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物价步入温和上升通道 “稳增长”仍为首要任务
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月CPI同比上涨2.0%,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从环比数据来看,11月CPI环比由10月份下降转为上升,环比上涨0.1%。
11月CPI重回“2时代”,是否意味着我们将开启新一轮的物价上涨周期?
新因素推动CPI温和上升
进入冬季以来,天气日益寒冷,蔬菜生产和运输成本上升,导致蔬菜价格回升较快。交行金研中心研究员王宇雯在发给记者的报告中提出,鲜菜价格由跌转升,同比上涨11.3%,是11月CPI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
由此可见,新涨价因素是11月CPI上升的主因。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11月份2.0%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3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居住类价格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住房租金价格上涨2.9%,有力地支撑了CPI的回升。王宇雯判断10月份为年内CPI最低点,预计12月份将继续上行。本轮物价下行周期已基本结束,正在形成新的上行周期。
随着冬季生产淡季的来临以及假日因素,蔬菜及肉制品价格仍会继续回升,水电气及人工成本逐步抬高,未来CPI会逐渐走高,但是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今年我国物价水平温和上涨。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预计全年CPI上涨2.7%左右,远低于4%的调控目标,通胀压力短期无忧。”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日前表示,2012年我国物价涨幅显著回落,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上涨幅度比上年回落2.7个百分点。
总体而言,在今年我国经济回落的大背景下,物价的高位回落并且在较低的区间运行,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企稳,物价将重回上升通道。
明年物价涨幅或有增大
展望2013年,周景彤认为,我国物价涨幅将有所增大,CPI全年预计上涨3.0%左右。由于目前国内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涨幅处于近10年来的较低水平,预示未来食品价格反弹和上涨的压力较大。据推算,我国食品价格变化周期一般为3.5年,食品价格将从今年底明年初开始反弹。由于食品在我国CPI篮子中的比重高达31.8%,食品价格上涨将推高CPI反弹。此外,美国推出QE3、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放松,将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进而可能推高粮食、原油和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我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大。
王宇雯预期,明年物价上涨相对温和。一方面,经济回升将较为温和,总需求扩张逐步显现,对物价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明年上半年CPI翘尾因素上升将较为缓慢。
周景彤同时表示,物价水平上涨有限,发生严重通胀的概率较小。我国经济增长温和回升,产能过剩,总供求关系不支持物价加快上涨;货币政策基本稳定,大幅放松的概率不大,通胀水平大幅提高并不具备货币条件;当前PPI依然为负,未来几个月很可能仍维持负增长,PPI对CPI的传导压力很小;翘尾因素变小,翘尾因素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2013年CPI同比涨幅。
经济企稳基础需继续夯实
在物价温和上涨的背景下,“稳增长”任务不容放松。国家统计局同日公布的投资、消费以及工业生产等数据,继续释放出我国经济向好的方向前行的积极信号。在我国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力度等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的推动下,前11个月投资增速与前10个月持平。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物价的回升,居民消费在11月继续回升。与此同时,与GDP关联度较高的工业增加值持续回升,表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迹象进一步明显。
王宇雯分析表示,尽管近期包括投资、工业增加值等实体经济层面数据显示经济有所恢复,但11月工业购进价格与PPI环比均再次下降,可能反映稳增长举措与换届因素对生产的短期刺激效应可能大于市场内生的恢复作用,经济回升尚欠稳固。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经济形势仍可能面临下行风险,需要我们密切关注。
周景彤认为,“稳增长”依然是近期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预计宏观政策总体将保持稳定,政策工具的具体选择、搭配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切换。
此外,专家建议,长期来看,我们应注重促进技术与制度创新,提高经济长期增长潜力,不仅关注短期问题,更需要长短结合。加大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另外,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使城镇化在数量扩张的同时,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从而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