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集团文化

建塑峰峰文化 引领科学发展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11-16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绵长的历史根脉,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的矿区之一,至今已有130多年开采历史。是世界500强企业——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量最高、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子公司,现在册职工3.8万人,下设49个分(子)公司,年产原煤3000万吨以上,精煤1000万吨以上,营业收入820亿元,现已发展成为集煤炭采选、煤化工、电力、装备制造、建筑施工、现代物流等多产业综合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国有特大型能源企业。

近几年来,峰峰集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塑具有自身特色的“峰峰文化”,为企业大发展、快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健康开展。峰峰集团多次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被中煤政研会授予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梧桐庄矿被中煤政研会授予首批企业文化五同和谐品牌矿,3个矿井荣获全煤系统五精管理样板矿称号,12个矿、厂荣获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示范矿、单位称号。今年7月,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召开,峰峰集团被命名为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构筑共同理想

 

近年来,峰峰集团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共同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一)抓学习,提升能力

峰峰集团专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安排意见》等文件,编印《党员干部学习教材》,建立学习型党组织质效评估机制,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一是实行领导干部月度工作总结分析制度。要求科级以上干部每月总结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集团公司对领导干部月度工作总结分析情况定期考核、公开点评通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提高了思考分析问题、推动实际工作的能力。二是定期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议。进一步完善了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建设等专题讲座,通过视频形式,扩大至基层科级以上干部,增强了学习效果。三是抓好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培训。举办党群干部、青年干部等学习培训班,组织300名领导干部参加了冀中能源矿处级干部培训班,增强了素质,提升了能力四是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集团公司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中层干部讲业务“三讲”读书活动和优秀学习范例、优秀调研文章、优秀中心组“三优”评选活动。九龙矿深化链式学习法,制定了“六个一”目标,即确立一个目标、营造一个环境、形成一套体系、创造一个平台、选树一批典型、建立一支队伍。黄沙矿建立“三学”模式,即党员结对互学、支部联建比学、党委搭台领学的模式。去年峰峰集团15篇经验和33个案例被冀中能源集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资料汇编》和《案例集》收录,篇数位居各子公司第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经验,获得了中宣部、中国思想政治研究会和省委宣传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抓教育,服务中心

主题教育是峰峰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保留节目”。从1986年开始,围绕企业中心,坚持用主题贯穿全年,形成主线;用主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用主题推动实践、创先争优。每年一个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和大讨论活动,受到职工的欢迎。“瞄准新目标,争做新贡献”、“创新做贡献,建功三千万”、“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等主题教育的广泛开展,使广大职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振奋了精神,鼓足了干劲,为完成集团公司各项工作任务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峰峰集团非常注重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与企业跨越发展紧密结合,以新中国成立和建企60周年、实施“十二五”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契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编辑出版了史志、大事记、人物志、文献纪录片,筹建了“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展览馆。组织开展“讲国企故事,看冀中能源发展”、“弘扬西柏坡精神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弘扬一二九师精神”征文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抓创建,引领风尚

以机制为保证,以活动为手段,以考核为重点,扎实开展文明矿、模范区队、模范员工等创建活动,荣获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发掘整理安全生产的郭兰印班组、勇救落水儿童的杨海军、捐献血小板的冯仕焱、救助流浪人员的善行老人梁红霞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组织举办“感动矿山先进人物和模范集体事迹报告会”,积极营造学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对杨海军勇救落水儿童的事迹进行了批示;省总工会在全省开展向杨海军学习活动,杨海军成为新时期峰峰集团的道德名片。去年以来,集团公司有10个单位被邯郸市评为文明单位,4个单位、2个社区进入全煤系统文明煤矿、和谐社区先进单位行列。

 

以“聚和文化”为引领,打造特色峰峰文化

 

峰峰集团从2003年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企业文化,并把企业文化定位于管理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员工行为,提升企业形象,逐步形成了FRIP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2008年以来,依托精细化管理基础平台,强力推行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五精管理”,并对原有文化体系进行梳理、提炼和完善,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峰峰文化”体系,实现了与大集团“聚和文化”的有效对接。

一是普及企业文化知识。通过教育普及、理念征集宣灌等,统一了广大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特别是2008年冀中能源集团成立后,峰峰集团潜心研究峰峰文化体系,实现了与大集团“聚和文化”的有效对接,确定了“峰峰文化”名称,提炼了“峰峰文化”元素、内涵、特征,确立了文化框架,提炼、完善了包括远景目标、“十二五”目标、企业方针、企业哲学、管理理念、质量理念等13条理念构成的理念系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印制了《峰峰文化手册》,并组织开展了学习宣灌活动,形成了全员认同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

