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丰富军企文化 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是集建筑设计、施工,工业结构及冶金设备制作、安装,产品开发、生产,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具有6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建筑系统企业形象信誉AAA级单位,国家级“守合同、重信誉”单位,首批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国家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加工制造两个特级企业资质,同时拥有各类专业施工总承包资质20余项。公司拥有职工8000人,以博士生、研究生和高级工程师、造价师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员1400多人,具有完成年企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施工能力。2008年公司再次荣膺全国建筑业60强(45位)、2010、2011、2012连续获得辽宁省建筑十强企业。
长期以来,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基本建设多领域,冶金工业全流程的施工实践中,企业装备、实力业绩、诚信形象叫响业内,当之无愧的成为创造精品的主力军。形成了科学领航、战略导航、文化护航的发展局面,“军企文化”构建与运行,深深植根于企业发展之中,并成为全体职工的动指南。公司坚持把企业文化管理与人、才、物的管理一道纳入总体的管理体系。在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以鞍钢集团文化为主导,建立起了体系完整、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军企文化”;2008年获国资委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该公司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获辽宁省优秀先进研究会称号;2003年——2011年曾7次获中国企业文化“实践创新奖”及优秀单位。先后在“振兴鞍山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论坛”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创新论坛”介绍经验。2010年4月获得鞍山市企业文化20年先进单位称号。
一、在实践中不断丰富 “军企文化”内涵
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0019部队,1983年成建制划归鞍钢,成立鞍钢建设公司。2002年与国家建筑施工一级企业的鞍钢修建公司合并,成立鞍钢建设总公司。2005年4月改制,组建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面对既有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又有老企业光荣传统的企业,我们坚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对“军企文化”的形成从主观上逐步认识和科学总结,宏观上构建体系和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军企文化”。并从三个阶段把“军企文化”的形成进行了归纳划分: 第一阶段是1983年以前,为历史主流时期,主要体现军营文化和国有企业文化特征;第二阶段是1983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业绩主流时期。企业自身发展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团结奋进、创建一流”的钢建精神和“顾全大局、开拓创新、拼搏奉献” 的修建精神基本形成。第三阶段是2000年初至今,为文化主流时期。企业综合实力得到了迅猛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形象不断提升,特别是2002年,原建设和修建的合并重组,企业文化也得到了充分融合,形成了“军企文化”的核心内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步调统一、齐心奋斗的团结精神;遵章守纪令行禁止的组织观念;言行一致、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勇于创新、敢打硬仗的拼搏志气;准军事化、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
以鞍钢集团“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精神为凝聚,从构建文化体系的深处着眼,不断丰富企业核心理念。形象理念主要有:“善于谋划、自立自强、勇于竞争、开拓市场的形象;以质取胜、文明服务、信守合同、创建精品的形象;眼睛向内、规范施工、艰苦奋斗、多创效益的形象;精心组织、严格管理、降本增效、励精图治的形象;爱惜人才、技术挖潜、强化素质、自主创新的形象;凝心聚力、弘扬正气、顾全大局、争创一流的形象”。
经营理念主要有:“思路随着市场变,在参与变化、适应变化、发展变化中寻找市场、抢占市场和扩大市场”;“凡事看效果、效率、效益”;“始终坚持从价值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追求市场的认可和回报”等。
管理理念主要有:“改革深处是管理,决策实质是管理”;“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领导班子的管理、是对管理者的管理和对管理层的管理”;“以管理的幅度保证拓展市场的广度,以管理的力度保证降低成本的深度,以管理的精度保证效益攀升的速度”;“管理无终结,永远是过程;管理是永恒,创新是追求”;“人人成为管理问题的终结者”。
公司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从战略上谋划人才观各企业价值观,不断丰富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为提升核心竞争力注入了原动力。确定了 “想做事的人有机会,能做事的人有舞台,做成事的人有回报”的人才观;确定了“精英、精益、精品” 的企业价值观。精英,体现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定位;精益,体现管理战略和管理细节的定位;精品,体现对施工成果和生产产品的定位。
为营造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公司编发20条行为理念在各级管理者之中全方位进行宣传。其中有“调整结构、开拓经营、改革创新、精细管理”;“强化凝聚力、提升执行力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变革创新、促进降本增效”;“管理深处求变革、全员挖潜增效益”;“管理者:做事要有思路 工作要有方法、执行要有力度、考核要有奖惩”;“管理无小事、创新无止境”;“创新岗位管理、提升部门管理”;“创新思路、人人成为问题的终结者”;“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是推进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对企业忠诚、对岗位负责、为基层服务”等等。
