化建设中,我们坚持健全完善制度行为文化,将先进价值理念固化并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中,变外在强制约束为自觉行为养成。以“执行决策不动摇,执行纪律不走样,执行制度不变通”为核心要求,大力培养执行文化,切实提高干部员工的岗位责任心和工作执行力。牢固树立“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的精细管理理念,大力培养精细文化,勘探上精查细找、开发上精雕细刻、经营上精打细算、操作上精益求精,以管理的精细化推动企业科学持续发展。坚持文化向管理延伸,向班组岗位渗透,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我的岗位我负责、人人当好管理者”的工作理念,通过“双百优秀管理者”评选、“岗位贡献信息卡”等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群众提素质、抓管理、促上产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有指标,人人有压力,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精细管理局面,促进了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采油厂向着“资源有序接替、开发基础稳固、管理科学精细、效益稳步提高、队伍和谐稳定”的目标阔步前进。

(本文作者为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党委书记韩辉)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