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知农惠农真扶贫 富民利民显担当
扶贫,对于地处西北的甘肃来说,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重头戏。
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是党中央赋予甘肃各级党政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2600万陇原儿女的共同期盼和心声。2012年2月,甘肃省委提出了“联村联户 为民富民”行动(以下简称“双联”行动),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让单位联系所有贫困村,干部联系所有贫困户,加快贫困区域脱贫致富步伐。
为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在农业银行总行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行甘肃分行与甘肃省财政厅联合,创新推出了“双联惠农贷款”专属产品。从2012年9月起,农行甘肃分行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专项信贷资金,共投入300亿元,支持甘肃省58个贫困县的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担当责任,助力甘肃“扶贫”又“普惠”
“投放总额300亿元的‘双联惠农贷款’里边有‘两笔账’:第一笔,每年投放60亿元贷款,但只执行银行基准利率,向农民让利两亿元,5年共计10亿元;第二笔,省财政按基准利率6%全额贴息,5年要贴息18亿元。两笔加起来,有近30亿元就等于‘给’了农民。”谈及金融支农惠农,农行甘肃分行行长韩国强用这样一组数据,向笔者介绍该行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2012年底,我从县农行贷了60万的‘双联贷’,成立了合作社,现在合作社的棚圈面积有2184平方米,羊主要以山羊和小尾寒羊为主,年育肥出栏能有8000只,去年收入有个100万。如今日子过得美得很!”在甘肃庆阳环县曲子镇双城村兴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文科向笔者说道,古铜色的脸上满是笑容。
曲子镇党委书记王鹏告诉笔者,“曲子镇有27家养羊户,像郑文科这样的规模属于中等。他们最多的有贷70万的,最少的也有15万。‘双联贷’受到群众的拍手欢迎。农行的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分片包干办理贷款和贴息手续,农民的呼声很好。”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该市的卡加曼乡海康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由于自然条件差、草场少的原因,农牧业发展缓慢。村里有109户人家,500多口人,以前的主要收入就是到外边打工。
海康村村主任日高告诉记者,“双联惠农贷款”实施以来,村上已有61户人家贷到了每户5万元的贷款,村里还成立了种植大黄的合作社,去年每户收入增加了900元左右。
甘南州有关数据显示,全州11.8万户农牧民中,低保户、五保户占近40%,其余60%左右都有贷款需求。2013年,依托“双联惠农贷款”,甘南州实现减贫7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3%,15个重点乡镇和95个重点村逐步实现脱贫。
通过“双联惠农贷款”,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群众逐渐通过发展生产改变生活。2013年7月和4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分别深入甘肃视察工作时都给予了积极评价。俞正声主席对“双联惠农贷款”在维护甘南州稳定、发展生产、扶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截至2015年6月末,短短两年多时间,“双联惠农贷款”已发放197.21亿元,惠及28.5万农户,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超过30%以上,带动藏区农民增收5个百分点以上。
创新机制,破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
甘肃是个典型的农业省份,农民贷款难、贷款贵表现更为明显。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村人口就有2000万。韩国强说,一方面,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缺乏有效的资产抵押和第三方担保,大多数很难被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支持范围。另一方面,由于县域及以下金融机构少,农民不仅难以获得贷款,涉农贷款利率更高,普遍上浮超过50%,一些地区甚至超过100%。这两方面情况交织在一起,使得农民贷款问题“雪上加霜”。
针对这一问题,农行甘肃分行另辟蹊径,积极寻求银政合作,变“巴掌”为“拳头”。“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广大农民群众脱贫增收,我们改变了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财政扶贫模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整合起来,与金融机构共同扶持贫困农牧户发展特色产业。”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说。
甘南州碌曲县尕海乡秀哇村,是甘南很普通的一个贫困小村庄,寂寂无名。但近一年来却出了大名,因为这个15年来从未从银行贷到过款的村庄,贷到了“双联惠农贷款”。
在此之前,因为不符合银行规定的抵押物等原因,1998年以来,没有一家农牧户贷到过款,农牧民资金需求主要依靠民间借贷,而利率普遍为25%,最高达40%。
韩国强告诉笔者,相比其它涉农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具备四个显著特点:第一,由各级财政注资,组建58个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第二,省级财政对农民贷款全程全额贴息,并采取“先收后贴”的间接贴息方式,即农行先向贷户按季收取利息,再由财政把贴息直接打到农户的惠农卡上。第三,农行对贷款执行基准利率,这在全国商业性农村金融领域几乎没有先例。第四,在贷款办理流程上,农行与政府联合组建担保调查团队,共同开展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和贷款收回。产品推出以来,有效解决了省内农民融资中面临的两大难题:一是农民普遍缺乏有效担保或抵押,很难被金融机构纳入支持范围的“贷款难”问题;二是涉农贷款利率普遍上浮幅度大,利率负担使很多农民望而却步的“贷款贵”问题。
作为一名基层农行员工,甘南迭部县支行客户部经理田霞对农牧民渴求“双联惠农贷款”的心情深有体会。她说,因手续简单、利率低、无需担保,“双联惠农贷款”在刚开始发放的那段时间里,她每天接待的农牧民少则三四十人,多则近百人,夜里往电脑里录资料到两三点是常有的事。而让田霞感触最深的是,2013年3月某天,益哇乡二三十个农牧民集体到县农行讨要“说法”,缘由是听说今年“双联惠农贷款”贷完了,而他们还没有贷上。经过田霞和同事们对贷款各项政策的耐心解释后,农牧民才满意而归。
农行甘肃分行对“双联惠农贷款”执行的是国家基准利率。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对农户小额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的只有农行甘肃分行一家。韩国强说:“在我们看来,5年投放300亿元贷款是为贫困农村和贫困户发展‘造血’,而执行基准利率和财政贴息则是‘输血’。”
银政携手,多方合力“共赢”又“控险”
“双联惠农贷款”工作启动以来,受到各级党政和农总行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央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批示,要求各方加大对“双联惠农贷款”工作的支持力度。农总行多次研究批复关于信贷规模、费用倾斜、提高审批效率、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意见。农行甘肃分行从人员、设备、费用等方面加大对58个贫困县支行倾斜力度,全力推进该项业务。据了解,截至目前,190多亿元的信贷投入没有一笔不良。
农行甘肃分行农户金融部负责人告诉笔者,“双联惠农贷款”工作在政策制度方面,省政府以正式文件明晰县区政府是“双联惠农贷款”发放、收回和风险防范的责任主体,农行甘肃分行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产品有关办法和实施方案,明确“双联惠农贷款”的工作内容、程序、范围等要求。明确界定了贷前调查、贷款审查和贷后管理各环节责任,靠实了贷款发放、管理、收回各环节相关人员责任,确保了贷款“有人放、有人管、管得住”。同时,发挥合力优势,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了由农行、乡镇干部和担保公司人员构成的担保调查团队,三方共同开展贷款调查、贷款管理和贷款收回。目前,共从当地担保公司、县乡财政部门、双联办、大学生村官中抽调4937人,组建了287个担保调查团队,平均每个团队17人。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共同管理、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地方党政干部的地缘优势、组织优势和行政优势,有效缓解了银行人员不足的矛盾,把好了贷款准入关口,加快了贷款投放进度。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