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学术论坛重新定位政务新媒体 看19位大咖精彩观点

1月21日晚,由人民日报主办、微博、新浪网联合承办的“新定位·新思路·新实践——2019政务V影响力峰会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优秀政务微博代表、学界权威专家、主流媒体代表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思想的碰撞。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公共与媒介事务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现场大咖们都分享了哪些干货?请往下看(以发言顺序排列):


杨宇军

国防部新闻局原局长、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全球传播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国办文件为政务新媒体明确了职能定位,规划了发展道路,指明了未来方向。这份文件的编号是123,正预示着政务微博的健康发展,因为一二三不是一二一的原地踏步,也不是以一当十的好高骛远,更不是一曝十寒的大起大落,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向前迈进。



3.jpg


董关鹏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部长,培训学院院长兼全国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主任


国办文件给出政务新媒体定位:互联网+社会治理,归纳起来叫“指尖上的网上政府”。2018年政务微博三个特点:第一个叫服务成标配,政务微博的服务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大家更加尊重传播规律,更加在意老百姓感受;第二个就是应急有效率,敢于发声,敢于面对,敢于通过微博平台有效率完成相关工作;第三是矩阵有力量,政务微博矩阵团结在一起才有力量。

 同时发出三个倡议:第一个倡议是为迎战5G我们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第二个倡议是去研究即将到来的5G视频时代;第三个倡议是既然5G来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万物互联,那么微博真正的目标不是引导舆论,而是为人民服务。



4.jpg


陈丽娜

微博执行总编、党委副书记


2019年是微博的第十年,回顾这十年感慨特别多:第一个是政务微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引领了政务微博的新发展,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风向标,而且现在还在不断迸发新活力。第二,政务微博从最初的信息公开到舆论引导和创新宣传,再到今天的矩阵协同和公共的服务,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己的功能和作用,还有内涵、外延。第三,政务微博切实地在践行网上群众路线,为网民提供便利。大到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小到为网民解决一点点的生活琐事,涌现出了像“成都服务在行动”、“线上战狼”等一系列以服务著称的案例和品牌。



5.jpg


侯锷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政务新媒体实验室主任


政务微博是一门前无借鉴的实践科学。近十年来业界学界对它的认知,经历了一场认知的嬗变——从媒体应用的初阶起步,逐级而上,升华到了互动传播、O2O政务服务和社会化治国理政的全新境界。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进程,但是却也恰恰是人民群众对政务微博最早的守望。实践发展一直在引领甚至于超越了体制创新,这个滞后必须知难而进,迎头赶上!当前,国办新政对相关政务新媒体的政府职能线条已经厘清,但是“三套马车”中的宣传和网信两大职能主体如何与政府主体实现顶层设计的管理协同,依然是这个系统核心的关键逻辑。



6.jpg


赵峰

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新闻中心副主任


微博虽小,民意无边!政务新媒体要做好4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从经验型向规范型转变,需要制定工作规范和标准;第二个要转变是从粗犷化向精细化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服务和宣传本身不对立,宣传也是一种服务;第四个转变就是线性到网状变化,以往矩阵都是按照系统,按照行政区域划分,而现在政务矩阵应该是打破这种界限壁垒,真正形成一个网上互动。

比如@平安北京 跟@中国消防 在网上“怼”这件事,真的不是“怼”,这是一种良好的互动尝试,以网民容易接受的方式,让网民有所收获,这是最重要的。



7.jpg


王彩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


一般政务新媒体出现问题后,发出的道歉信很少有人会看到,也很少有人转载,只有出错的那个案例在网上不断流传,这就让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又加一层。所以今天的平台分工,这个探讨确实是很有意义,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服务的本质上来。



8.jpg


李德刚 

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与社会自媒体相比,政务新媒体具有“媒体”与“政务服务”的双重属性。但是目前多数政务新媒体还只是发挥着作为“媒体”的宣传和信息服务功能,政务服务功能还远远不够。

而政务服务是政务新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是作为“媒体”的政务新媒体要想在与其他新媒体竞争中具有独特的竞争力,就得必须强化其“政务服务”的看家本领,政务服务是政务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作为“政务服务手段”的政务新媒体,强化其政务服务功能本就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政务和媒体的两大功能最终一定要融合在一起。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通过服务群众、服务网民来把百姓变成自己的“粉丝”,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9.jpg


杜少中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巡视员、新闻发言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健康与环境传播研究所所长


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有两个很大的进步:一是该文件是自2013年确立“政务新媒体”以来首次全面系统规范的指导性文件;二是我们原来对新媒体的定义比较笼统,而此次文件明确指出政务新媒体就是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

