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网动态

“非”常安全 | 峰会背后的航天呵护

1536559424824038.png


正是秋色怡人时节,众多非洲国家领导人、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齐聚北京,共襄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盛举。习近平主席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总结中非合作共赢的深刻启示,宣示中国解答时代命题的大国担当,进一步阐明“打造什么样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如何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绘就新时代中非合作蓝图,为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你知道吗,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安全召开,航天科工的“神器”也出了一份力!



“黑飞警察”:安保神器



为确保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期间北京地区的空中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自2018年9月2日零时至9月5日24时,禁止一切“低慢小”航空器进行所有飞行活动。


为保障本次峰会活动不受黑飞干扰,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受邀参加峰会安保协同保障工作,借助“低慢小”目标防控技术优势,206所针对本次安保任务特性,派出便携式电磁干扰枪“黑飞警察”复合制导“低慢小”目标拦截系统保障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便携式电磁干扰枪
制导“低慢小”目标拦截系统




“黑飞警察”是206所研制的一种采用复合制导技术的“低慢小”目标拦截系统,该产品采用无人机平台搭载网弹,利用视觉追踪技术对“低慢小”目标进行自主搜寻、截获、跟踪以及自动发射网弹拦截。“黑飞警察”可对1.5km范围内的“低慢小”目标进行有效拦截,典型目标包括多旋翼无人机、空飘气球、风筝和部分固定翼无人机等。“黑飞警察”制导飞行操作简单,拦截距离远精度高,可重复使用成本低,网式物理拦截和具备多架次编组协同防控能力。


图为“黑飞警察”在自主追踪并截获多旋翼飞行目标


产品采用低特征处置方式,使用无人机平台对目标进行柔性网拦截,目标在被柔性网缠绕后,失去动力后缓慢落地或被无人机平台携带返航;气动抛网机构采用绿色发射技术,发射时无烟火及有害气体产生,噪声极小。产品的自动化集成度较高,将制导、控制、通讯等技术集成一体,实现对目标的自主搜寻、自主截获、自主跟踪及自动抛网拦截,对操作人员只需简单培训即可单独完成拦截作业。产品的使用成本极低,通过模块化设计以及回收装置来降低使用成本。


图为“黑飞警察”高速机动并截获多旋翼飞行目标


图为车载“网电”复合拦截系统


自动化、高可靠、高精度、远距离的拦截方案为国界边境、军事管理区、党政机关办公地以及交通枢纽、油库、发电厂、变电站等高价值目标净空作业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能满足大型体育赛事、演唱会等集会活动的安保执勤作业需求,“黑飞警察”与206所研制的车载“网电”复合拦截系统形成一体化机动拦截能力,建立起高中低、远中近的多层次、多模式拦截“天网”,为“低慢小”目标拦截提供高可靠性的商用解决方案。 




气象雷达:无微不至的呵护



9月3日-4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9部雷达在北京地区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实时提供气象服务,分别是交付北京气象局的7部六公里固定式风廓线雷达和交付人影办的一部3公里移动式风廓线雷达一部毫米波测云雷达


北京延庆6公里风廓线雷达


这些分布在海淀、亦庄、延庆、怀柔等地的雷达在北京市内组网,形成一个立体遥感监测网络,为气象局提供150米到空中6公里高度内的实时风速、风向信息,帮助判断未来是否形成降水、监测污染物扩散,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顺利召开,提供无微不至的气象呵护。


23所气象雷达自90年代交付北京地区相关用户以来,在京区先后保障了亚运会、奥运会、国庆阅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自1989年研发国内第一部风廓线雷达以来,数十年23所气象雷达团队保障了全国各项重大活动,比如为厦门金砖峰会、天津全运会、杭州G20峰会等保驾护航,可谓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来源  ✎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6所、23所,新华网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