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创新文化

交运之情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11-20

 

——传承创新的交运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反映和现实的写照。优秀的文化总是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交运集团就具有这样的文化。一代代交运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以“情”为核心的交运文化,确保企业历经风雨基业长青。

 

历史文化元素积淀

 

交运文化源于历史的积淀。青岛开埠到建国前期的历史交替,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文化碰撞,孕育了以“情”为主要元素的交运文化基因,促进了交运优秀文化的觉醒。

(一)交通产业文化的典型标志。交运文化与交通产业的起源同步。青岛发展的影影绰绰都能看到交运发展的影子。1910年中国第一个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的诞生到现在客运站群网络的形成,既是历史沿袭的传承,也是交运文化的土壤。交运人的前辈运营中国最早的汽车站,无疑奠定了交运文化在中国交通行业的先驱地位。

(二)现代运输文化的历史坐标。交运文化与国家政事息息相关。今天,当人们仰望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很少会有人记得它的运输者,交运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是交运人的父辈们,利用简陋的工具和原始的方法从青岛运到北京。共和国第一碑的运输永久地载入了新中国大件运输的史册,同时也铭记了交运文化的历史地位。

(三)文化元素的碰撞融合。不同时代精神的汇集,不同体制经济的碰撞,丰富了交运文化的多种元素。为应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寻找企业发展的出路,交运人用自己的智慧探索出一条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入手,用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新路子。逐步形成了以情感因素为主要特征的交运文化。

 

交运文化传承创新

 

优秀文化元素的传承创新。1994年交运集团组建到2009年“情满旅途”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集团作为中国交通行业和青岛市服务行业品牌创建的发起者,开拓和创新情感服务新领域,使情感文化成为交运文化的核心元素。

(一)中国交通首例品牌。只有第一才会载入史册,交运人在创建交通品牌中做到了全国第一。1995年集团发起的“情满旅途联手大行动”影响力迅速涉及全国,被交通部在全国公路客运行业进行推广。以“情”为核心的交运品牌,拉开了青岛市“创服务名牌,树青岛形象”的序幕,成为中国首例交通品牌。

(二)“情满旅途”叫响交通行业。优秀品牌要锲而不舍地持续打造。1996年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情满旅途”品牌内涵、市场定位、发展方向、制度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理论提炼,形成了完整的品牌体系,情感文化定位为这一体系的灵魂。通过首例交通服务商标注册,导入CIS系统,成为中国交通品牌的代表。

(三)中国品牌最高荣誉。真诚的微笑,辛勤的付出,将“情满旅途”推上了中国品牌的最高领奖台,并延伸到集团各个经营领域,形成了完善的文化体系和品牌管理模式。“情满旅途”继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服务、2006中国品牌年度大奖(交通类第一名)后,200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摘得了中国品牌的至高荣誉。交运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交运文化核心价值

 

文化的传承与实践,引起了集团高层的深度思考。“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成为新的共识。2010年实施集团化管控以来的经营实践,引发了交运文化的澎湃动力,掀起了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新一轮浪潮。

(一)交运价值理念。交运文化是在传承集团优秀历史文化和经营实践中的思想情感、精神理念基础上,结合打造交运品牌集群而产生的凝聚集团统一意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一致,与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代表集团前行方向,指导集团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思想价值和行为规范。交运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以情为魂,以诚为基,以变为法”。

交运文化是具有情感特色的文化,这种情感特色既具有交运历史文化的血脉,又有现实服务经营的需求,成为交运人有情有意的基本特征。

(二)品牌集群战略。借助“情感文化”创建“情满旅途”和“温馨巴士”全国驰名品牌的实践经验,交运人首创性提出了“JYXF+1+1++N”的品牌集群战略。“JYXF”是“交运先锋”党建品牌;“1”为“情满旅途”长途客运品牌;“1”为“温馨巴士”公交客运品牌;“…”为品牌持续打造、提升、完善的机制;“N”为“温馨校车”、“亲情家园”、“交运家家送”等温馨系列、情感系列和交运系列品牌,形成了涵盖全领域、引领企业发展的群体优势。品牌集群战略形成了有效整合品牌之间、品牌与社会资源之间的品牌经营价值链,成为服务企业品牌创建的典范。

(三)交运文化体系。交运集团在对文化建设的传承创新中,确立了13+12345”文化体系。“13”目标体系:一个发展愿景是交运文化追求的目标,三步跨越是实践发展愿景的分步战略。“12345”支持体系:一个品牌集群是交运文化的主体框架;两面品牌旗帜(情满旅途、温馨巴士)是交运文化的经营典范;三情理念(情满家庭、情满企业、情满社会)是交运文化的延伸;四种精神(以人为本,以情为魂,以诚为基,以变为法)是交运文化的核心价值;五大标准(安全、质量、服务、技术、形象)是交运文化的行为规范。交运文化体系体现了交运文化战略发展愿景和运作实践的辨证统一。

