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11期

【人物访谈】 深植企业文化 建设一流商业银行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11-22

 

 

访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  车迎新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业银行)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经营范围横跨城乡,网点网络遍布全国,是我国服务范围最广、人员队伍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银行从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了完整的中国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力争建成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截至20129月末,农业银行总资产达到13.06万亿元,各项存款、各项贷款达到10.79万亿元和6.25万亿元,占整个银行业的比重分别为11.65%9.55%,为4.2亿个人客户和近300万公司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深植工作已初见成效。今后,农业银行将如何进一步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助力加快建设一流商业银行?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车迎新。

 

记者:车监事长您好,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是中国农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于提升农行的竞争力有什么意义?

车迎新: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农行文化发展的背景。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因是厚重的,积淀是丰蕴的。农业银行成立于19517月,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国家专业银行,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成立的第一家国家专业银行( 19792月),所以说,农业银行是伴随新中国的成立而组建,历史很厚重。在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银行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岁月。几代农行人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创造了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辉煌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恢弘篇章。

60多年来,农行人一路披荆斩棘、沐风栉雨,其肩负任务之繁重,发展道路之曲折,工作环境之艰苦,是国内任何一家银行都无法比拟的。服务“三农”的神圣使命,赋予了农行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责任胸襟,磨练出了农行人吃苦耐劳、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和睦的优秀品质。

加强和推进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这一段如歌如诗的农行历史与文化。这些神圣的使命、崇高的责任和优秀的品质伴随着农业银行从农村走入城市,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历史迈向未来,经几代农行人薪火相传,逐渐积淀为农行的优秀文化。在这个进程中,企业文化对提升农业银行竞争力的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可以为农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优秀、成熟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一个企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维护企业的正常秩序,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是可以提升农业银行凝聚力。通过培育富有感染力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凝聚队伍,凝聚团队践行使命、实现愿景的力量。

三是可以提升农业银行创新力。创新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形成创新机制,显然在市场中难以抗衡。尤其是当今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有集约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

四是可以提升农业银行执行力和控制力。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控制力是很重要的。目前,农业银行的制度都非常好,但也存在执行力不够的问题。要提高执行力和控制力,需要有很好的企业文化作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五是可以提高农业银行品牌商誉。目前,“大行德广、伴您成长”已有了良好的品牌基础,需要不断维护与提升。这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记者:随着农业银行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该怎样理解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车迎新:一个开拓的时代,需要奋发有为的精神来鼓舞;一个前进发展中的农业银行,当然也需要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来激励。蒋超良董事长说得好,为建设好一流商业银行,我们既要用好市场手段和经济激励,也要发挥好文化软实力的硬作用。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现代金融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育和构建新型、先进和富有农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形成能渗透和影响全体员工行为的主导意识,为农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蒋超良董事长认为,“建设一流商业银行,必须一手抓业务发展,一手抓企业文化”,这是农业银行党委站在新的起点上,就如何办好农业银行的决策方略。同时,根据农业银行股改上市后业务发展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确定了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企业文化建设追求。

 

记者:谈到企业的文化理念与核心价值,您能否做具体诠释?

车迎新:文化的力量,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没有核心价值观,文化就立不起来,就强不起来。在“诚信立业,稳健行远”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我行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人才文化建设长足进展、成效显著。

农业银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构建了综合化、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模式,建立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双线”投入机制和三农金融核算体系,市场导向、客户中心、效益目标更加显现。

坚持“细节决定成败,合规创造价值,责任成就事业”的管理理念,以“抓合规、控风险、强基础、促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构建了教育、制度、执行、监督、整改、奖惩“六位一体”的合规文化新机制,提升了管理品质和管理素养,发展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坚持“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完成网点布局的标准化设计与改造,建立近万人的内训师队伍,在2万多个网点导入标准化文明服务;建立运营体系“三大集中”工程,研究开发“新一代”银行核心系统;加强客服中心建设,全面改善和优化客户体验,客户关系更加忠诚。

坚持“违规就是风险,安全就是效益”的风险理念,组建了完整的风险管理板块,建立了风险管理专职队伍,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全行逐步走上了“风险可控、质量可靠、发展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路子,业务运营更加稳健。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干部公开选拔机制,强力实施人才培训战略,员工成长平台更加宽广。

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大型上市公众持股银行,企业文化引领着发展方向,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兴行之魂,在企业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理念,是农业银行经营管理健康发展的精髓。

 

记者:众所周知,农业银行是我国服务范围最广、人员队伍最多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如此众多的营业网点,自从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发布以来,各分行在将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制”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具体实践路径和方式是什么?

