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首钢集团】我是首钢人

来自:首钢集团     时间:2015-04-20


    

    浦东新区现在是上海经济的引擎,被誉为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

    上海浦东大道1200号,“S”和“G”相贯而成的巨大首钢不锈钢LOGO熠熠生辉,赚足了行人眼球,这里是首钢上海销售分公司的驻地。

    在首钢上海销售分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一个同比例微缩的首钢立体标识同样放在了显眼位置。

    “把产品和服务完全置于客户的审视之下,在远离首钢大本营的华东地区,品牌意味着生命。”说话的是上海销售分公司总经理魏祚燕,他操着带有上海腔的普通话,正与一位有意合作的客户介绍首钢的优势:“我是首钢人,首钢人充满责任心,有的是干事创业的激情,我们对首钢品牌很有自信。”

                           放下铁饭碗  跨进首钢门

    “谁要想买钢材,没有领导‘批条’,没戏。”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在上海金属公司从事钢材销售工作,魏祚燕感叹:“太遥远了。不光时间久了,那样的市场行情也不会再有了。”魏祚燕说,那是资源短缺的年代,加上首钢的螺纹线材产品国家免检,口碑非常好,市场非常紧俏。

    “自从事钢材销售工作起,就和首钢结了缘。”在上海金属公司工作就是对口首钢的业务员,直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首钢与上海金属公司成立了联营公司,魏祚燕出任总经理。“关系隶属上海金属公司,但销售的产品全部是首钢的,我成了半个首钢人。”魏祚燕说,期间20多年,首钢的文化,自己与首钢的那份情感,不知不觉就沁入了内心。

    2007年,首钢筹建上海销售分公司,有着多年与首钢合作的经历,再加上对上海市场的熟悉,魏祚燕成为销售公司领导眼中的不二人选。但上海金属公司隶属上海工业局,是“旱涝保丰收”的事业单位,而当时钢材的销售形势已经转变,魏祚燕犹豫了。

    “销售分公司怎么搞,这是一种新形式,心里没有一点儿底。” 

    魏祚燕说:“但销售公司领导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我也看到了首钢要打开华东市场的决心,最终决定加入首钢,横下心,要干出点名堂来。”

    2008年1月1日,这个时间点令魏祚燕记忆深刻,这一天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首钢人。加入首钢之后,魏祚燕立即投入到上海销售分公司的工作当中。“边学习边工作,边筹建公司边开拓市场,尽快适应首钢销售体系,适应保产销衔接的节奏,适应首钢从长材向板材的转变。”魏祚燕说:“第一次感觉到工作压力这么大。但首钢各级领导对上海销售分公司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员工队伍通过在首钢销售公司和各生产基地学习锻炼,成长很快,‘首钢氛围’在上海销售分公司内迅速形成。”

                             激情创新业  自豪首钢人

    “要让首钢产品在华东地区站稳脚跟。”在魏祚燕的带领下,上海销售分公司全体职工信心满满,一股创业的豪情萦绕在每名职工的心中。尽快熟悉首钢产品销售模式之后,凭借对上海市场的熟悉,魏祚燕带领职工挨个走访大大小小的钢贸商,使首钢在华东地区的钢材销量从2008年的30万吨迅速攀升,到2011年冲到了创纪录的286万吨。

    “2012年是我们感到最困难的一年。”魏祚燕说,受到同质化竞争和下游需求不振的影响,钢铁业步入“寒冬”,加上外部金融环境变化,首钢产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上海销售分公司钢材销量受到了影响。

    销量掉了,人心不能掉,钢材销售重“量”更要重“质”。在总公司“降成本、调结构,协同高效提高竞争力”的战略部署下,魏祚燕和同事们顶住压力,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面对钢铁市场“长期不变”的是市场的“冷酷变化”,2014年,上海销售分公司全年综合销量比上年增加33万吨,其中高端领先产品完成35万吨,占全年总销量的1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形成了热轧产品覆盖船卷、酸洗板、集装箱板、高强钢等18大品种,冷轧产品以家电板、焊丝钢、汽车板为主导的格局,在华东地区亮出了首钢“名片”。

 

 

魏祚燕(右)深入用户生产线了解情况。

 

    “市场在变,服务质量的高低成为赢得市场的关键。”魏祚燕深知这个道理。为了做好服务用户工作,他要求每名销售人员都要把工作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用户的标准就是工作的标准。”成为大家的共识。

