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基础理论

全美最佳CEO谈“领导力”

去年12月,跟踪薪酬、公司文化等方面的美国行业网站Comparably评选出了2018年美国最佳CEO,根据近10000万份的员工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微软CEO纳德拉排第一。


截止到2019年1月,微软已重回全球市值第一,这其中纳德拉功不可没。


以下访谈记录中,他对领导力的诠释独到且清晰,值得一读。

领导者必须同时看到外部的机会、内部的能力与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联系,并在这些洞察变得众所周知之前,率先反应,抢占先机。


这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


在“技术激流”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的新世界里,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珍贵!没有领导力,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将一事无成。


——微软现任CEO 萨提亚·纳德拉


每一位领导者,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质。亚马逊的贝索斯显得变幻莫测,Facebook的扎克伯格以诚挚和“乐于打破常规”而闻名,比尔·盖茨则直率和内向。当前微软CEO纳德拉,却因他的“同理心”而备受称赞。




这些成功的领导者,都带领自己的公司完成了难以置信的商业成就,但每个人成功的路径和方法却大相径庭。


最近,纳德拉在他母校——芝加哥大学Booth商学院的一次采访中,阐述了他认为每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应具有的共同品质。


在纳德拉看来,作为领导者,不管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不管你是专注业绩或以人为本,如果想成就一家持续卓越的企业,这些领导力特质你可以习得:


01

制定通向未来的战略,

成为迷雾中的灯塔 

当行业前景明朗,公司前进方向明确时,你只需带着团队,朝着既定方向,脚踏实地,向前迈进就好。


但是,当整个行业环境变得复杂,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前方道路充满迷雾时,领导者的作用就变得尤为关键。这就是为什么在混乱的环境中,为公司制定合适的战略,谋求通往未来的出路,是一位卓越领导者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特质。


纳德拉解释说:


“在一个模棱两可的情况下,无法获得完整清晰的信息,领导者的预见力和判断力,就会变得十分关键。


当其他人还在迷茫和困惑中时,你必须能成为第一个站出来,为他人指引方向的人。


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不确定的时间,却要为公司指明确定的前进方向,这对领导者的能力和直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萨提亚·纳德拉看来:


领导者必须同时看到外部的机会和内部的能力与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联系,并在这些洞察变得众所周知之前率先反应,抢占先机。


这是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


领导者未必总能做到正确,但平均成功率将会决定他或她在行业的资历。在市场发生变化时,握准时代趋势的脉搏,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发展道路,这是领导者必须习得的一种智慧。


纳德拉自己在微软工作近30年,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前瞻能力,对认知盈余、富足时代、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冲击下的世界趋势,进行了透彻分析,将微软的未来定在混合现实、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三大战略上。


就目前的业绩来看,这三点战略布局都让微软焕然一新。


02

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为他人赋能 


你构建了宏大的目标和愿景,也知道自己需要前进的方向,此时,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撑着你和你的团队前行。动力很重要,仅仅有导航是不够的。所以,领导者不仅需要制定正确的目标,还需要为下属持续赋能。


纳德拉分享:“作为一位领导者,你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场景:有下属走进你的办公室,向你诉苦或抱怨……你无法掌控所有的东西,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你必须学会给你身边的人赋能,成为一位有效的正能量传播者,以此来激励周围的追随者们”。


他进一步阐述:



领导者要产生能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要激励乐观主义、创造性、共同承诺和成长,让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帮助团队和组织进步。


因为企业的成功,正是取决于团队的成长。


03

在“过度约束的环境和条件”下,

仍可持续创造成功 

如果市场环境总是能相对稳定,如果在企业前进的路上不会有绊脚石,如果没有飓风会延缓公司运输货品的时间,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不会提前发布新品,如果行业规则总是会奏效……


那作为领导者,成功是不是会变得轻而易举?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领导者无法把控每一个影响企业成功的因素,灰犀牛和黑天鹅总是在共舞。但对于真正优秀的领导者,无论环境和变化如何,都会把事情做到最好。


纳德拉称其为在“过度约束的空间和条件”下,你仍然可以持续创造成功。他认为作为领导者,永远不要说:“你知道吗?我等着你们处理好外部环境带来的限制,这样情况就能变好……”因为“外部约束”是一定存在的。


卓越领导者,绝不期望外部环境能合乎他们心意;他们会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将外部环境的局限,转化为他们的助力;他们从不找借口,不推脱,不抱怨,只会一心一意寻求成功之道。


04

保有初心,回归本质


纳德拉谈到“拾得初心”的重要性,在他上任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


如何让一个已经有43年历史并且家喻户晓的品牌,重获新生?微软已经完成了公司创建之初的目标——让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他们面领着一个核心难题——微软的下一个目标或愿景,到底是什么?


纳德拉转向微软的发展史,来寻找未来的新灵感。


微软的第一个产品是一款翻译BASIC汇编语言的翻译器,这个产品降低了电脑爱好者学习编程的门槛。换句话说,通过微软的产品,电脑爱好者可以做得更多。


通过回归最初的原则,纳德拉意识到微软的真正使命,并不是让每个家庭的每张桌子上都放上一台电脑,而是让每个家庭和公司能实现更多目标。


认清这个点后,他做了两个大胆决策,在竞争对手Apple的IOS上推出了Microsoft Office,并加大了对微软的另一个竞争对手Linux的支持。这两个决策,让微软获得了难以置信的回报。自2014年纳德拉接任CEO位置以来,微软已经增加了5000多亿美元市值。


纳德拉提醒说:


当你需要重新为“年迈”公司带来新的活力时,回顾一下你公司创立之初的发心,可能会为你带来全新的能量。


05

用同理心激活组织


纳德拉接任CEO后,除了对微软这部“臃肿的机器”进行战略转型,最重要的是“刷新”了微软的文化。他刚上任不久,就在公司内部向所有高管推荐《非暴力沟通》一书。


非暴力沟通,也被称作“爱的语言”,是借用圣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后自然的爱——即“非暴力”。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倡导:在交流过程中,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及需要,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培养彼此的尊重与爱;这样,通过建立双方的感情联系并促进理解,矛盾就能以“非暴力”的方式解决。


非暴力沟通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以避免矛盾和争论,但我们可以选择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可以选择爱的言语,来取代指责、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评价等暴力言语。


在纳德拉上任之前,微软企业内斗和各自为阵的文化已非常严重。那时,微软对员工的考核非常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这助长了很多人的傲慢态度和攻击性。


虽然微软早期的文化,是倡导“建设性冲突”;但后来,已演变成过多的“冲突”,少有建设性。


当时,很多微软员工感受到的是忧虑和失望,因为他们大部分精力不是花在产品研发上,而是花在处理内部关系、执行繁复的内部程序,因此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断向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流失。


纳德拉改变了这一切,他的方法相当温和。


在成为CEO的第一次演讲上,纳德拉面对台下数百名微软员工,他提出要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在绩效管理中,他要求员工不仅写明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还要呈现对他人及其他团队提供的价值。


他相信人类天生就有同理心,这不仅是为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


他一上来就用各种各样的流程制度和自己的以身作则,把“同理心”渗透到微软的上上下下。


正如纳德拉在《刷新》中的描述:


今天,人、组织和社会,都在不断追求新能量、新理念、新连接和新突破,在“技术激流”以“前所未有之势”颠覆的新世界里,同理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珍贵!


没有领导力,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将一事无成。

转自北大纵横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均载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致敬。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