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组织能力:腾讯向左,阿里向右
2018年元旦以来第220篇商界大咖文 3161字 | 6分钟阅读
58到家一开始去融资的时候,很多投资人都说,这个项目太重了。
我从第一天起,就知道这是个苦活、累活,但我认为我们是能吃苦,是善于打持久战的。我老跟我的同事们说,时间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永远不跟时间做敌人。
什么叫做时间的敌人?很多企业,别看今天很强大,但是明天、后来并不一定很美好。
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没有持之以恒地克服一切困难的动力。即便能够一时辉煌,终归会回归落寞。
1 使命、愿景: 张无忌派VS郭靖派
张无忌和郭靖是金庸小说里的两个绝顶高手。
假如我们把变成绝世高手当成人生目标的话,那么张无忌的成功率无疑是极低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成为绝世高手,只是运气太好,阴差阳错地练就了九阳神功和乾坤大挪移。
而郭靖从小就知道自己要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郭靖的妈妈从小就告诉他要报仇,要为国为民,抵御外族入侵。他虽然很笨,没有张无忌那么聪明,但是一直在努力。
很多创业者,就是像张无忌一样。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想清楚,随波逐流,靠着一时的聪明,抓住了某一个创业的风口,就像猪一样飞了起来。这种天才加风口驱动的创业者,叫做“张无忌派”。他们的成功,带有很强的偶然性。
而“郭靖派”则是使命、愿景、价值观驱动的企业。“郭靖派”的成长,会比较慢一些。但如果学习“郭靖派”,最后即使做不了华山五绝,登不了华山之巅,苦练10年至少可以防身。
那么,什么是使命和愿景呢?
使命是抽象的,是企业奋斗的最终目标。就像阿里巴巴的使命叫“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都无法实现。
而愿景是具体的,是可以实现的,是企业的阶段性目标。阿里巴巴的愿景是 “成为持续发展101年的企业”、“建设一个开放繁荣生态的电子商务平台”、“世界第五大经济体”,这些目标就容易实现多了。
真正强大的使命、愿景一定来源于创始人的初心。
一棵树能够长多高,取决于它的DNA。使命愿景就是一个公司的DNA,它从第一天起,就决定了你们公司能长多大,走多远,飞多高。
58到家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确定了我们的使命(“让家更美好”)和愿景(“解决千万人的就业”)。这就是我们创业的初心和根基,它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
2 两种组织能力: 腾讯向左,阿里向右
想清楚了使命、愿景,那就要围绕使命、愿景来打造自己组织能力。
中欧商学院的杨国安教授有个“杨三角”理论,他认为组织能力等于员工能力+员工治理+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就是员工的个人能力;员工思维指员工脑子里怎么想,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做事意愿;员工治理讲的是公司的激励制度和员工管理结构。
简而言之,招什么样的员工,员工头脑里怎么想,员工跟员工之间、公司跟员工之间是怎么管理的,就构成了一个公司的组织能力。
不同的愿景、使命,决定了不同的组织能力
凡是靠创始人把握了某个机遇,或者依靠某个颠覆式创新产品迅速崛起的公司,往往会有一种相对宽松的企业文化,更强调自由和创新,而不是组织管理和战略。谷歌、腾讯、百度就是这样的公司。
你很少见到马化腾或张小龙给大家讲管理、讲战略、讲使命,他们讲的都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讲产品设计、用户体验,讲他们对用户有多么热爱。
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也比较轻松。Google的餐厅很好,每个人可以把办公室装修的不同风格,还可以带狗进去,每个员工都有20%的自由时间。腾讯的福利、休假也都很多,明显在鼓励宽松、自由、创意。
而凡是使命、愿景驱动的公司,往往更加强调理性、科学,更依赖组织能力和战略驱动,一般会有相对强势的企业文化,更加注重执行。华为、阿里巴巴、美团就是这样的企业。
阿里认为在组织能力中,“心力”是最重要的。所谓“心力”,指的就是这个组织内心的力量有多强大,就是愿景、使命的力量有多强大,驱动力有多强。
