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12期

【学术论坛】关于如何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12-31

 

 

                李德顺      中国价值学会会长原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大家好,我很荣幸来参加这次峰会。孟凡驰秘书长让我讲讲文化和企业怎样深层结合、深度引领的问题。我是专门做学问的。中国价值学会虽然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但一直都是哲学界的同行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要是研究国家层面的文化理论和战略,为文化体制改革服务。所以严格来讲,对于企业,特别是现在的企业,我并没有多少研究。当然,30多年以前,从1968到1978年间,我也曾经在北京燕山石化的炼油厂生活和工作过。但离开了30多年,现在企业对我来说已经是全新的。对于企业本身怎么搞,我想大家比我更了解。况且企业文化建设也已经这么多年了,大家肯定有更多的体会和经验。

    我今天主要是想从学理上讲几点看法,跟大家交流。

 

   文化引领是一种高级的引领

 

    任何一个主体、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群体,例如企业的发展,进行所谓文化引领,就意味着一种深度的、深刻的、深入细致的、自觉而不是自发和盲目的、可持续而不是即兴的和不可持续的一种发展思想、规划方式和步骤。这样一种高层次、高水平、高境界的领导,应该叫做文化引导。

 

    文化引导是指主要靠什么来引导

 

    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现象的研究很多,文化的定义也很多,但是说到最后,大家认同的一点,就是:一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它的全部实质,最终就是一套价值观念体系。文化有很多内容,其中有非价值观念性质的,如知识、科学、技术,这些是不因人而异的,而是全世界、全人类都一致的。而价值和价值观念则是因人而异的、主体性的。对于一个文化体系来讲,虽然有价值的方面和非价值的方面,但是价值的方面应该是代表性的、主导的方面。因此解决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文化体系来说都是核心的实质的问题。

    对于个人来讲,价值观念的主体性是指它反映和造就一个人的精神品格。一个人的品格怎么样,不是看他有多少学问,而是看他内心的价值定位怎么样,他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他的价值观念决定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一个恶劣的人。

    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事业来说,它的价值观念反映企业自身内外部价值关系的结构和状态,从而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方式和选择特征,形成了企业自身特有的精神面貌,作为“内因”而决定着企业生存发展的兴衰成败。

   

    所以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央在讲文化问题的时候,总是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问题放在文化核心的位置上。只有价值和价值观念的问题解决好,整个文化体系的精神和灵魂才能到位。    企业文化的核心,当然也就是企业的价值和价值观念体系。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自我定位

    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价值和价值观念,是与企业的生命和命运一体的,或者说,企业的生命和命运是与企业的价值和价值观念一体的。在学理上,我们一般把“价值”和“价值观念”两个词区别开来:“价值”是指客观的利益关系,现实的责权利关系结构,它的秩序和规则,这些叫做客观的价值关系;而人们主观上怎么认识这种关系?怎么对待这种关系?主观上希望搞成什么样子?以什么为理想和目标?……这些主观上的意识和观念,则叫做“价值观念”。

    价值和价值观念之间,应该是价值体系决定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反映和引导价值体系。这些年来,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通过改革把价值体系理顺,在这个过程中同步形成和提升价值观念。所以,价值观念的凝练和提升,与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不是两回事儿,不是互相外在、互不搭界地各弄一摊,不是直接就价值观念谈价值观念。必须把企业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存在、企业的使命、企业的地位、企业的生命前途放在一起,把与这个有关的核心的东西抓住,才算是抓住了核心价值,对它有了自觉认识和提升,才算形成了核心价值观。

    一般说来,企业的自我定位(学术上讲是主体定位),核心在于企业知道自己是谁、不是谁?自己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责任?自己和他人(企业、国家、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解决了这个主体定位的问题,就是解决了价值观念的核心问题。

    价值观念本身是由很多要素构成的。在学术上把价值观念看成是人们心目中的“坐标系”,有原点、纵轴、横轴、时间轴,是动态的。在这个坐标系中,坐标原点是最重要的、核心的东西。原点在哪里整个坐标系就在哪里。原点就是主体的定位。任何一个主体、一个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它的价值观念从根本来说,就是他知道自己是谁,不是谁,他有什么权利和责任,担任什么样的使命,争取什么样的前途,这就是主体定位的问题。

