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首钢集团】再难也要迈过这道坎儿——首钢长钢公司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取得初步成果纪实

来自:首钢集团     时间:2015-08-12

 

        钢铁企业,已经走到了决定命运的悬崖边。站在悬崖边,首钢长钢公司1.4万名在岗职工,一家三四代,数万人依靠企业生存。“企业向何处去”,大家在问。

        受钢铁行业持续低迷,以及企业规模小、负债高、社会负担重等影响,长钢公司冗员多的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面对挑战,长钢公司争生存求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2015年初,长钢公司在寒冬中打响了生存保卫战,创造性地开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工作,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人员的减少有效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市场形势持续恶化的情况下,5、6月份,采购、销售双双跑赢市场;二季度以来生铁成本呈逐月降低趋势;6月份,铁成本、铁到钢加工费、钢到材加工费均创近年最好水平。

 

                                                            认清了形势 压力就扛在了身上

 

        长钢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充分用好用足总公司协商解合政策,顺势而为,借势而上,精细部署,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以班子成员为推进组长的工作机构,明确了理顺内部管理,深化体制改革,改进业务流程,提高劳动效率的优化提效工作总体思路。坚持“骨干有岗位、职工有渠道、分流有政策、安置有秩序”的原则,确定了协商解合、正式退休、内部退养、顶替劳务岗位、培训转岗再就业和居家待岗六条安置渠道,为优化提效工作奠定了基础。

        统一思想,传导压力。长钢公司以总公司下达的年度控亏计划为“刚性尺子”,分解落实月度经营任务、不讲客观严格兑现考核,不遮不掩将公司经营真实状况如实向广大职工交底。上半年,经严格考核,长钢公司领导班子绩效薪停发,处级干部、管理和技术岗职工、操作岗职工、绩效薪三个层面分别扣70%、40%、20%左右;4、5月份,深入学习总公司一季度经济活动分析会精神,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生存还是倒下”大讨论活动,各级干部职工重点围绕“长钢存亡和谁命运密切相关”等五个主题,层层开展大讨论,层层传导公司面临的生存压力。长钢公司党委还制定了《关于在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工作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的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在优化提效过程中做到“五必须、三不准”,使广大干部职工对生存形势的认识更清醒,对坚决打赢生存攻坚仗的信念更坚定,形成了理解改革的共识和共赴时艰的合力。

        这次优化提效工作,是长钢公司历史上力度最大、决心最大的一次改革,也是一场触动思想、触动利益的深层次改革。更新了观念,危机意识也增强了。优化提效使长钢公司用工总量大幅精简,尤其是实行全员竞聘和明后两年将继续实施减员增效工作,使职工切身感受到了压力和危机,感受到了本领恐慌,能够沉下心来努力学习提升,脚踏实地更加努力地工作。

 

                                                             引导到位了 工作就能有的放矢

 

       长钢公司认真研究分析2014年企业职工收入水平和人工成本构成,综合山西省2013年社会平均工资、2014年长治市消费品市场价格和企业承受能力、职工的心理预期,提出了“一限高、一封顶、两托底、三奖励”的协商解合政策,引导年龄大、身体差、技能低的职工主动选择退出企业。4-6月份,分三批协商解合3375人,占整个分流安置人数的70%以上。目前,第一、二批协商解合的2447人已顺利移交长治市失业保险中心,第三批协商解合人员的人事档案移交、社保接续、失业登记和失业金领取等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

        长钢公司领导在“七一”表彰会上,特别向离开企业的职工与离开领导岗位的干部深深鞠躬,向大家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致敬,感谢他们在保护大多数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生存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

       这次优化提效工作后,精干了机构和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压缩编制4397人,减编32%;在册职工减少25%。机构总数由54个减少到38个,减少30%,科级机构由318个减少到220个,减少31%;通过大力清理运输、装卸、维检修等外委外包项目和顶替劳务用工500余人,全年外委外包费用同口径相比较上年预计可减少7600余万元。实物劳动生产率增幅43.5%,劳动效率有了大幅提高。

 

                                                        直入问题“漩涡” 精细做好每一件事

 

         在制定方案过程中,长钢公司层面讨论完善7次、专题研究4次,与总公司劳动工资部多次来回,反复修改16稿,制定了《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方案》《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和《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实施细则》。召开了多层次、多场次的座谈会,征求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实施细则》的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193条,梳理出38个问答。通过答疑解惑,得到了大多数职工的认同和理解,并通过了职代会审议。

        在协商解合过程中,长钢公司分两次对职工进行“六对六清”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职工安置意向;针对工伤、农合工、残疾人特殊群体问题,2006年长钢公司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时的结余工资问题,80年代城镇待业青年安置登记要求接续工龄问题等,不躲闪,不回避,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努力为职工争取利益、自由选择安置渠道,并全力做好政策的宣讲和解释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五期27项内容,通过依法依规操作,确保了协商解合整个工作流程的有序推进和企业的正常经营生产秩序。

        6月份,一些80年代城镇待业青年因要求接续工龄,聚集到长治市人社局查档案。长钢公司得知消息后,迅速与市人社局沟通,邀请市人社局到长钢公司现场办公,并结合此事,妥善解决了协商解合人员接续工龄重新计算经济补偿、在岗人员接续工龄增加工龄工资、退休人员接续工龄重新计算养老待遇的问题。

        实行全员竞聘,尤其是对领导干部,47名二级单位党政正职组织任命后,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开竞聘了23个单位的41个副处级岗位,科级岗位由单位竞聘、公司备案;针对部分表现优秀未能竞聘成功的领导干部,转岗为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共聘任高级主任师12名、主任师42名,推进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在总公司的支持下,14名年轻干部将到京唐公司、迁钢公司等先进企业挂职锻炼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为探索领导干部实现“能下”的突破和中层领导班子建设积累了经验。

         截止到7月底,长钢公司在岗职工减少3313人,平均年龄由43岁降低至40岁,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了优化,企业竞争能力得到提升。

        目前,长钢公司正在进行优化提效工作“回头看”,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充实完善优化提效工作,为后续优化提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