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人物访谈

新兴际华董事长张雅林:立足实业 聚焦主业 打好高质量发展持久战


中央企业要想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去找破题方法,从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找工作思路。特别是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虽然针对的是“东北振兴”,但对包括新兴际华集团在内的制造类中央企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为我们立足实业、聚焦主业,打好高质量发展持久战指明了方向。

  

坚持目标导向,“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急躁是不行的,浮躁更不行。发展不能守株待兔、固步自封,要在市场环境下、竞争中求发展”。这个重要论述贯穿着战略思维、体现着目标导向,新兴际华集团作为制造类央企要将其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多元跨国集团的“定盘星”。

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保持“创一流目标”定力。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教诲,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强化关键领域掌控,矢志“美”人之美、“急”人之急,在同塑新兴际华价值、共履新兴际华使命中追寻“世界一流”愿景。

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保持“第三次创业”定力。第三次创业是新兴际华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平台。要贯彻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巡视高质量整改责求、满足客户高质量消费需求、顺应员工高质量生活诉求,在第三次创业中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打造世界一流多元跨国集团。

要针对“为谁创”,坚持“应需求优供给”。坚持“经营的竞争力在市场”,把解决用户“痛点”“难点”作为终极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提升供给质量,便人之便、美人之美、急人之急;坚持“管理的竞争力在现场”,把消除员工“怨点”、弥补企业“弱点”作为内在需求,科学把握企业增利与员工增收、当期收益与长远发展两大平衡,在装备水平、研发投入、员工收入、劳动条件和技能素质等基础要素上舍得花钱,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打基础利长远。

要针对“创什么”,坚持“兴实业转高端”。以发展实业、突出主业为着力点,推动效率变革,拓展现有业务、升级传统业务、培育新兴业务。各业务板块都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聚焦性、强化“归核化”,进一步聚焦主业和符合战略方向的新兴业务,杜绝乱上项目、乱铺摊子。

要针对“怎么创”,坚持“提质量创品牌”。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切入点,推动质量变革,由传统型企业真正转向以网络型、品牌型、平台型、服务型、责任型为特征的质量效益型,合力做好“新兴际华”母品牌,持续做强“新兴”主品牌、持续做响“际华”主品牌。

瞄准“高质量发展”方向,保持“三步走战略”定力。要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抓住军队体制改革、国家机构改革、高校产业改革契机,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产融结合发展战略、重组整合发展战略,突出创新驱动、协调联动、绿色推动、开放带动、共享互动,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在战略步骤上,以“做实上台阶、做强准一流、做优成一流”为三大里程碑,统筹推进三步走战略。在策略选择上,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当期降低成本、近期整顿贸易、短期抢抓市场、中期提升管理、长期积淀技术为五大支撑点,真正把实业主业做实、做稳、做强、做优。

   

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打赢高质量发展战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同样是新兴际华创业史的写照。作为上轮军改的产物,新兴际华因改革开放而生、因创新学习而兴。对照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特征、对焦创世界一流新梦想的要求,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破解矛盾”的重要思想,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夺取高质量发展攻坚战新胜利。

深化供给体系改革,破解业务结构矛盾。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业务主导、价值牵引,创新驱动、整合推动,改革激活、考核引导,纵向打通产业链、横向拓展业务链,提升价值环节、培育新兴业务,以“腾笼换鸟”调结构,以“凤凰涅槃”转方式,以“筑巢育凤”创模式,逐步破解工贸结构深层次矛盾。

深化治理体系改革,破解体制结构矛盾。以推进双百行动为牵引,优选战略投资者,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均衡的股权结构建设完善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国有股东、战略投资者、职业经理人和骨干层多方积极性。探索参股前景好、治理优的非公企业或公众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以深化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为载体,科学界定和认真落实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权责,完善党组织前置程序,推进“双向进入”领导体制,探索国有独资、国有全资、国有控股、国有控制等不同体制下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加快建设“国有党管市营”的高效经营机制。

深化管控体系改革,破解组织结构矛盾。既要抓好二级公司“块”上的管控改革,也要强化职能序列“条”上的管理变革,条块结合完善组织机构。适应党委书记、董事长(执行董事)一肩挑体制和“小总部大业务”定位,深化“交叉出任董事、监事会主席和董事合议制度”和股东代表制度,层层推进依法管控。实施总部职能体系变革,按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定位强化战略管控、财务管控和产业支撑,形成企业高效服务客户、总部高效服务企业的联动价值创造格局。

深化激励体系改革,破解人本结构矛盾。阿里、腾讯、华为等企业的兴起,意味着人本力量正逐渐赶超资本力量,成为新时代发展新趋势。我们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进程中,既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又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人本。要以职业经理人建设试点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党组织领导、董事会行权,市场化进退、契约化管理,人本化激励、共性化监督”的各级经理人建设模式。要坚持利益激励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以英才计划、匠造工程实施为载体,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完善科研体系改革,探索经营者持股、骨干层持股和员工持股计划。要落实毛主席关于企业建设三句话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推进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发挥工人阶级主人翁作用,探索劳动者“利润增量”分成机制,营造“奖功、尚能、重人才”的鲜明导向,充分激发全员创新创效能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效果导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用活高质量发展战术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东北振兴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进一步强调“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这启发我们:要把传统产业变革为新兴产业,也要认清优势、摸清短板,坚持效果导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用活“长”“短”结合战术组合。

