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打造高端品牌产品攀钢X80高强管线钢用实力说话
5月7日上午,从西昌钢钒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该公司生产的以X80为代表的高强管线钢正式进入中石油物资采购系统。
至此,西昌钢钒成功开发出以X80为代表的高强管线钢,并正式转入批量生产,为拓展高强度带钢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成绩来之不易。在几天的采访中,记者了解了以X80为代表的高强管线钢的“前世今生”,以及生产、科研、营销人员打造这一高端品牌的艰辛之路……
研发试制:不畏艰险,突破道道难关
X80管线钢被称为管线钢中的“极品”, 是目前工程建设用的最高级别管线钢。
“管线钢对安全性能要求很高,产品实施终身追责制,我们要对自己生产的管线钢终身负责。”在6月10日采访研究院钒钛钢研究所能源机械用钢研究室主任张开华时,他这样描述了生产管线钢的风险,“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感觉压力很大。”
2010年底,X80管线钢研发人员集结在一起,讨论、争执此起彼伏。
“由于工艺要求的限制,管线钢对低温冲击韧性要求非常高。”张开华说,在试轧制过程中,他们发现升速轧制对低温卷取控制非常难。
“一个多月的时间,卷取温度波动非常大,由于温度没有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直接影响了管线钢的质量。”张开华坦言,那段时间,对温度为什么控制不住,他感到一筹莫展。
西昌钢钒科创部新产品开发室副主任周伟在一次讨论上提出增加喷水量的方法,让张开华茅塞顿开。
在和现场技术人员认真研究后,他们决定增加喷水量,温度终于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现在温度曲线控制得非常好。”在5月7日西昌钢钒召开的X80高强管线钢试制鉴定会上,来自中石油的评审专家说。
一遍又一遍的调整和推翻,换来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和进步,他们根据管线钢特性在生产中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不断优化工艺技术,保证了管线钢的高标准生产。
生产优化:质量过硬,满足用户高品质需求
熟悉炼钢、热轧工艺的人都知道,管线钢生产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一家钢企的综合实力。
“X80管线钢对强度、韧性等综合性能要求极高,从冶炼到轧制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产品不合格。” 西昌钢钒炼钢厂生产技术室副主任杨晓东说,由于X80管线钢对碳、硫、磷和杂质成分要求十分严格,在冶炼过程中要配加8种以上的特殊合金料,成分稳定控制更严格,钢水净度要更高,这是冶炼的难度所在。
为打通X80管线钢生产工艺流程,2012年4月,西昌钢钒炼钢厂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完善试验计划,在正式轧制X80管线钢之前先后开展了4次拉练,实行全程技术跟踪,确保半钢中的硫、磷及残钒含量符合冶炼要求。
“虽说是拉练,但也是‘真枪实弹’,生产组织、工艺流程、部分工艺参数完全模拟X80管线钢进行生产。”杨晓东说。
第一次拉练,试制中前两炉的硫含量都超过了目标范围。
问题出在哪里?在认真仔细分析后,杨晓东和研究院钒钛钢研究所炼钢研究室主任曾建华发现脱硫稳定性过程中出现了困难。于是,立即到现场取来渣样,发现一化学成份含量在波动。将化学成份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之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了在生产的稳定性和保证产品性能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他们在现场对温度制度、轧制工艺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白天调试,晚上开会总结。一天24小时,他们有18个小时都在现场。
“在X80管线钢千吨级试制中,冶炼的5炉X80管线钢一次性通过,全部合格。”杨晓东激动地说。
和炼钢厂一样,该公司热轧厂的目标是确保X80高钢级管线钢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
从12.8mm的厚度,到15.3mm、18.4mm,产品厚度不断增加;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到现在的三线工程,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轧制难度不断加大。