二、不断拓展“军企文化”辐射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探索“军企文化”的核心内涵深度。在已形成五种核心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理论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深层次要素,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坚持以理念文化引导人,以道德文化规范人,以亲情文化温暖人,以健康文化陶冶人,以科学文化培育人的正确方向,从深层次把经营者和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化制胜”上来。
积极拓展“军企文化”的成果辐射广度。树立“以人为本、实现共赢”的经营理念,更好地把“军企”文化成果转化为职工的文明行为、整体的优良形象、建设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党委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全局规划之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眼“三个搞上去”目标,通过不断总结完善,把企业职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升华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力。提出了促进企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保障及检验标准:即:增强“四种能力”:增强各级党组织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能力;增强把握方向、谋划全局、促进发展的能力;增强建设队伍、凝心聚力、净化环境、维护稳定的能力;增强广大党员永葆先进本色,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实现“四个保证”:保证公司完成各年度经营生产目标、保证公司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保证公司进入全国施工企业六十强、保证公司实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
在加强“军企文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将企业文化延伸到廉洁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之中。努力构建道德文化,编制了涵盖全公司各管理职能、专业工种、岗位群体的《鞍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诚信准则》,以企业诚信推进精品战略,维护企业商誉。经常性地进行 “老三观、新三观”教育。引导职工遵守“忠诚、团结、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每年都3个单位被评为鞍山市文明企业,有近15个下属单位被评为鞍钢文明单位,多个集体被评为文明机台、文明作业区、文明窗口和文明岗位。
推进企业文化的执行。狠抓《鞍钢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的学习贯彻,编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规范手册》,及文明用语。成立了企业文化研究会和推进委员会,把企业文化管理纳入企业“三标认证”管理体系,下发《建设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举办“企业文化论坛”。通过编制专题片、《企业宣传画册》、企业业绩幻灯片、单项工程专题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充分利用《钢建周讯》、《调研简报》、《钢建工作》和局域网络等形式进行信息沟通,通过营造一系列浓厚的文化氛围,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活力,全方位的展示企业形象。
以典型带动群体,以文化促进发展。结合深入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在市场开发方面开展创先争优。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市场开发成果,引导创先争优活动向市场开发工作领域延伸和拓展。外部市场开发已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对开展市场开发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和通报表扬。二是在推进项目经理责任制方面开展创先争优。认真总结、推广项目经理责任制工作方面创优争先的先进经验,进而通过先期试点和以点带面,推动建设集团公司全面实施项目法施工。三是在降本增效、开展“查找算”工作方面创先争优。将降本增效、开展“查找算”工作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开展了新一轮清理工程项目、加速资金回笼工作。四是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提合理化建议方面创先争优。五是在岗位成才、提升员工素质方面创先争优。重点是大力组织实施“1128”人才强企工程,即:力争用3—5年时间,培养10名政治过硬、思想解放,具有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经营管理、领导决策、开拓进取能力强,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精通中国建筑行业,熟悉建筑施工市场,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100名思想觉悟高,素质全面,忠于职守,懂技术会管理的项目经理;200名技术创新能力强,勤于钻研,了解、掌握专业领域新理论、新工艺、新信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技人员;800名关心企业,爱岗敬业,操作规范,技术熟练,知识面较宽,一专多能,技术革新能力强的一线高级技工。
三、以“军企文化”为牵引,拉动企业科学持续发展
军企文化的个性化发展,促进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不断取得新成果。2012年,面对国内建筑市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公司上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迎难而上、从容应对。以企业文化为牵引,大力推进核心工作的稳步前行。同时着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与影响力,瞄准大市场,联袂大业主,竞技大项目,挥师海内外,开辟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1、战略企划重在担当 催生“两步走”跨越。今年3月,建设集团公司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制高点,成为了拥有冶炼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获得了冶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经营触角可横跨房屋建筑、矿山、冶炼、石油化工、电力五大行业的“国家队”建筑施工企业,也成为了具有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及承揽项目管理业务与施工图业务等“全天候”建筑施工企业。