发挥“三大优势”,推进发展升级。新兴际华作为从军队走出的第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要发挥自身三大优势。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要发挥军民融合天然优势,做好“军字号”和“工字号”文章。在民参军方面,从单兵一体化研制切入,聚焦材料、车辆,联合研发军民通用技术和装备,借助空间布局优势,由后勤保障领域向联勤保障领域拓展,向装备保障领域延伸,特别要抢抓军队停偿服务契机,进一步提升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在军转民方面,以转制后消防救援置装研制服务为突破口,抢占职业置装领域制高点,并向商务套装和高级定制领域延伸,特别要以退役军人部成立为契机,着力在退役军人中培育需求、拓展供给,担当好“装点五洲”使命。

要发挥应急产业先发优势,做好“安字号”和“康字号”文章。从轻型中型高机动系列装备和远程供水系统切入,以以应急产业科技联盟和中国应急产业协会为支撑,以“安全谷”建设为品牌,发挥产业龙头作用,整合内外资源和要素,深入发掘应急业务利润增长点,带动发展医药、轻工、装备等业务板块发展,担当好“应急八方”使命。在山东寿光排涝抢险中,新兴际华出动的19套供水系统,占本次救灾主力装备六呈以上。轻型高机动系列救援装备已列装甘肃消防总队,迈出关键一步,形成良好市场示范效应。要乘势而上,真正“化优势为胜势、化胜势为胜果”。

要发挥铸管产品顶端优势,做好“水字号”和“铸字号”文章。稳居全球首位的铸管业务要主动推进对外重组,在强而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依托行业控制力,从供排水系统建设-运营-服务一体化切入,打造涉水范围经济;从示范铸造园区样板,引入优秀铸造企业,形成共享经济利益共同体,整合铸造产业集群,提升行业集中度,担当好“管通四海”使命。

聚焦“三层短板”,夯实发展根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我们差距和短板体现为三层:一是如同并联效应中的“断路”,“避”为上策;二是如同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补”为首策;三是如同瓶颈效应中的“脖颈”,“克”为良策。

短期竞争靠营销:我们要推进市场联动,扬经营特色化之长,避同质化之短。完善“研-产-供-销-运-用”快速联动反应机制,优化营销策略,用好区域差、时间差、价格差和品种差,走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竞争路线,在细分市场领域开辟“蓝海”。特别要强化开放意识,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面向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推动铸管、钢材、装备产品走出去。要紧跟国际产能合作步伐,有序输出工程机械等优势装备,搭乘中企基础设施、境外园区建设便车,营销钢材、铸管产品。要针对外部形势明显变化,探索以海外生产、委托加工、散件出口等方式规避关税壁垒,积极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

中期竞争靠管理:我们要推进现场提升,扬管理精益化之长,补老旧化之短。从提升装备水平、技能水平、“两化”水平、安全环保水平和柔性生产能力入手,精炼内功、修炼内力,持续推进质量问题“双归零”管理方法的深化运用。要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从流程再造切入,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产业链、物流链、价值链、供应链,实现“产品+服务”“制造+智造”“线下+线上”三大突破,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长期竞争靠技术:我们要推进创新驱动,扬技术自主化之长,克低端化之短。拿出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勇气和决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承担国家级重大专项为统领,推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强自主创新、加快集成创新、加大开放创新,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和发展新动能,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当前首先要完善创新体系。要明确创新分工、健全研究梯次,建立3级联动创新体系,立足掌握核心技术、突出产品正向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充分吸纳、利用和配置全球技术资源,逐步把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标准,抢占技术制高点,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持人本导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扬高质量发展战心


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解放思想要经常抓、反复抓;在考察东北振兴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

聚焦企情,坚持理论务虚与探索务实相结合,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我们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聚焦企业中心工作和面临形势,在充分调研思考的基础上,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从主客观互动方面,在突破思想禁区、破除固有束缚上,在深化企情认识、聚焦企情实际上,打牢解放思想的基础,对准解放思想的靶心,找到要害点,谋在关键处。

以人为本,坚持顶层示范与基层首创相结合,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企业家思想是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上级要带头解放思想,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集团上下形成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文化自觉和行为习惯。解放思想的真正潜力在基层,创新创造的真正活力在一线,改革发展的真正动力在职工。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注意推广内部解放思想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发扬群众首创精神,弘扬职工众创意识,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形成解放思想动车组,把各方面思想解放合力凝聚到改革发展上来。

我们解放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激扬高质量发展战心和斗志,真正体现到企业目标里、真正融入于具体措施中、真正落实到全员行动上,更主要的是要落实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聚焦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们要以创新型党建工程为载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全面建设,充分发挥党的作用,把国企党建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势。

作者: 张雅林

转自《国资报告》杂志2018年第12期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均载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致敬。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