举全部之力,多次模型测试,增加现场风险辨识,一遍又一遍试验、跟踪、分析、总结后,一整套轧制方法出来了。2012年11月,热轧厂首次进行10块X80管线钢小批量轧制。
在现场轧制时还是出现了废品。热轧厂新产品开发主管人员王羿提起当初也是不堪回首:“当时就成不了卷,成卷过程中总是由于卷取转动设备负荷过重导致跳闸。”
生产技术人员与科研人员展开了激烈讨论,在现场整整争了两个小时。
最终确定先留足了热头的长度,在试验成型后,再进行仔细研究,渐渐缩短长度,直至将长度控制在2米以内。
新一轮实验后,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X80高钢级管线钢终于轧制成功。而此时已经是第二天6时50分了。
2012年底,产品的样品送到西安市管材研究院,经过严格检测和试用,成分和质量全部满足技术要求。
然而,他们仍然不敢大意,为保证以后大批量的X80管线钢轧制更加顺利,他们根据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工艺:增加温度测量点进行控制;开发专用生产X80管线钢成流冷却模型、精轧制模型;开发专用卷取参数……一个个“好点子”确保X80管线钢指标稳定受控。
2014年11月份,西昌钢钒成功完成1000吨X80管线钢合同轧制。这是该公司首次批量轧制生产X80管线钢,通过用户钢管试制试用和中石油检测鉴定,其组织性能、强度韧性、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等均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合格率达95%以上。
市场开拓:芝麻开门,前景无限广阔
“取得现在的成绩不容易,要把这种良好的势头延续下去,取得更好的效益,我们必须更加努力。”说这话的是国贸公司机械能源用钢营销中心经理莫建敏。
X80管线钢己通过中石油千吨级评审鉴定,对于营销团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订单大、效益好、前景广”,这是莫建敏对X80管线钢的评价。众所周知,X80管线钢强度高、低温冲击性能好,适合制造使用条件恶劣、输送压力大的石油天然气干线管道,市场前景广阔。
可是想要闯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
早在2012年,西昌钢钒X80管线钢投产之时,该营销团队就与中石油沟通协调,争取将攀钢X80管线钢产品推向市场。
可是,钢厂竞争激烈,对管线钢的需求量又少,攀钢被对方拒之门外达3年之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4年1月,以中石油与鞍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该营销团队再次去中石油积极沟通。他们向对方介绍攀钢X80管线钢的技术和生产优势,并将资阳钢管、宝鸡钢管、西安管材研究院等合作单位的研究和推荐情况展示给用户;积极参加中石油的各种重大会议,加大产线和产品宣传;投标并中标中石油在地方城市管网重点工程项目,如关中环线、中缅支线等X70以下管线钢共计25万余吨,扩大市场影响力;邀请资阳钢管厂长、宝鸡住金董事长,中石油物资采购管理部相关领导到西昌钢钒交流考察,多种营销策略积极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中石油最终同意攀钢开展X80管线钢产品试制,并鉴定通过,这让压在莫建敏心里已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用3年时间才敲开这个市场的大门,营销团队倍感珍惜。目前,他们正积极跟踪西气东输三线、陕京四线等重点工程项目;提前对投标工作进行预策划。同进,积极与中石化物装公司沟通协调,参与其“新粤浙”煤层气管线项目的单炉单卷试制,寻找合作机会。
这是一场战役,一场只能赢不能输,事关攀钢开拓高端产品市场使命的关键战役。值得骄傲的是,攀钢X80管线钢在艰苦的战役中首战告捷,充分证明了攀钢X80管线钢的实力。(攀钢日报记者 庄妍/文 特约记者 赖世怀/图)
■采访手记:
在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如何赢利?这是钢铁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只有开发高端钢材产品,才能提升盈利能力。
采访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科研人员在研发中的全神贯注、生产人员对产品的精益求精、营销人员对市场的锲而不舍,才成就了X80管线钢的成功。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采取革命性举措开拓市场、拓展生存空间,我们就能迎来春天。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