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深度好文!全球化4.0时代,世界商业未来的中国角色


1月22日至25日,2019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召开,主题为“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全球结构”,国务院国资委会同11家中央企业赴瑞士达沃斯出席年会。


1.jpg


央视《对话》制作特别节目#全球化4.0:世界商业未来的中国角色#。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与英国国际发展部大臣佩妮·莫道特、渣打银行首席执行官比尔·温特斯、世界经济论坛联席主席茱莉亚·卢斯康博等受邀出席,围绕全球商业未来的中国角色,进行了深度对话。


视频时长:46分钟


来自国资国企的精彩观点,小新为您分享——


2.jpg


全球化过程对所有人都是调整的过程


主持人:过去的一年,国企“走出去”面临哪些机会和调整?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全球化4.0指出了未来的方向,我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中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是跟大家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把门打开,引进很多世界最先进的公司到中国来投资,共同发展。但同时,我们中国的企业也走出国门,到其他地方投资、兴业、发展。


过去一年,大家对全球化的认识比以往更深刻了。对全球化的规则,可能也比以前更加熟悉。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特别是大数据、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我们对于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适应性,也有了一些深切的体会。未来我们要迎接的挑战,就是怎样迅速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变化。我们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监管模式、企业运行模式,可能都要和国际规则相适应。全球化的过程,对大家都是一个调整的过程,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也有一个适应和创新的过程。


主持人:您觉得过去一年,我们调整的速度够不够快?


肖亚庆:应该说做了很多调整,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问题。从我们角度来讲,我们希望企业调整的速度能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但这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创新、改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既然是全球化的过程,就需要大家一起来调整、一起来适应。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的优秀企业合作共赢,一起变成优秀的企业,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服务和产品。我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机会。


3.jpg


全球化不只是利益的问题,

其实是价值观的问题


主持人: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施瓦布教授说,其实全球化4.0才刚刚开始,如果用过去老旧的观念应对所有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是不够的,需要把已有的系统进行一个重新的设计。您所在的行业,在过去的这几年,尤其是在2018年当中,您感觉到哪些旧有的规则、逻辑或理念已经不再适用了,需要被打破或者是重新建立的?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全球化不只是利益的问题,其实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首先是我们理念上的全球化,我们必须接受这个全球化,所以贸易保护主义也好,单边主义也好,其实这些东西,我觉得虽然给我们今天形成了很大障碍,但是无法阻止这种全球化的进程。当然全球化,我们需要一些新的规则,因为世界在变化,科技在变化,我们工业结构也在变化。但全球化,它的方向、它的主流还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自由贸易,就是大家一定要开放市场,互相开放。过去,中国是世界的工厂,因为中国的企业有比较低的成本,现在中国的公司,在全球建设工厂,更加接近客户,更加降低成本。


过去,我们比较重视的是出口,但是随着我们进一步加大开放的力度,其实过去的一年,大家看到,我们进口额的增加幅度,其实远远高过我们出口额的增加幅度。也就是说我们越来越变成“中国是世界的市场”。从去年(2018年)的进博会,你能够看到,其实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大家都对中国的市场非常感兴趣。我们既需要全球的市场,全球跨国公司也需要中国的市场。所以,我觉得我们就是在新的国际化的条件下,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一个互相开放和一个多边的贸易规则。


中国企业发展受益于全球化


主持人:建材的这样一个领域,这些年其实内部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国际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宋志平:其实建筑材料,是大家离不开的一个基本材料。尤其是我们的发展中国家,就是我们讲的“要想富、先修路”,就要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其实中国的建材,这个行业是受益于全球化的。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对建材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非常迅猛。目前全球水泥的大型装备、成套装备,中国建材这一家企业供应65%。大家想想65%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是由这一家企业来供应的。包括在欧洲、法国这边的一些企业,一些水泥厂,现在都是中国建材在帮助建造。也就是说,建筑材料这个行业,中国现在的水平已经很高,性价比也很好,我觉得这是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当然从国际化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建材在做国际化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奉行三个原则:


  • 第一就是大家有一定的国际分工,谁做得好就买谁的,追求好的性价比,而不是完全中国的100%国产化;

  • 第二就是和一些跨国公司合作,联合开发第三方,不是说我来你走,而是大家共同一起来开发;

  • 第三就是尽量地能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所以我觉得我们老讲全球化,其实全球化听起来是一个很宏观的概念,实际上是靠每一个企业具体地去做,按照全球化的这种理念去推进。我觉得这样的话就能够促进整个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市场化


主持人:听到65%这样的一个数据,可能大家心里会有不同的问题,可能过去会想到是中国制造价格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还有人可能会觉得国企这样的一个身份在“走出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会有优势?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我理解你的意思,就是说大家一些人对中国的国有企业,觉得我们会不会有一些政府补贴,会不会公平竞争,我也想在这儿跟大家说几句。我们过去这个问题也解释了不少遍了,其实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经历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市场化,中国的国有企业也进行了混合所有制这样的一个深刻变革。像中国建材我刚才说我们做了65%的那些项目的公司,其实大都是上市公司,而且在上市公司里,我们国有股大多数都占到20%左右的股本,也就是说虽然它是国家出资了的一个国有企业,但是它又是一个混合制,一个高度市场化了的企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我们在市场中是按中性原则,也就是公平竞争的,其实我们并不希望有国家的格外袒护,或者格外的补贴,是按照一个公平竞争原则的。