本着“立足鞍钢,抢占国内,走出国门”战略构思,建设集团公司在出色地完成了鞍钢西区改造、鲅鱼圈钢铁新区和鞍凌工程等重点建设的同时,经历了本钢、济钢、酒钢等多地外埠工程的历练,并经历了土耳其、意大利、俄罗斯、沙特、也门等国际工程的“大考”,企业的建设施工实力与能力快速提升,信用与声誉与日俱增。
当跻身于强手如林的行业“第一方阵”后,鞍钢建设集团公司首先从能量与能效之间存在的“不等式”,深深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巨大压力。在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的过程中,公司高层深深感受到了一些明显的差异和不足,他们的企业市场化程度高、内部管控体系完善,人均市场占有率、人均创利及产值利润率均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3至8倍。差距能够催生忧患意识,忧患能够激发使命担当。正是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公司注入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通过广泛深入的开展大讨论统一了思想:“市场开发是一,其余都是零。”总经理白刚郑重提出的这个鲜明观点,在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中激起了剧烈震撼,也引起了强烈共鸣。在担负起鞍钢多角化发展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的同时,公司确立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为巩固发展期,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利润突破1.5亿元;第二步为持续发展期,将企业打造成为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工程总承包特级企业集团。
2、管控模式接轨市场 引发“动车组”效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是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管控模式的基本特征。如果将一个集团化运作的企业比喻为一列火车,“车头”好比是上头的总公司,“车厢”就好比是下属的分公司,在这种集中经营与集中管理的管控模式下,原动力都集中在“火车头”,每一节“车厢”只有在“火车头”的牵动下才能跑起来。因而,往往是能够管得住不“出轨”,却难以管得出不“被动”。一场剑指传统管控模式的大变革、大创新,在鞍钢建设集团公司接连推出了系列大动作,第一分公司和营口钢结构分公司率先进入了模拟法人试运行,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控模式开始启动。
通过引入了内部竞争机制,项目经理行政任命制被逐步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双向选择的经理人机制,真正实现了激励和约束双向做功、同时发力,责任权利不对等、利益关系不明确、项目分包秩序混乱等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困惑与问题迎刃而解。与此相适应,内部管理流程与管理体系再造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分公司内部建立起项目经理中心和劳动力中心,发挥有序调节人才流动的“蓄水池”功能。由此,人力资源管理由“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池活水”,激活了肌体的所有细胞,绷紧了系统的各条神经,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出来。
在鞍钢建设集团公司内部,人们都将新的管控模式称为“动车组式”。这样的形象称谓,缘于如今基层的各个分支恰似动车组的每节车厢,都有了原动力。在行政序列,从上至下,各级组织在“动车组式”的管控模式中都有清晰明确的定位:集团公司既是管控中心也是利润中心,分公司既为经营中心也为利润中心,项目部则是成本控制中心。围绕效益与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和原则,大家分灶吃饭,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直接产生出了“1+1大于2”的叠加效应。
“动车组”效应,凸显在市场开发,集团公司呈现出了一种各路出兵、全员行动的紧张而又热烈氛围。市场开发人员经常昼夜兼程往返于鞍山与外地之间。尽管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波折与挫败,但他们从来没有气馁。就是以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签约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
3、企业品牌演绎精彩 拉动“板块化”崛起。今年上半年,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钢厂轨梁钢工程中,“鞍钢建设”品牌再一次演绎了精彩时刻。从去年的年初开始,建设集团公司相继有1100多名职工奔赴俄罗斯,参与“车钢工程”建设。那里的冬天,最低气温达零下42摄氏度。天气最冷时,俄方雇佣的俄罗斯工人都冻跑了,施工现场上只有建设集团公司的职工仍然在顶风冒雪施工,俄方管理人员为眼前的一幕所感动,特许我们的职工在施工现场点起篝火取暖。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他们创造出了116根厂房柱子2公里长的焊缝经国家一级质量探伤检验只有一处不合格的焊接奇迹。俄罗斯工程管理人员和“车钢”感叹道:60年前,是前苏联支援中国建设,现在是中国帮助俄罗斯建设,真是今非昔比啊!
“鞍钢建设”品牌,正在拉动建设集团的“十大专业板块”迅速崛起,并逐步形成了系列品牌组合,其中包括“鞍钢机电安装”、“鞍钢钢构”、“鞍钢吊装”、“鞍钢炉窑”、“钢建商砼”、“鞍钢检修”、“鞍钢地基”、“鞍钢气体”和“鞍钢装饰”等等。由建设特种结构厂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鞍钢技术中心三方联合开发的煤矿井下救生舱,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有望成为鞍钢的一项拳头产品。“鞍钢建设”品牌已经在国内越叫越响,也在国外崭露头角,并拉动各个专业板块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系列品牌的效应日益显现。该公司的专业板块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正在以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
目前,“军企文化”在鞍钢建设集团公司深入人心,得到了广大职工的充分认同,也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展示企业优良形象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