二是构筑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峰峰集团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研究、形成、推广了FRIP(责任、互动、绩效)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包括“5E标准、6S行为规范、ABC三卡、管理人员走动巡查、手指口述工作法、军事化管理、日清日结、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机制、班前讲评和礼仪、集体升入井、看板管理、定期评议”等12项支撑要素,广泛推行了“定置、标识、编码、看板”四项应用技术,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推行“五精管理”。峰峰集团依托精细化管理平台,在对精细化管理要素进一步完善,不断调标、升标,夯实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向区队、班组、井下、现场、岗位延伸,逐步推行“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为内容的“五精”管理,打造“凝聚力、亲和力、执行力、管控力、经营力、现场力、创新力、学习力、文化力”九力团队,实现了企业文化落地做实,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全面升级,职工素养,工作现场,企业环境,经营业绩发生了质的变化,引领企业跨入了管理的新境界。

四是突出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了以“责任、预防、培训、奖惩、督查、创新”六大机制为经;以“铸魂、塑形、基础、素养、亲情、环境”六大工程为纬的“66”安全文化架构。全面推行安全“双述”确认制、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六定管理等,不断丰富完善“66”安全文化架构。组织开展“亲情DV进万家、到宿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先后在中煤政研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百人论坛、中外企业文化2011北京峰会上交流。

 

加大阵地队伍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峰峰集团在创新中发展职工文化,大力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了职工文化建设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与职工需求相适应的良好局面。

加强职工文化队伍建设。建立集团公司和基层单位两级职工文化活动网络,上下互动,为职工群众广泛参与文化活动搭建了平台。峰峰集团有成建制的文工团,九龙矿、羊东矿、万年矿有业余文工团。成立文联组织,建立职工业余文体协会组织10个,二级单位建立各种协会360多个,车间兴趣小组2130个;培育了职工业余威风锣鼓表演队、南北舞狮队、舞龙队、女子军鼓队等多个职工文化活动精品。建立了文化体育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人才库,对各类文体活动骨干进行培训,为峰峰集团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峰峰集团工会及所属羊东矿等六个基层单位工会荣获全国煤矿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荣获全国体育总局颁发的拔河先进单位,在参加省国资委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比赛中多次荣获第一名

强化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了一批规模大、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峰峰集团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达 2286平方米,集宣传室、展览室、棋类游艺室、技能培训、健身房、多功能活动厅、各协会活动室等各种功能于一体。各二级单位建立近千平米的综合文体活动中心、文化楼十多个。各车间工会在职工小家中都建立了棋牌室、乒乓球室、阅览室等小型职工活动阵地。建成全国总工会标准要求的“职工书屋”30个,各类书刊30多万册,建筑面积2500多平方米;建成有书刊1500册以上的车间“职工书屋”222个,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在车间、宿舍楼、职工食堂等职工进出较多的地方,设立职工图书角1079个,图书45585册,形成了二级单位“职工书屋”、车间“职工书屋”、图书角三级职工读书平台,职工业余读书小组1170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23650人。峰峰集团有2个单位荣获“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单位,17个单位荣获“河北省职工书屋示范点”单位。

系列文体活动常抓不懈。峰峰集团举办的大型系列职工文化示范性活动贯穿全年,使职工群众文化活动更具影响力。峰峰集团工会连续二十多年组织举办了春节民间花会比赛和元宵节灯展,每年的春节民间花会比赛分别在基层单位举办四场预赛和峰峰集团两场决赛,表演节目达上百个,参与演出职工近千人,观众达两万余人。连续8年组织举办了庆十一大型职工歌咏比赛,峰峰集团领导和二级单位的领导全部参加演唱,直接参加演唱的干部职工和观众达4000余人。连续二十多年组织举办了“国庆杯”篮球比赛,分为矿处级领导干部和职工两项分别进行,每年参加的领导干部和职工达500余人。峰峰集团工会连续七年组织举办了“彩色周末消夏晚会”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的“彩色周末消夏晚会”活动历时三个月,参与活动的职工群众达万余人。

 

关注民生奉献社会,建设和谐企业

 