车迎新:农业银行主要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就是有的企业走自上而下的路子,先请专家学者设计企业文化体系,然后进行宣传和灌输;有的企业走自下而上的路子,先自身进行群众讨论,然后从中确定企业文化体系。最后归纳起来,就是通过三个“引领”,促进三个“实现”。

第一,通过高层引领,实现文化自觉。

农业银行党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将企业文化列为全行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大讨论”活动。在为期近一年的大讨论中,广大员工按照总行确定的方案和思路,广开言路,对农业银行落后文化表现、优秀文化元素、应增加的文化新元素,以及对落后文化的改进建议和整改措施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梳理,共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600多条。在此基础上,从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相结合的角度,认真审视和提炼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提出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体系框架、导入路径、保障措施等。

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系统确立后,为进一步体现高层文化引领的作用,行党委隆重举行了“文化宣言发布会”,由行党委全体成员向全行、全社会正式发布,各一级分行行长现场签字、郑重承诺,中央各大媒体集中报道,在农业银行系统产生了极大反响。大讨论和“文化宣言”的发布,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为农业银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群众基础,有力地增强了广大员工的文化自觉。

第二,通过专业引领,实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价值的肯定和信心。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整合企业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走科学化、专业化道路,善于吸收最新的前沿理论和成果,借助先进的专业工具和手段,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规划;必须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和辩证取舍的态度,广泛吸纳、融汇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行党委的重视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企业文化课题研究小组,运用国际通用的OCAI(组织文化评估)测量模型,对国内外企业文化的理论实践、成功案例,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历史演变、现状描述、路径构想等,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了《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变革与发展研究报告》,为探索符合农业银行实际、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奠定了较为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施文化管理咨询项目是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特点。专业公司借鉴和吸收我行企业文化大讨论的成果,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先进的理念,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为期一年多的资料研读、调研访谈、统计分析、评价测量,梳理了农业银行现有文化的特征,清晰了文化变革的轨迹与远期发展方向,制定了《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管理诊断报告》《农业银行企业文化管理手册》,建立了以价值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解决了我行的文化混乱、文化冲突和文化建设的盲目性问题,提升了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专业化水平。

第三,通过纵横引领,实现文化深植。

文化深植是指文化理念要“融入管理、植入行为”,由“自觉”到“自信”的转变。为使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真正被员工所理解和接受,真正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我们建立了企业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委员会,出台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深植实施方案》。

深植工作以文化宣贯、文化对接、文化转变为重点,从纵横两个方面全面推进。在横向,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影响广泛的文化培训、文化宣教、文化征文、文化演讲等活动,努力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在纵向,由各业务条线负责子文化的深植工作,使文化建设真正实现了融入经营、融入管理,有效地解决了“两张皮”问题。

 

记者:从企业文化的角度看,农业银行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比较,有什么明显特点?

车迎新:文化没有特点,就没有生命力;文化没有特色,就不可能有竞争力。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色。

一是显示了独特使命的大境界,把服务“三农”作为使命。服务“三农”,这是农业银行的独特定位和追求。近年来,我们积极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大力实施县域市场战略,推进三农金融部制改革,构建面向三农、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围绕服务“三农”、充分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主渠道作用。这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未来发展的特有优势。所以,我们提出建设面向“三农”、城乡联动、融入国际、服务多元的一流商业银行战略目标,也是农业银行在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特有优秀文化财富。

二是体现了农行精神,弘扬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吃苦耐劳、勇于奉献、艰苦奋斗是农业银行历经几十年发展所积淀的优良传统,是不断开创农行发展新局面的精神核心。恢复成立初始,农行机构大多位于县域农村,业务面向“三农”,办公环境差,条件艰苦,老一辈“农金员”收放一笔贷款要跑上几十上百里的山路,翻越几道山岭。历史上曾有白花子等四位烈士为保卫国家财产,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农行业务发展,有许多员工倒在一线工作岗位上。正是农业银行基层工作的艰苦环境孕育了农业银行人特有的牺牲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农业银行在各个时期都十分注重这种精神的传承,总结提炼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要义,树立了饶才富、刘彦彬、王连发等一大批各个时期的劳模典型予以宣传推广,让这种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股改上市后,这种“农行精神”仍将成为开拓“三农”领域的成事之本和打造优秀一流商业银行最大的精神动力源。

三是表达了朴素的感恩情结,是充满团结互助、和谐温馨的家园文化。在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种团结友爱、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家园文化。在基层行广泛流行这么一句话,叫做“我是农行人,农行是我家”。这说明广大员工对农行有着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附感,有一种感恩之心、报答之情、奉献之爱,珍惜农业银行的荣誉,对农业银行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农行员工有着一种朴素的情感,对困难员工热心帮助、慷慨相助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员工中真正树立起“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文化理念,形成一个良好的合规文化氛围。

四是彰显了德文化之礼教,具有质朴善良、谦让重礼的人文特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农业银行把企业文化的立足点放在以德为先这个根本上——“大行德广”、“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及“客户至上,始终如一”都彰显了德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深受民族文化的浸润,农业银行员工也传承和体现了谦让重礼的优良传统。

至于与外资银行,从文化的表述看,外资银行的文化表述更倾向于通俗易懂,更倾向于文化之“用”;相较之下,农业银行更多地是注重文化之“形”,即要求文化的表述更倾向于和中国的古典文化相结合,要求语言工整对仗,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因此,为了吸收外资银行文化建设的长处,农业银行一开始就强调让文化有“用”,在语言表述上力求简单、实用、有效。

党的十八大刚刚落下帷幕,为农业银行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助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努力把农业银行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努力把我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王建)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