马云和任正非很少会提到某一个具体的产品,他们谈论和思考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战略、关于愿景和使命,关于怎么去改变世界。你会感觉他们的公司像一个“党组织”一样,有干部部、组织部,强调文化、强调高压线、强调轮岗,他们的战略往往是自上而下的。
不同的组织能力,决定了不同的平台
在这两种不同的组织能力之下,会形成两种不同的平台。
依托创始人的创新能力和对机遇的把握形成的平台,一般是金字塔平台。
这种平台往往是先依靠某一个具体产品获得流量和用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扩张,层层叠加,所有的扩张都是建立在最开始的流量的基础上的。
如果最底下的那块板被抽掉了,那么这个平台就垮掉了。腾讯就是一家典型的金字塔平台,它所有的业务都是建立在社交基础之上的,如果社交不行了,它的游戏业务就很难维持,其他产品也很难存在下去。
而愿景、使命驱动的公司,往往会依托自己强大的组织能力,形成环形平台。环形平台就像一个螺旋一样,相互依靠、相互推动,互为闭环、互为备份。阿里巴巴、亚马逊、华为,都是典型的环形平台。
以阿里巴巴为例,只要它的交易市场足够强大,它的支付、金融就会很强大;支付、金融强大,就会推动物流更加强大;物流强大之后,又会进一步推动交易变得更强大。这是一个不断正反馈的闭环,任何一个板块的发展,都会促进其他几个板块的发展。
与金字塔平台相比,环形平台的成功带有更多的必然性。所以马云就不会像马化腾那样焦虑。马化腾说,腾讯当时要是没有做出微信,那么他就会睡不着觉,因为社交是腾讯一切业务的根基。而阿里巴巴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它的几个不同板块之间,是一种相互推动、互为闭环的关系。
3 58到家是怎么做的?
58到家从事的是家政行业。家政是一个极其混乱的行业,已经做了20多年,存在70万家企业,服务极其混乱,什么规范都没有。而且,家政行业是一个非常“重”的行业,每一个服务的提升都必须有地面的服务交付能力。
家政行业的特点,决定了58到家只能学习阿里、华为,而不是腾讯、百度。从第一天起就要有非常清晰的使命和愿景,然后依靠自己强大的心力和组织能力来打败一切对手。
第一,公布文化和价值观白皮书。
58到家创业不到一年,就公布了文化和价值观白皮书,非常详细地规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绝不允许任何个人凌驾于组织和文化之上。
比如,我们在白皮书里规定,如果业绩和价值观发生冲突时,那么要选择文化和价值观。我经常在我们内部给高管讲,今天的业绩都是狗屁,明天的业绩也是狗屁,因为只有后天的业绩才有意义。
第二,建立了组织部和干部军规。
58到家很早就建立了组织部。我们有一句话叫一切干部归组织,超过一定level的员工必须进组织部,他的绩效、工资、晋升、辞职,都要由组织部来批准。
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干部军规,对干部进行严格管理。我们的军规详细到什么程度?在军规里有一条,叫做没有干劲的干部不能用。开会从不发言,领任务磨磨唧唧,整天浑浑噩噩,这种就是典型的没有干劲的干部。这种干部是要被淘汰掉的。
第三,实现集团和子公司思想上和战略上的统一。
很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一放就散,一管就死。所以很多公司拆分独立融资以后,基本上就跟原来母体脱离了,要么就像新浪和微博一样,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我们现在虽然是一个初创公司,但是也已经集团化了,下边有很多业务,每个业务都是独立融资。我们处理集团和子公司关系的方法是,在执行上对子公司充分授权。但是在战略上、思想上高度集权,尤其是子公司的文化必须和集团统一。
我经常讲,CEO跟高管的权利最大区别,就在于思想权。因为任何一个公司,理论上只有CEO才有资格在年会里给大家讲思想,谈整个公司的文化和战略。思想权是CEO的第一权力,只有思想上高度统一的企业,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4 小结
我们都希望用户对你有情怀,但是有时候用户对你没有任何情怀就是最好的情怀。因为凡是带“粉”的东西,都是靠不住的。靠粉丝和情怀驱动的企业,是走不远的。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只要你能够有足够深厚的内功,那么你学什么武功都会很快,组织能力就是一个企业的内功。只有依靠使命、愿景和组织能力驱动的企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作者:陈小华 来源: 北大纵横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