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轿车淡化商用形象 双品牌战略解盈利难题
在奇瑞收缩品牌战线的同时,同处一地的江淮汽车却反其道行之,于日前在广州车展期间发布双品牌战略,将“瑞风”和“和悦”从产品品名中独立出来,升级为江淮汽车旗下的子品牌。
按照规划,未来江淮乘用车旗下的新产品将按目标客户区分,分别归入“瑞风”与“和悦”两大品牌之下。其中,“瑞风”主要面向公务、商务及城市个性化市场;“和悦”主要面对大众化和家庭消费市场。
“江淮是以商用车起家的,提起江淮,很多人会联想到商用车,难以与高端乘用车产品相联系。在推出双品牌战略之后,有利于淡化江淮作为商用车母品牌的形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这样告诉记者。
战略性收缩产品线
在车市整体增长乏力的环境下,自主品牌在今年的市场处境尤为艰难,江淮汽车也不例外。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江淮汽车在各个乘用车细分市场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中,轿车、MPV和SUV的下滑幅度分别达到16.3%、18.5%和28.5%。
同时,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对车型进行分品牌销售的做法屡见不鲜。但是,今年奇瑞出于精兵简政的目的,砍掉多个子品牌,同时吉利也变品牌分管制为大区集中制,与之相比,江淮推出双品牌战略显得有点背道而驰。
对此,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江淮要在细分市场中打造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在整个体系中协同发展,有几个亮点支撑其他产品的发展”。安进所说的“亮点”,正是指“瑞风”和“和悦”两大品牌车型。
“瑞风和和悦都是目前江淮旗下销量最好的车型,利用这两款车型的现有影响力来进行宣传,重新梳理产品线,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崔东树表示。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15.71万辆,而瑞风销量为4.55万辆,和悦系列销量总计6.53万辆,这两个系列车型在江淮汽车的销售占比超过了70%。
对此观点,江淮汽车的高管层也表示认同。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戴茂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就江淮目前的情况看,要齐头并进对所有产品品种做品牌宣传,在规模上难以支撑。”
因此,江淮选择“战略性收缩”,集中打造销量主力军瑞风和和悦车系。
“江淮与其他厂商的做法不尽相同,子品牌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划分。比如客户想购买商务车,瑞风品牌旗下产品可以满足需要;想购买家用车,就选和悦品牌。”江淮汽车品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
据悉,“瑞风”和“和悦”两个品牌都将会有从A级车到SUV、MPV等涵盖各个细分市场的车型。“不排除其他车型未来会向这两个品牌靠拢的可能性。”上述江淮汽车的相关人士表示。
“从目前的自主品牌现状来看,长城的子品牌战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江淮此次的举措应该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崔东树表示。
破解轿车盈利难题
此次江淮启动乘用车双品牌战略,也是出于盈利的考虑。
来自东兴证券的报告显示,在目前江淮的所有产品谱系中,MPV车型对江淮的利润贡献达到近一半,重卡和轻卡分别达到30%和10%,而轿车的盈利在总盈利中的占比不足10%,其毛利率也是目前所有产品中最低的一个。
另据华泰证券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9月和10月江淮旗下轿车产品销量大幅提升的同时,公司毛利率却出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在于轿车的盈利能力不足。
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利润”和“效益”被江淮汽车的高管层频繁提及。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直言:“竞争行业中的企业如果长期没有利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见,提升盈利能力已成为江淮汽车的重要任务。
因此,为提升江淮的盈利能力,利用平台化打造规模效益成为可取的办法。在目前单款产品形成销量规模的大背景下,江淮汽车的轿车盈利状况正在好转。据江淮汽车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江淮和悦的月销量已经突破6000辆,已经能够实现盈利。”
而作为双品牌战略的重点车型,瑞风S5和和悦A30在车展上正式亮相,并计划于明年上市。其中,瑞风S5和和悦A30都属于江淮汽车的二代产品。
“与一代产品不同,江淮的二代产品将迎合平台化和零部件的通用化这两大行业的趋势,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降低成本。”东兴证券汽车分析师苏杨向记者表示。此前有分析认为,江淮乘用车一代产品正是忽视了平台化打造的优势,造成单车的分摊成本过高,影响其整体盈利的提升。
随着2013年二代产品的陆续推出,江淮汽车“二代产品的销量和盈利能力都值得期待”。上述分析师称。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