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厦门日报】厦门:政银企合力助推文化产业 小微文创企免抵押贷款

来自:厦门日报     时间:2012-10-31

 

     【核心提示】

      第五届文博会上有一个特殊的、由三方共同搭建的展台——“科技与金融助力文化创意产业腾飞”。作为本次展会首创的合作模式,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农商银行、厦门当代集团联手打造“政银企三方共赢平台”,系统地把政府资源、文化资源和金融资源有机整合、优化配置,促进“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的特色品牌打造,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为文创产业提供金融支持

     作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今年刚成立的厦门农商银行将文化产业列为最优先支持项目,将小微企业“绿荫计划”与文化产业的特点相融合,为文创产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

     第五届文博会上,厦门农商银行与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与“以影视动漫和科技旅游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的企业综合授信额度累计100亿元,给予其推荐的小微企业首期综合授信额度10亿元,用于支持园区建设以及对以上两大产业集群企业的小额参股和投资指引;与厦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未来5年内提供累计50亿元的金融支持,向优质文化企业和项目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延伸服务范围探索出特色化发展道路

     目前,文化创意型小微企业由于缺少抵押物、财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透明度偏低等原因,贷款普遍遇到困难。

厦门农商银行主动实施战略转型,进一步明确服务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在市经发局、市财政局的支持下,开发了“绿荫计划”小微企业专向融资产品,探索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也为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9月3日,小微企业“绿荫计划”实施以来,受到我市小微企业的欢迎。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厦门农商银行累计受理申请 200余户,发放该项贷款93笔,金额9800万元,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更好地根植地方、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厦门农商银行对当地文化企业聚集圈展开深入调研,在充分认识文化创意型小微企业特点基础上,对市场和客户进行细分,结合客户市场需求,将“绿荫计划”的服务范围延伸到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对象涵盖动漫、影视、出版、绘画等行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形成了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文化创意型小微企业客户群。

 

     打破“抵押崇拜” 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针对小微企业“无正规的财务报表、无抵押物、无银行流水”以及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厦门农商银行破除“抵押物崇拜”的传统信贷模式,不以抵押物作为评判客户是否能够获得贷款的标准,仅把抵押、担保作为偿还贷款的辅助手段,对于没有抵押物的客户,只需提供企业主个人保证担保即可获得贷款。

 

     “有了厦门农商银行小微企业‘绿荫计划’的支持,这笔大额生意顺利谈成了!” 厦门芬妮斯工贸有限公司的黄总一脸兴奋,他忙不迭地与公司管理层商量扩大生产,保证这笔500万元的订单按期交货。

厦门芬妮斯工贸有限公司就是小微企业“绿荫计划”的首批受益企业。厦门农商银行介绍说,抵押物是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一道大门槛,“绿荫计划”是厦门农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金融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有效解决小微企业抵押担保方面的实际困难,并且利率优惠,大大地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未来,文化产业将成长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厦门农商银行将一如既往地以支持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持续产品创新、完善对文化创意型小微企业的信贷机制,加强对优势产业门类、重点文化创意企业和重点文化创意项目的信贷支持,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金牌提供商”。

 

     【背景】“绿荫计划”受小微企业热捧

     9月3日,市经发局、市财政局和厦门农商银行联合举行了“厦门市政银合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签约仪式暨厦门农商银行小微企业绿荫计划发布会”,启动了我市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政银合作工作。

     根据此次政银合作的有关精神,厦门农商银行为我市小微企业量身打造了一款简便、快捷、优惠的融资服务“绿荫计划”,2012年将安排不少于1.8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不低于100户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的信用担保贷款。

     “绿荫计划”适用于厦门辖内小微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厦门市成长型小微企业,相关管理部门推荐的小微企业以及其他符合准入条件的小微企业,单户融资总额在300万元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是“绿荫计划”的最大特点。

     《厦门市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管理办法》首期设立了1200万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资金,通过降低银行风险资金申请门槛,对满足条件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项目所产生的风险可由该项资金先行给予本金损失40%的补偿。小微企业主只需提供连带责任,我市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金和农商银行共同分担风险。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