微博绝对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媒体,而是一个平台,一块阵地,政务微博不占领,指着别人占领,推给别人占领,都是没有担当,都是失职。



10.jpg


李峥嵘 

微博政务运营总经理


从顶层设计来考虑,决定了你怎么看待微博微信这样的账号,它已经不是账号,背后就是一个政府运行的体系。如果从顶层设计一上来就达到这个程度,我觉得具备了我们怎么理解网上履职能力这个概念。

新媒体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给了老百姓一种赋权,产生了更深层次的需求。我们现在新媒体政务运营者,自称为小编或主编,可能不符合政务新媒体的定位。但是反过来看,在各级政府治理格局中,很多人还是将其定位为媒体,没有真正全面嵌入到社会治理的链条当中。所以网上履职能力,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问题。



11.jpg


姜  飞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每一个新文件发布出来后,一般都会出现“鲶鱼效应”。原先的一批鱼经过博弈确定各自的地位,局面达到平衡。但当一个新政策出台,原来的鱼都随之做出反应。这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就是原先的这些鱼经过再次博弈,局面又回归平稳,达到新平衡;但也有可能一些鱼会出局。所以相关部门对于网上履职能力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未来格局以及是否会出局。



12.jpg


张  玲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政务新媒体的发展主要在于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必须由领导来抓。如果领导干部没有上过微博,不能接纳微博的话语方式,那么基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步子就不容易迈出去。

微博是一个全媒体的互动方式,有图有真相;而热线电话只是单一的声音互动形式,从接受信息的效率来看,政务微博要远远高于热线电话。当前网民通过政务微博跟政府进行互动的愿望越来越强,从这点来说,我认为在网上履职能力应该大力开发这块功能。



13.jpg


徐剑箫 

成都服务运营总监


“指尖上网上政府”的建设,不光有服务内容,有治理内容,有政务公开的内容,甚至还有系统协同共治内容。

@成都服务 的运营思路是,问题就是舆情,舆情就是问题,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当问题还是小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介入进行治理,这就是预防性治理的思路。



14.jpg


王秋菊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履职能力作为政务新媒体的指导思想,有助于推动突发事件当中舆情回应的速度,政务公开的角度,政务公开的过程,另外在收集民众意见,增强互动的黏性,在政务的网络形象建构方面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15.jpg


汪  抒

 微博副总编辑


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后,县域融媒体发展进入快车道。政务新媒体必须与县域融媒体建设充分结合,彼此借力借势,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见的是,在5G时代,“社交+”公共服务将成为政务新媒体建设的基本共识与核心价值,不论是在县域融媒体,还是在未来可能更大平台上的“市融”“省融”,做好公共服务、满足百姓生活与信息服务的需求,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16.jpg


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目前全国各地开展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就是要把媒体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充分体现出来,但其服务性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把其跟微博、微信、抖音、趣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完美结合起来,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参与性、灵活性,使县级融媒体在融合的过程当中达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

县域融媒体就是打通媒体融合的最后一公里,要借助两微一端,尤其是微博的互动性来服务群众。



17.jpg


单学刚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


微博具有开放传播,广而告之的功能,对社交也有好处,我们通过微博可以帮群众排忧解难,化解一些矛盾和危机,也很容易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他的获得感,收获感。这也是改善我们基层治理很好的方式,这种社交会给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的政务服务带来机遇。

在县域融媒体中心建设中,一定要把微博的体系植入进去,甚至形成生产、采编、回应流程整体的打通,这是非常必要的。



18.jpg


邹振东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舆论研究中心主任


网上政府就是在传播中服务大众,在被关注中服务大众,所以网上政府最重要的是要发现网络世界或者传播世界的“交通规则”。为什么一些网上政务互动会“闯红灯”?因为他只是在用传播平台,但是不懂传播。

微博与其他平台相比,有一个最好的动作就是“@”,微博更像一个戏剧。我们大部分是在围观中传播的,这就是微博在县域融媒体中最重要的功能。一个井盖掉了不一定能够上县电视台,但诉求可以通过微博表达,如果政府缺席了,这个戏是别人的戏,你就麻烦了。



19.jpg


赵  晨 

北京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将建立“同工同酬、优劳优得”的考核激励体系,完成“事业+企业”模式的建设。最终,我们要用企业的激励方式来把人才引进来,把人才留下来,把新闻服务做好。我们要用新闻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的形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20.jpg


喻国明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


不管是现在这种模式的政务新媒体,还是未来其他模式的政务新媒体,都一定要建立在开放的格局和连接的基础之上运行。因为政务新媒体是一个有难度、有高度、有门槛、需要智慧的高地,它并不是靠我们简单地说个段子、发个号召就能解决和占领的。


来源:政务新媒体学院  微政观察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