呼吁西方给予中资公司平等待遇


主持人:“走出去”的过程中,您觉得当前比较大的挑战和摩擦是什么?可能需要哪些理念上的转变?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刚才讲到挑战,现在比较多的外边的都觉得给中国政府提一些政策上的建议等等这些,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双向的。我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进入发达国家的时候,无论是收购还是投资,其实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政策的壁垒。其实我想说,我们也想建议这些发达国家应该平等地对待我们中资公司的进入,给我们一个公平的机会,比如说我们在欧洲收购一些企业,在收购的过程中手续就特别的繁杂,而且它们国家做了一些规定,我觉得这些事情其实都应该是公民待遇。其实大家对中国提出来了各种要求,我觉得固然有些是我们要改进的,那同时我觉得西方这些国家对中资公司进入的时候也应该给我们一个公平的待遇。


22年间达沃斯见证中国经济发展


主持人:宋总您第一次来达沃斯的时候是1997年是吧?22年再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您感受到了一个什么变化?当前作为中国企业能够为世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机会?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我22年前来的时候,当时参加达沃斯的中国的企业家是很少的,这一次来其实我们中国的企业包括中国的各方面的代表将近300人,这之间的跨度是22年,这个变化是非常之大的。谈到对于世界、对于全球化的贡献,我是觉得中国的经济、中国的企业也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这样一个阶段,我觉得这会为全球的跨国公司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巨大的舞台,现在我们在搞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和欧洲的、美国的、日本的一些跨国公司在进行一些高端技术的合作,给全世界又带来了新一轮的机会,我觉得这一轮机会不一定比我们四十年前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一轮机会小,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走出去”是在现代的一种新的国际环境下“走出去”,所以它必然要和大家用合作的包容的这种互利共赢的方式来进行国际化。所以我觉得这一点中国的企业非常清醒。

 

“达己达人”的中国精神

将助力全球化新进程


主持人:请您用一句话总结,在推动建立新的世界规则时,中国可以或者应该发挥哪些作用?

 

宋志平:王岐山副主席用了一个中国的古语,叫达己达人,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其实在整个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就要用达己达人的精神来做。


4.jpg


中国正重塑全球价值链


主持人:在过去的一年中,您认为全球的贸易规则、产业分工规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如果从消费品的角度看,过去几年里,因为中国庞大的消费体量,已经开始对全球一些供应链跟价值链,进行潜移默化的重塑。“整个的资源分布跟产业分布到底在哪儿产生牧草,在哪儿种上大豆,在什么地方喂牛,到什么地方产出相应的乳制品,最后在哪生产产品,都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深远的影响。


最大消费市场影响全球产业链


主持人:如此巨大体量的、以较高速度变化的、发展中的国家,完全融入世界,有机遇,也可能有挑战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中国的乳业已经是全世界最开放的市场。我们开玩笑说,如果中国奶酪的消费量只要达到瑞士的三分之一,那全世界的奶酪加起来恐怕也不够中国一个省吃的。这样一个开放的市场,又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一定会对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重塑。第二,今天中国的乳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正在对产业链做数字化改造,做种植、养殖的数字化工厂、数字化物流,哪个工厂、进行什么样的生产、产出什么样的产品、送到哪些商店和消费者手里,这会对我们的产业链、价值链产生很好的提升。如果把中国的这一景象放大到世界去看,就会对世界和中国的互联互通、效率的提升、价值链的分配、价值链中群体利益的保障产生良好的影响


中国市场已成全球

最具活力的创新试验田


主持人:中国和世界现在很深度地联系在一起。中国企业能够为世界做些什么?


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二十年前是基本是带中国的企业去看欧洲跟美国先进的设备跟产品。最近这两年已经变成是其他国家的企业来中国看。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因为中国庞大的消费体量已经变成了全球最具活力的试验田。新的产品、技术,甚至商业模式在中国首先被应用,而如果试验成功,也会让这种模式快速输出到其他国家。所以,中国变成了一个能够真正实践的地方,为全球化的4.0,做出特别的贡献。


视频采访

在视频采访环节,中国中车总经理孙永才、中国节能董事长刘大山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5.jpg


中国中车总经理孙永才:我理解的全球化4.0,就是未来世界的各个经济体,是被全球化4.0连起来的地球村。中国中车是生产动车组的,喜欢一个术语叫控制逻辑关系,我们希望全球化4.0能建立更加紧密的、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商业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地球村,这样一个村里需要共建、共享、共赢,这个村子里应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支撑。


中国在全球化4.0中起的作用,我认为第一要参与到更多的全球化治理当中去。第二,中国应该在全球化4.0的经济舞台中央,发挥更好的作用,不断扩大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更加深化创新,深化改革,加大国际间的合作。


6.jpg


中国节能董事长刘大山:全球化过程一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我觉得有很多的机会,因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需要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的经营。国际化经营一定是市场化的,一定是充满竞争的。在国内也好,国外也好,竞争是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以全球化的过程,我相信永远都会是与竞争相伴随的。中国的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当中去。

来源:国资小新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