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人民日报》刊文 | 陈劲: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

blob.png

当今世界,人类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特别是科学技术领域,表现出很强的世界性、时代性。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许多重大科技问题和挑战需要全世界共同应对,众多复杂科研项目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国际合作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各国需要在全球视野中谋划科技创新,以国际化理念制定科技政策和计划,并聚集全球创新资源,吸引全球优秀科技人才。这样,才能更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员。但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谋划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还不够广阔,国际科技合作的方式还有待拓展。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我们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对我国而言,拓展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需要进一步丰富国际科技合作的内涵,完善国际科技合作的布局,创新合作机制,提升合作水平。应紧密围绕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或协议,落实双边、多边重要共识和承诺,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科技合作布局。充分发挥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的作用,丰富和深化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科技强国的创新对话机制,并与人文交流、高层对话等机制有机衔接,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注入科技创新内涵。同时,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科技创新需求的对接,推动实施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科技伙伴计划,以科技创新合作为纽带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


拓展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还需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增长动力不足,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当今时代,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世界经济增长依赖于各国之间的协同发展,需要让创新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发挥作用,促进新兴产业孕育与发展,从而形成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全球创新治理的范围涉及从科技创新到市场应用各个环节,包括围绕科技创新及其应用的一系列国际规则和制度安排。其具体内容更加广泛,既包括传统的科技合作,也包括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与科技创新合作相关的内容,还包括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等。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就是要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开放包容的全球创新治理格局。

顺应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大势,加强国际创新合作,需要有效载体和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发起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具备促进国际创新合作、推动全球创新治理变革的巨大潜力。“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之间合作发展的空间,可以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科技创新合作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一带一路”建设还注重加强人文交流,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合作向科技合作和创新合作拓展提升,推动构建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形成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为各国创新发展创造机遇、搭建平台。

关于作者 | 陈   劲(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 |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06日 07 版)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仅供相互学习交流之用,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感谢您的关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