 

交运文化全面落地

 

经过实践与创新,交运集团形成了认知和实践文化价值的理念、制度和载体,规范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一)健全管理制度体系。集团已经形成了300多个标准,其中长途、校车和公交客运服务标准已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导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争创“全国质量奖”,创建“品牌集群”,争创“百名星级员工、百个星级班组”,形成了“三创”管理模式,成为经营活动中全新的行为规范

(二)发挥领导推动作用。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领头人的视野、精神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主导着文化建设的方向。集团主要领导从战略的高度和行业的角度正确审视企业文化,做足“情”字文章,不断引领和提升以“情”为核心的交运文化建设。

(三)打造文化项目载体。交运文化的落地需要有完善的载体来支撑。集团通过推进“七个一”文化工程,形成了一报(交运崛起报)、一书(交运文化·品牌集群·安全预控)、一片(交运文化系列宣传片)、一网(交运文化网站)、一馆(交运文化馆)、一室(文化活动室)、一屋(员工书屋)等文化载体,使交运文化每一个环节都实实在在落地有声。

                       

交运文化评价尺度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论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否优劣,都能助推企业持续发展。毫无疑问,鲜活现实的经营管理实践是检验文化价值的唯一标准。

(一)交运文化是员工认可的文化。一批批先进人物在交运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下,成为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车站服务员苏学芬,客运乘务员朱丽,公交车驾驶员吕钢君、曲盛凯,他们或用充满感情的真诚服务,或用不畏强暴的凛然正义,或用忍辱受屈的职业素养,或用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赢得了市民、旅客、媒体等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入选感动青岛十佳人物。在屈指可数的感动青岛评选中,交运集团占有4席,例证了交运文化的先进性。

(二)交运文化是市场认可的文化。新领域拓展中,交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市场开拓的纽带,开创了集团有史以来的全新局面。牵手中海油和国家电网,推进集团从公路运输领域向新能源利用领域拓展;利用交通邮政双方优势资源,推进客运和物流战略合作;涌入教育资源打造校车工程开辟了“学生温馨的港湾、家长放心的课堂”;助推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民生,投入搭载智能信息系统的LNG能源自卸车,为解决我市建筑垃圾运输顽疾发挥了骨干作用;联合青钢集团、联姻高校在通勤班车、票务综合服务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文化融合加速了合作进程,体现了交运文化的认同价值。

(三)交运文化是社会认可的文化。交运文化的发展取得显著的成效,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宣部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交运集团作为全国唯一的交通运输企业参会并作交运文化建设典型发言;“情满旅途”被认定为中国道路运输行业和山东省服务行业首例中国驰名商标,“温馨巴士”被誉为中国城市公交第一品牌;交运品牌荣获亚洲知名品牌大奖,全国优秀企业家、集团董事长刘永康当选中国品牌十大领军人物;青岛交运集团更名为交运集团,成为全省首家无区域名称的大型综合交通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运集团还荣获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改革开放30年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全国企业文化融合荣誉单位、全国交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秀贡献企业、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在文化助推交运崛起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集团的经营指标实现高速增长。资产总量增长接近100%,市场占有额度增加50%以上,员工收入增长70%以上,营业收入连续以36%的幅度增长。

 

交运文化发展工程

 

展望未来,交运人牢牢把握“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城市战略,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自己,立足已取得的文化优势,确立了率先发展的三大工程

(一)战略发展工程。“十二五”期间,再造一个“新”交运,成为国内知名企业;“十三五”期间,再造一个“富”交运,成为亚洲知名企业;“十四五”期间,再造一个“大”交运,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二)社会责任工程。交运集团秉承“承载社会使命,成就责任交运”的社会责任理念,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发展低碳交通,打造“绿色交运”。开通国内首条电动长途班线,开通青岛首条电动公交线,加快LNG新能源车辆更新。三个率先,回报社会。率先推出学生7折优惠票,率先推出“爱心基金”帮助受困旅客,率先推出新市民8折优惠票,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坚持不懈地投身公益事业,积极传承“红飘带”和“微尘”精神,主动参加慈善、义运、义捐等活动凝聚社会爱心帮扶弱势群体

(三)员工幸福工程。践行“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理念,让员工有尊严地工作和生活,是交运文化建设的源动力和归宿。首创“交运新工时”每周4天工作制,落实工资倍增计划,建立健康档案,倾听员工心声,解决员工实际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基础。完善员工培训机制,畅通员工发展渠道,实现员工黄金发展,打造实现价值的平台活跃员工文体生活,以“足球文化”为引领,构建具有交运特色的文化体育模式,提供快乐工件的条件

一个企业的资源可能枯竭,甚至不可再生;经营可能中断,甚至不再持续;而惟有文化潜移默化,生生不息,永久传承……交运文化将以自身不断创新、完善的功能和魅力,无可复制地走向远大的未来……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