峰峰集团坚持企业发展与职工发展同步,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推动企业和谐发展,彰显了企业的良好形象。绿色生态矿山建设成效显著。投资7089.5万元,实施12个节能减排项目,实现节能15000吨标准煤,万吨原煤生产能耗比计划降低0.2吨标准煤,化学需氧量减排32.9吨,6个单位被评为中华环境友好单位。低碳运行绿色生态矿山建设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及省领导的充分肯定,集团公司被评为河北省双三十节能减排考核优秀企业和邯郸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突出贡献企业。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持续加大安全基础投入,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推广新三矿24小时安全双掌控法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管理成功经验,积极构建“139”安全管理模式,所有正常生产矿井建立了五大安全系统,大淑村矿首个永久避难硐室准备迎接验收7对矿井荣获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集团公司荣获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先进单位。和谐企业建设富有成效建立群众工作室,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13个主要生产矿井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对职工进行心理把脉、疏通、解忧、呵护四个环节的心理疏导,成为职工群众喜爱的“解压室”、“宣泄室”、“理疗室”。梧桐庄矿心理疏导十六法在中宣部组织的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开展帮扶救助,向17773名困难职工发放救助金697.9万元。矿处级以上领导和科级干部带头捐款652万元,建立了爱心帮扶基金,为99个特困家庭发放救助金41.25万元。安置1068名特困职工、家属和989名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全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年拆迁6378户,开工建设29411000余户,50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丰泰、丰逸小区3500余户43万平方米住宅楼已开工建设。在岗职工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9171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峰峰集团切实履行国有企业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2011年上缴税金33.3亿元,连续三年位居邯郸市首位,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贡献。向新疆塔县捐款110万元。企业荣获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中华环境友好示范矿区、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等荣誉称号,彰显了国有大型企业的良好风范。

 

立足实用有效,彰显文化管理魅力

 

峰峰集团把文化建设与推动中心工作相融合,与确保安全生产相衔接,与对标行动相贯通,使文化建设落到实处,使职工队伍素质、岗位操作、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经营业绩、环境面貌、企业形象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企业实现目标、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软实力。

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在融合中促进中心工作。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企业文化“举旗”、“铸魂”功能,大力宣灌企业理念,宣灌企业发展目标,围绕冀中能源战略目标,峰峰集团确立了“三步走翻两番,再造两个峰峰集团”的发展愿景。企业的目标愿景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凝聚起集团公司上下团结奋进的力量。今年上半年,完成原煤产量2073万吨,同比增加518万吨,达到了年产4000万吨水平,实现了年增千万吨振奋人心的跨越;精煤产量609万吨,同比增加51万吨;营业收入完成410亿元,比考核指标增收10亿元,实现利润7亿元;职工人均收入达到34211元,同比增加1811元。

与安全生产相衔接,在衔接中确保安全生产。不断丰富完善“66”安全文化架构,确立了“一切事故可防可控”的安全思想,从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入手,全面推行安全“双述”确认制、集体升入井、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六定管理,进一步丰富了安全文化建设的载体和抓手。基层各单位具体抓、抓落实,安全文化建设亮点纷呈,新三矿“24小时安全掌控管理法”,牛儿庄采矿有限公司质量标准化建设,梧桐庄矿军事化管理,小屯矿手指口述、岗位描述,铁运分公司“手口示意、呼唤应答”安全确认操作法等等,实现了文化管理的“本土”化,创出了特色,取得了实效。

与对标工作相统一,在统一中强化内部管理。比肩国内外先进企业,建立了6大类70项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技术等方面的指标数据库、最佳实践库和典型经验库。普采和高档普采工艺,在全国创出了自己的经验;极薄煤层开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膏体充填综采新技术通过了国家级新技术鉴定;保水开采新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开发应用了0.8米以下极薄煤层综采自动化新技术,经国家煤炭工业协会鉴定,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强对企业各系统、各环节的成本控制,自主研发了煤矿成本控制系统(ECRP),各原煤生产矿井形成了网上结算、适时控制、分析预警的信息平台,实现了日清日结,每年为企业创效6000多万元。马选厂洗煤效率、吨煤介耗、吨煤油耗等指标均达到国内同规模企业先进水平。

峰峰集团多次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煤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河北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等称号,《坚持五精管理,建塑特色企业文化》被评为“全国十佳企业管理案例”,《以打造三力团队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荣获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和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成绩显著,新三矿创造的“24小时双掌控法”,得到了张德江副总理的亲笔批示,并在全国各煤炭企业推广。有13个单位进入“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矿”行列,有3个单位被命名为“五精管理样板矿”,梧桐庄矿被中煤政研会命名为首批企业文化品牌矿——“五同”和谐品牌矿。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