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本网动态

有态度、有准度、有温度、有尺度 l 交行打造“人文版”金融科技


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启了金融科技时代,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改变。交通银行以百年大行的担当,为金融科技注入“有态度、有准度、有温度、有尺度”的人文基因,打造真正“为民服务”的金融科技。


blob.png

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6月5日,交通银行“新531”工程正式启动



“三不违”为金融科技正名


近年来,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突飞猛进,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但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金融科技也承受着非议。


blob.png


近期,旅游出行、在线票务、视频网站、网络购物等诸多网络平台企业,纷纷被曝出可能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购买同样的产品或服务,老客户反而要比新客户花钱更多。


此外,人工智能大热,也使各类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智能投顾产品层出不穷,推销高风险产品忽悠投资者,造成信用风险集聚。更有甚者,一些非法集资、诈骗团伙也借用金融科技的伪装,开设P2P、虚拟币等平台,最终使投资者血本无归。


blob.png


金融科技,究竟值得信赖吗?


交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金融科技本身并没有错,错在使用者的动机。一直以来,交行始终坚持“三不违”原则:

不违背客户利益,在与客户利益冲突时,有准心;


不违背道德准绳,以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来约束金融科技;


不违背发展初心,坚持科技发展为人民,尊重人的价值。


打造有人文基因的“四度”金融科技


以“三不违”为前提,交通银行以百年历史的积淀,为金融科技注入了人文基因——有态度、有准度、有温度、有尺度。


blob.png


有态度指更立体地看待客户,而非将客户视为一个产品。通过整合数据交叉验证,使客户信息更全面更立体,从而能够更多维度地看待客户,并从整个生命周期来服务客户。


有准度表现为洞察客户,预知客户需求,对客户信息全面、准确和即时的了解。通过交互沟通信息的长期积累,银行可以较为准确地预判客户的金融需求,甚至比用户更懂自己。


有温度重在以人为本,用诚意回馈客户,注重人情味和交流,不为炫技做科技。如在网点设计、产品包装、服务细节等每个触点上,用柔性的设计贴近客户,彰显人文关爱,以更大的诚意去回馈忠实客户。


有尺度强调正三观,以客户利益为依归,做到“了解客户但不利用客户”,这也是交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用金融科技的戒条,是以客户利益为依归,绝不能伤害客户利益。”交通银行相关人士表示。


三大创新实践人文“金融科技”


在面对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上,交行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宗旨,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更实惠、更贴心的服务,使消费者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blob.png


最为外界瞩目的是在业内独家推出移动端直播平台——交银直播,邀请行内外专家和优秀客户经理主持一对多直播节目,并通过相声等多样形式,在线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等内容,将“高冷”的产品介绍变得亲民、易懂,实现直播中的一键购买,开创了银行业零售新模式。


自2017年10月上线以来,共策划制作了100余期节目,吸引了百万用户收看直播节目,互动评论弹幕数达到近300万条。


手机银行APP还提供了“我的管家”功能,可办理产品咨询、留学咨询、风险测评、财富规划等超过100种业务。不仅如此,客户还可以通过一对一视频的方式与客户经理交流并购买产品。


与交银直播一样,一对一视频的整个沟通、购买过程都会被系统记录和留存,使客户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blob.png


针对市场上智能投顾习惯性“忽悠”的乱象,交行还推出了手机版“沃德理财顾问”、“沃德财商指数”来为市场纠偏。


“沃德财富顾问”利用大数据对客户现有资产配置进行智能化诊断和点评,由“沃德财商指数”对客户个人财富管理能力做出量化分析。后台算法则严格杜绝人为的业绩导向,着眼客户整个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提出个性化配置建议,兼顾理财的韧性和前瞻性,并始终保持对客户配置情况进行跟踪和提醒,协助客户动态调整资产配置。

blob.png


金融科技有效推进了银行转型和普惠金融服务延伸,用技术手段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传递出更大的人文关怀,是交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初心和目标。


(个人金融业务部、企业文化部供稿)


来源:文化交行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