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业文化峰会闭幕,中国中铁四局斩获多项大奖,独家秘籍大放送!
改革开放的40年
是中国发生巨变的40年
是书写发展奇迹的40年
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40年
会议现场
11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回顾与展望,开启企业文化新时代--中外企业文化第十六届峰会”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城市—深圳隆重开幕。来自石油、化工、金融、钢铁、煤碳、建筑、军工、铁路、汽车、新能源、医药、电力、港口、航空、航天等行业的600多名企业代表出席会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细胞,企业文化的繁荣兴盛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增长的质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开启企业文化新时代,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是企业文化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共同思索探讨的课题。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专家委员--中石油集团原副总经济师关晓红致辞,对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工作和峰会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钱航就产业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问题进行了阐述。
此次峰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指示,交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展示企业文化管理成果,为中国企业家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共同探讨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任务新内容新方法,不断增强企业的整体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企业根基,以文化强企推进文化强国。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做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物质与精神关系的把握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学术报告。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任毛一翔分享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文化创新和发展趋势。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司级)邢厚媛对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做了全面系统、视野广阔的介绍。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世华做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成立30周年工作报告。
原福建省省长、商业部部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胡平做了题为《继承 融合 创新 超越》的书面主旨报告。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建主持。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为中铁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颁发“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十大典范人物”奖杯。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孟凡驰,原常务副理事长华锐,秘书长王建对中铁四局获奖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会议表彰了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中国中铁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荣获“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十大典范人物”称号;中铁四局获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四十标杆单位”;中铁四局一公司、四公司分别获得“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中铁四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做题为《铁军文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交流发言
在典型经验分享板块,张河川做题为《铁军文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交流发言。他从“坚持文化治企,融入企业管理,用文化管理企业 ”、“坚持文化塑形,融入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坚持文化考核,融入管理体系,实现文化闭环管理”三个方面分享了中铁四局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此外,腾讯、中建钢构、中国航天科技第六研究院、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参会代表也围绕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做经验介绍发言。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华锐对嘉宾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欧盟驻华代表团公使衔参赞马君泽(Günther Wolfgang Marten)介绍欧盟国家的公司如何用企业文化经营企业、生产产品。
AG德国CPC公司董事乔治•霍谢特(Georg Heuchert)讲述德企如何利用企业文化使公司在管理和产品方面受益。
18日上午,分别进行了跨文化管理、海外视野、对比分析等环节。最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教授孟凡驰做了题为“回眸改革开放40年,开启企业文化新时代”的总结报告。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以及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铁军文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河川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旗下的标杆企业—中国中铁四局,从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中一路走来,我们以奋斗幸福观为统领,在“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激励下,拼搏奋进,砥砺前行。企业文化在助力四局成就系统标杆、行业领先地位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用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回望企业68年的历史画卷,中铁四局在百废待兴国家建设中形成的钢人铁马精神、宝成铁路精神,彰显四局人拼搏奉献、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在改革开放艰辛创业期,孕育的“敢打敢拼”小杨村精神、京九铁路精神,助力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思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从单一从事铁路施工的传统国企发展成为多元化经营,具有强劲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从市场经济的改制发展期,到新时代的转型升级期,积淀的“艰苦奋斗”青藏铁路精神和“开拓创新”中国高铁精神,推动了四局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多元化战略,围绕建设“客户推崇、伙伴信赖、员工幸福的一流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宏伟愿景,不断砥砺前行。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追求,共同见证了中铁四局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始终本着为国家和人民大众谋幸福的执着信念,将“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贯穿于生产经营各领域的历史进程,并使之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2.用文化管理工程项目 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我们积极构建以“勇于争先、永不满足”为核心的企业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推行“智慧建造理念”,通过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中心、地铁项目云管理,打造“数字化工地”。普及机械化施工,探索工厂化生产,铸造精品工程,承建工程合格率达100%;全面落实把项目文化建设纳入项目建设目标、纳入项目管理全过程,与项目管理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的“两纳入四同步”工作方针,深入创建项目文化示范点,选树项目文化建设典型项目;全面开展“幸福企业”建设,弘扬幸福文化,将之确定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明确了“培育幸福文化、创建幸福项目部、建成幸福企业、构建测评体系”四步走的战略规划,以创建幸福项目部为载体,积极探索项目文化引领项目管理创新升级的新途径,推动企业文化在项目落地生根。
