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时代的英雄赞歌
——中船重工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
2018年8月20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遭遇“温比亚”台风的强烈袭击,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抗灾抢险群体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战狂风、斗恶浪,不怕牺牲,用英勇无惧的壮烈举动书写了新时代的英雄赞歌。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号召广大党员干部以英雄群体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近日,中共中央追授在抗灾抢险中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宣部授予中船重工七六〇所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代楷模”称号。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全面领会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用英雄事迹鼓舞斗志、激发干劲,将英雄精神转化为兴装强军、兴船报国的强大动力。
一、学习英雄群体对党忠诚、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做到信念过硬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信念如磐、意志如铁,才能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表现在行动上,首要的就是对党忠诚、许党报国。
中船重工七六〇所“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壮烈举动正是他们拥有的坚定理想信念在实际行动上的生动体现。他们始终视党的事业、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黄群同志在工作日记的扉页一笔一画写下“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在写给儿子未寄出的信里,他再次道出肺腑之言,“我想人生就是在不断的挑战中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挑战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视国家重点试验平台如自己孩子的宋月才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把平台保住”……可以看出,他们一以贯之的理想信念与英雄壮举高度一致。对党忠诚,他们始终不渝!许党报国,他们时刻准备着!所以,在国防科研关键装备面临损毁危险、同事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他们义无反顾、不怕牺牲,在狂风暴雨和惊涛骇浪的肆虐中奋勇抢险、接力救人。他们舍生取义,保护了国家重点试验平台,营救了平台上4名值守人员的生命。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了新时代中船重工人对党忠诚、许党报国的壮丽篇章。
我们学习英雄群体精神,就是要以英雄群体这种对党忠诚、许党报国的坚定信念激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笃学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四个自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刻筑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追求,做到对党忠诚,信念过硬。
二、学习英雄群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格,做到政治过硬
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是这种初心和使命的庄严宣誓和历史担当。新征程中,共产党人要矢志不渝践行初心和使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脚踏实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中船重工七六〇所“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决听从党的号令。生长于南方、年逾五十的黄群同志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克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困难,挥别近八十岁老母亲的泪眼,远赴千里,只身到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的大连七六〇研究所任职;姜开斌、黄超富、刘子辉等三位老军人、老党员,传承人民军队的思想洗礼,主动放弃退休后的舒适生活,毅然响应事业召唤,从南方内陆到北国海疆奉献余热;英雄群体所在的七六〇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把“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醒目大字嵌在办公楼墙上……这些长期坚持的思想教育和党性养成,潜移默化为党员干部职工胸怀祖国、舍身报国的精神追求,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到“险情就是命令”、国家重于小家,能挺得住、豁得出、冲得上。
我们学习英雄群体精神,就是要以英雄群体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品格激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政治过硬,切实把讲政治要求融入血脉中、落到行动上,坚决听从党的召唤,自觉服从党的安排,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都要信守入党誓言,坚定信心、百折不挠,不畏艰险、永远向前。
三、学习英雄群体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的先锋本色,做到责任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必须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将使命牢记心中,将责任扛在肩上,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做爱国奉献、建功新时代的排头兵。
中船重工七六〇所“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17人中12位是共产党员。危急时刻,他们个个毫不退缩,冲锋在前,台风卷起巨浪,一次又一次强力拍打在他们身上。即使一次又一次被击倒在地,他们仍然一次又一次爬起来顽强前行,心中只想着危在旦夕的国防科研装备和战友生命,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自己是共产党员,面对险情,必须挺在前面!特别是黄群、宋月才、姜开斌三位党员干部率先冲上码头最前沿,冲在加固作业的最重要而又最危险的位置。抗灾抢险英雄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我们学习英雄群体精神,就是要以英雄群体这种冲锋在前、率先垂范的先锋本色激发教育广大党员自觉肩负起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应有责任,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事业、各种岗位、各种场合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催生新作为。
四、学习英雄群体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职业风范,做到能力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要在新时代有新作为,就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就要有与担当作为相匹配的能力和本领,做到能力过硬、本领高强。
中船重工七六〇所“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的鲜明特征是,视国防装备建设事业如生命,挚爱船舶军工岗位,以兴船报国为己任,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黄群同志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装备科研与管理,常年以所为家,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以至于在儿子很小的时候,长驻配建现场的他回到家里,儿子竟一脸戒备地将他当成陌生人。就是这样一个“被孩子忘了的爸爸”,20多年后获得了中船重工科技进步特等奖,成为业内翘楚,并为自己的事业献出了生命。宋月才同志毕业于海军潜艇学院,曾任海军舰艇艇长,多次荣立军功。在担任试验平台负责人的7年里,他把全部心血付之于平台建设,钻技术、带队伍,自撰7册几十万字操作规范和培训教材,“你们先撤吧”成为他最后的“绝唱”。姜开斌同志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曾任海军舰艇机电长,多次受到部队嘉奖,转业地方后勤勉工作,忠于职守,成为平台“心脏”的优秀看护者。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他满怀热血报国志,心向深蓝不回头。七六〇所规划处年轻的副处长孙逊业务能力和工作成绩突出,曾获中船重工科技进步一等奖,带头抢险时被巨浪打入海中,与海水巨浪搏斗近2个小时,经历了严峻的生死考验。平台上的4位保障人员,面对狂风巨浪,始终坚守岗位,履职尽责。
我们学习英雄群体精神,就是要以英雄群体这种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的职业风范激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学习、钻研业务,爱岗敬业、履职尽责,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练就过硬的能力和本领,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建功新时代,成为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学习英雄群体英勇无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气概,做到作风过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要奋斗,也会有牺牲,需要着力锻造坚定、勇敢、顽强的过硬作风,让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撼动共产党人的爱党之情、报国之志。
中船重工七六〇所“8·20”抗灾抢险英雄群体不顾个人安危,英勇无惧,奋力抢险救人,呈现出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壮烈画面。在冲向码头抢险的路上,暴雨、海水打在脸上,呼吸非常困难,但他们没有止步,一根缆绳,共同牵挽,携手向前。在加固平台作业中,有人被巨浪卷入大海,其他人没有退缩,立即全力营救;黄超富同志甚至不顾年近花甲,直接跳入大海施救;在撤退过程中,宋月才同志为掩护别人主动冒险断后;七六〇所车队队长闫堃同志在岸边看到在海水中精疲力尽的抢险人员,不顾风急浪高和海边礁石可能危及生命,主动跳入大海营救,多次被海水淹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英雄群体这种英勇无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气概和许党报国精神,来源于我们党长期党性、理想信念教育和“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精神传承。我们要继续激发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过硬作风许党报国,在本职岗位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急难险重面前拉得出去、豁得出去、冲得上去,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来源: 《求是》2018/20
作者: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