    一次,杭州的一位客户在首钢订购了一批镀锌高强钢,用于迪拜的某重点工程,由于多方原因造成生产交货时间紧张,而一旦不能按时装船交货,客户将面临着巨额的连带赔偿。魏祚燕知道后,带领销售人员一面与首钢生产基地积极沟通排产,一面联系运输组织。当产品生产完毕,离出口合同的最晚装船期只剩下短短不到4天的时间。“如按原合同采用海运的运输方式,肯定不能按时把货装到出口船上。”魏祚燕心里很清楚这一点,“改船运为汽运,必须满足客户的需要!”初春的傍晚,港口上五六级的海风吹得人直打冷颤。当汽笛声响起,看着开往迪拜的货船正点发出,杭州客户的心暖暖的,一名部门经理激动地拉着上海销售分公司人员的手连声道谢:“你们的服务热情就像是一团火,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我们。”“改船运为汽运,上海销售分公司要为此多付出成本数万元,却赢得了客户的尊重。”魏祚燕说:“客户满意,真金白银未必能买到,要用真诚的服务去换。”

    “我们最喜欢的是用户提出要求,有要求我们就有生存空间。”面对用户的要求,上海销售分公司销售人员却有着乐观的看法:用户的要求,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正是我们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契机。

                         开创新模式  亮出首钢牌

    随着上海销售分公司不断做大做强,其业务范围也逐渐延伸到华东地区的各个角落,用户数量不断增加,用户结构及用户所要求的各项服务也在发生着变化。为更好地开拓市场、服务用户,魏祚燕与同事们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成立上海首钢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代替上海销售分公司对首钢所有产品进行销售,行使贸易公司的权利。两块牌子一班人,上海钢贸的成立,大大提升了首钢在华东地区的整合运营能力,解决了小型用户及小量订单无法进行运作的困境。

    “市场不好,开拓渠道、开发用户,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更有效的问题。”魏祚燕介绍说。为了方便信誉好、需求稳定的中小型直供用户订货,他们充分利用钢贸平台的优势实行“定金订货”,这样既把风险约束在可控范围内,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用户的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了订货。

    上海钢贸的成立,大大提升了首钢在华东地区的整合运营能力,解决了小型用户及小量订单无法进行运作的困境。大型协议企业可以选择与上海销售分公司签订订货合同,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及小批量订单来说,则可以通过钢贸公司进行贸易,形成多渠道多模式的交易方式。钢贸公司灵活的结算方式留住了众多小用户,特别是“一票制结算”模式的创立,对于一些需求量不稳定的小型企业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整合与吸引。贸易公司的形式不仅给用户创造方便快捷的条件,也给公司自身发展带来了好处,特别是在用人用工制度及对外租赁存储场所等方面,可随时把握市场节奏,做出快速反应。

    只有真心实意为用户着想,才能实现双赢。一段时间以来,上海销售分公司摸索建立了“一票制结算”“客户代表制”“质量异议先行赔付”等制度,不但提高了响应市场的速度,还维系并聚集了一批高端的用户,大大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依托上海钢贸平台,上海销售分公司加大对高端中小直供用户的开发力度,销售总量不断提高,品种结构和渠道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钢贸平台销售量占总销量的56%,实现直供及三方直供订货量比例97%,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市场千变万化,创新从未停止。上海销售分公司又在现货销售、电商平台、整包供应等诸多方面进行有益探索,拓展用户渠道的深度和广度,对产品销售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将首钢产品、服务和品牌推向了华东市场,提升了首钢的市场影响力。

    此外,上海销售分公司还利用首钢隆兴和首钢浙金两家加工中心的优势,积极发展钢铁深加工贸易,应用流通加工手段,实行钢材配送,向用户提供钢材半成品,为用户逐步向“零库存”过渡,在拓展贸易品种的同时,提高产品附加值,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他们还为用户的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研发提供服务,通过以技术为先行,支持下游用户产品更新换代质量改进、生产成本降低,从而开拓市场、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上下游产业链结合。

    坚实的营销基础、良好的服务意识、科学的管理手段,魏祚燕带领上海销售分公司在华东市场赢得了口碑和声誉,站在了市场的最前沿。他说,我是首钢人,要让首钢品牌立足上海,辐射整个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并从这里走向全世界。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