3.用文化引导员工 凝聚员工队伍。我们持续向员工宣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每两年举办一届企业文化节,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第八届、第九届企业文化节我们分别自创自编自演了大型(原创)情景组歌《舞动山河》、(原创)场景歌舞剧《薪火相传》,全景式回望了我局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局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创造的企业精神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成为传播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有效的途径;对企业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编辑发行了《脚步》、《光影60年》、《记忆》等系列文化丛书。广泛征集企业老照片和文化物品,筹建了展览馆,布设企业发展“脚步”主题展览。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我们组织了以弘扬青藏铁路精神为主题的“重走青藏线”活动。在局及子分公司机关、大型项目经理部设立三级国学课堂和道德讲堂,开通网络、官方微信等国学专题栏目,突出“诚信敬业”主题,宣扬“崇仁尚德”风尚,激发“勇于争先、永不满足”的精神;充分整合全局资源,逐步完善以报纸、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展览室、文化墙、宣传栏等为主体的传播平台,实现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全员最广泛的认同。
我们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局典型宣传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在员工中培育和树立看得见、摸的着、学得到的各类楷模。每两年举办一次“四局好人”评选活动。编印了《楷模》、《四局好人》,编制了四局好人事迹专题片和微电影,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我们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成立了企业大学。整合实施企业大学本部、业务部门主管的业务学院和各公司主办的分院三级联动教育模式,按照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专业的知识需求,加强培训教育,在全局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推进岗位序列多元化建设,持续优化薪酬分配体系,不断形成长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让四局成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大舞台。
中铁四局严格执行《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积极探索徽派幸福项目驻地建设模块,塑造整体划一,规范有序的企业视觉形象;加强品牌战略研究、资源整合及传播规划,规范品牌的使用与管理。通过开展铁路客运专线党旗红党建主题活动、QC小组成果发表会、打造环保绿色工地,把诚信、精品、科技、安全、绿色、人文等文化概念融入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市场价值,营造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
做好企业品牌的宣传推介,更新企业自媒体平台,上线了手机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等自媒体账号。与梨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创新企业品牌宣传途径,制作原创资讯短视频70余个,视频总点阅量超过6亿次。其中《壮观!1500工人9小时为铁路站换血》通过梨视频进行网络推送。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看到视频后,在个人推特上评论中国先进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比美国快100倍。之后“中国速度”相关新闻热度持续升温,获得了全球数亿人次的浏览阅读量。打造融媒体平台,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新华社融媒体中心、新华社《国家相册》、央视国际、央视财经、央视新闻、中阿卫视等频道和栏目建立了合作关系。四局在央视的新闻播放次数在国资委一、二级企业中排名第一。开拓海外媒体平台,近年来,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部署实施,先后举办了中东国际铁路及轨道交通展览会、中俄博览会。在海外社交媒体,英国BBC电视台、《每日邮报》、美国CNN等十余家国际媒体多次报道中国中铁、中铁四局相关新闻,对外展示了中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品牌形象。
1.构建坚强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多年来,中铁四局着力构建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业务分管领导具体统筹、企业职能部门牵头主责、相关业务部门分工负责、施工一线项目组织实施、全体干部员工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责任体系;营造了“企业领导是倡导者、示范者,专职人员是策划者、推进者,广大员工是实践者、建设者”的文化建设浓厚氛围。制定实施了《“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企业文化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了以“规划部署、组织推进、检查考核、结果运用”为主要环节,以“理念系统、视觉识别系统、行为系统”为主要内容,以“制度制定、制度宣贯、制度执行”为主要流程的企业文化制度体系,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序推进。
2.构建系统的诊断考核和激励保障。多年来,中铁四局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评体系。一方面按照“定性与定量、自评与外评、测评与改进”三结合的原则,采取“员工民主测评、业主问卷调查、工程项目自评、子分公司初评、局业务部门终评”的方式,系统考核文化建设情况;另一方面积极借助王志刚工作室等外部专业机构和专家教授,对企业文化进行专业评估,有效提升了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当前,企业文化正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引领着中铁四局在奋斗中奔向幸福。
关于企业文化
中铁四局做了这些工作
↓↓↓
总结提炼了不同历史时期员工普遍认同和社会广泛推崇的钢人铁马精神、小杨村精神、京九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和高铁建设精神。
对企业六十多年发展历程中孕育的深厚精神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提炼,编辑发行了《脚步》、《光影60年》、《记忆》、《印记》、《楷模》、《一路走来》《见证》等系列文化丛书,荣获国务院国资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
筹建了企业展览馆,布设企业发展“脚步”主题展览,荣获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自创自编自演情景组歌《舞动山河》、场景歌舞剧《薪火相传》,回望四局历史,展望企业未来。
坚持每两年举行一次企业文化节,以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旋律,受到了国资委、安徽省委、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党委的充分肯定,被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协会收录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案例”,荣获安徽省文明单位“十佳品牌”。
举办“中国中铁四局杯”“农民工•我的兄弟姐妹” 摄影大赛。2011年启动,已先后举办三届,受到全国各省摄影家爱好者广泛参与,征集作品9.5万余幅,并在北京王府井、中央党校、合肥、重庆、无锡、黄山、广州等地展出。国内主流媒体给予重点关注与报道。获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017年携手筑梦项目”。
自2001年开始,中铁四局每两年举办一届“四局好人”评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在这些楷模中,先后产生了9名中国好人和1名全国优秀志愿者,有20多人被评为省市级好人。“四局好人”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
组织当年青藏铁路建设功臣、全国劳模、青海省劳模以及优秀青年技术工作者代表,组成“重走青藏线”团队,从格尔木出发,沿着当年施工的线路向拉萨进军,一路前行,重走团队通过竖立“伟大的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万岁”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寻访建设者曾经留下的足迹、再叙“民族一家亲”手足情等多项活动,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十周年。
全面开展幸福企业建设,明确了“培育幸福文化、创建幸福项目部、建成幸福企业、构建测评体系”四步走的战略规划,将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坚持文化育人,提升企业员工素质。成立企业大学和管理研究院, 培养人才、管理知识、推动变革、弘扬文化、共享交流,建设各领域高素质人才队伍。
设立国学课堂和道德讲堂,大力开展中华传统幸福观和积极幸福心理学教育。图为著名心理学专家彭凯平教授做客中铁四局“道德讲堂”。
多年来,中铁四局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考评体系,在此基础上,完善奖惩激励等配套机制,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图为制定实施了《“十三五”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企业文化手册》、《项目廉洁文化手册》、《员工行为守则》、《CIS视觉识别手册》《企业文化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