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跟上世界的步伐【孙健耀对话约翰·科特】
美国东部时间8月27号上午,首席文化官俱乐部主席、新优势企业文化咨询&传播机构首席顾问孙健耀博士拜访了约翰·科特。71岁的约翰·科特,在他位于波士顿哈佛大学的科特工作室见了孙博士,并就“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美企业文化交流”等话题进行会谈。
约翰·科特与孙健耀在科特工作室的合影。
老爷子的表情,似乎天生就带着一种不羁
孙健耀:教授您好!这次来哈佛,首先向您表达敬意。一是代表我自己,很多年以来,我一直视您为榜样。您的很多著作我都认真拜读过,并广泛应用于服务企业的过程中。特别是《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和《变革之心》两本书,让我受益良多。二是代表中国的首席文化官们,去年底我们通过互联网专门开展了一次“企业文化人最喜爱的专业书籍”评选活动,产生了TOP30,其中教授您的这两本著作均名列前茅。借此机会,我要把“中国首席文化官最推崇的管理大师”的荣誉奖杯颁给您!
科特:感谢中国首席文化官朋友们对我的厚爱。我这一生获得过很多荣誉,都被我藏起来了,但是,这个奖杯太特别、太珍贵了,我会把它放在展柜最显眼的地方。
孙健耀代表首席文化官俱乐部为约翰·科特颁发“中国首席文化官最推崇的管理大师”奖杯,他们的背后,就是科特展示著作及奖杯的展柜
将会被“放在展柜最显眼的地方”的奖杯
孙健耀: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尊称您为领导力和变革领域的权威,但是,在我看来,领导力的背后是企业文化力、企业的变革根本上是企业文化的变革,所以我更愿意称您为“企业文化专家”。
科特:你的观点我很认同,关于企业文化,我会继续努力和尝试。
企业文化如何作用于经营业绩?
孙健耀:听说我要来拜访您,不少首席文化官都委托我向您提问,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您曾在书中专门剖析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的关系,那么,企业文化究竟是如何作用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呢?
科特:当年我们的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并在下一个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因为,在较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体现了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而在较深层次不易察觉的层面,文化代表着一个组织群体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念,企业共有的基本价值观念作用于企业的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特别是当它的力量十分雄厚时,会产生极为有力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当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时候更是如此。无论是对付自己的竞争对手,还是为客户提供服务,它都能使企业采取快捷而协调的行为方式,也能引导掌握知识者在欢歌笑语中跨越经营的险滩。
我们过去提到企业文化,总觉得企业文化只会强调原则,要求员工死板地工作、限制员工发展,事实不是这样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会推动员工向多方面发展,并让公司发展得更长远。
科特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力量雄厚,
可在危难时刻助企业跨越经营的险滩
孙健耀:现在已经进入了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产业发展、市场竞争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呢?
科特: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成功变革的八个步骤现在更有现实意义。首先要增强整个团队的紧迫感;其次要组建一支主动变革、敢于变革的团队,并为组织变革明确新的愿景和战略,有效传达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通过清除内部障碍、取得短期成效,持续推动这股变革浪潮;最后,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出现危机往往迫使企业重新估价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念,重新评价自己的实际经营方式。企业高级成员的更迭,新员工迅速成长,新兴业务的开拓,新市场地域的扩展,所有这一切都会削弱企业文化的力量,甚至改变企业文化。只有当这些文化中存在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经营实践,同时这些文化中各个层面联系紧密时,企业文化有可能变得十分强大。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十分重要。这些年来,人们从世界各地来美国,与我探讨商业管理之道。上个星期一,还有一位美国企业家来找我,询问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并变革自己的企业。像这样的公司越来越多,企业家逐渐意识到建设好的公司文化,让自己的公司能够在国际上更加成功,跟上世界的脚步。
谈到企业文化和组织变革话题,
老爷子如数家珍,“一二三四”要点信手拈来
如何看待中美企业文化交流?
孙健耀:近年来很多中国企业组团到美国考察学习,您怎么看?
科特:中国企业家们来美国学习新的商业模式和新技术等,非常好。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企业文化的影响甚至大于经营策略、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因此,企业界最优秀的总经理们总是不惜耗时费力,大力创造、塑造、维护自己力量雄厚的企业文化。我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来美国学习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我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这个话题。
谈到“中美企业文化交流”,科特教授多次张开双臂,
表示期待再次去中国,也欢迎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到美国交流
孙健耀:太好了,我这次美国之行也是带着重要使命来的,就是想邀请您适当的时候去中国去深圳,和中国的企业家们见面,我们也正在筹划组织中国的首席文化官们来美国学习企业文化。
科特:只要时间允许,我十分乐意去中国。我最后一次去中国上海,是在2011年了,那是一次十分有趣和难忘的经历,我的签证出了小小的问题,在上海差一点不能入境,这可把主办方给急坏了,他们的心脏病都快吓出来了。我大概在十五年前去过一次深圳,它从一个小渔村一下子发展得很大,当时的感受是一些企业家的穿着打扮很国际化、思维方式还是不够开放。
谈到中国的难忘经历,大师笑得很可爱
孙健耀:今非昔比了,现在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家,国际化程度都非常高,深圳的发展更是非常迅猛,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广州、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在全国第三了。我们深圳有句话叫“来了就是深圳人”,热忱欢迎您再访深圳。
科特:非常期待这一天。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