    在座的都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带头人和引领者。国有企业怎么定位?这个问题多年来我们经历了曲折的思考。记得我在厂里的时候,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时期企业的定位不是企业,而是定位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基层单位”。当时的口号就是要把无产阶级专政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落实到每一个企业。但是,这和企业本身的命运是什么关系呢?我记得,当时我们炼油厂的党委书记是一位老革命,当年也是一个将军。他当党委书记的时候,我当宣传部长。他找我谈,交了一个底。他说,现在的运动、宣传、学习、批判很多,但是炼油厂的生命是我们月月能安全生产、完成任务;一个月出多少油,出油是不是安全的。他说,你搞宣传工作,上面让宣传什么,你就使劲宣传什么,但是绝不能影响安全生产。他就给我这一个底。所以我做宣传工作时,宣传的东西都是跟形势的,但我心里有一个底,就是我们这个厂之所以存在,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炼油厂,我们要为国家炼出足够的、优质的、合格的油来,这才是企业的根基。至于怎么落实无产阶级专政等等,它不是我们厂的核心定位。

 

    企业价值的两个维度

 

    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一个企业的自我定位,而企业的自我定位所依据的是企业在社会价值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企业要追求自己的价值实现,那么它要追求的有哪些价值呢?

    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主体的价值关系,说到底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术上叫做“社会价值”的方面,即企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做什么贡献。企业享有的一些权利,能够支配一些公共资源,聚集一些人才,那么它支配这些东西要做什么?要为社会贡献什么?这一点决定它在社会上的价值,就叫做企业的社会价值。

    企业为社会提供的有形和无形的一切成果,包括产品、服务和企业的文化影响、政治影响、经济效益,等等,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切构成企业的社会价值。企业的发展就要追求它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这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企业的社会价值不仅仅是经济价值。我刚才讲,除了有形的还有无形的。企业的精神面貌、企业的思想文化,也是企业为社会的贡献,也是它的社会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企业能够为社会提供和贡献的价值,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比如,一个好的企业为同行企业培育了很多技术人才,为我们国家的培养了很多好的党政干部,培养了很多道德高尚的职工,这些职工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良好的、稳定的、带头的作用,等等,这些也都是贡献。当然,第一位的贡献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工作。以上这些是“企业的社会价值”。

    另一个是“企业的自我价值”。企业能够为自己创造什么价值,这是企业的自我价值。这不是指企业从社会得到什么。企业从社会得到什么,是“社会对企业的价值”,是他人对你的价值,不是“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指企业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建设发展,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自己满足自己、提升自己。比如,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创新、扩大生产,积累足够的资源,使企业发展有后劲,能够不断地转型升级,占据前沿和高端,使自己在国内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企业自我生命力的源泉,是企业的自我价值之一。

    同时,企业的成败跟企业全体职工的命运息息相关,一个企业越是能给他自己的职工提供更多的满足和提升的机会,让大家的收入增加一些、福利增加一些、文化丰富一些,能够增加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感、幸福感、成就感,这是企业发展中的自我价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具体价值内容相当多。我们看到,凡是好的企业,它的员工都非常自信,为自己的企业而自豪,员工与自己的企业共命运的责任感、权利感很充分。达到这样的状态,更是企业自我生命力的最大源泉。

    企业的自我价值是由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只能靠自己来创造。

    总之,企业的主体定位、核心价值的定位,就是要落实为对企业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有清醒的、彻底的、统一的、一以贯之的理解和把握,并且把它贯彻落实到实践中,成为切切实实的企业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思想感情的中心、企业行为的特点和风格,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具有价值创新的可持续的动力。

    企业价值的两个维度之间的统一与和谐,是实现深度引领、推进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的关键。这两个价值要能够统一起来。事实上,企业的自我价值是企业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企业必须能够首先维持自己的生存,使所有就业的职工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空间和条件,使企业站立起来,首先实现自我价值,才能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使社会价值更大化。可见这两者的本质上是统一的,有些具体表现也是分不开的。比方说,企业雇佣了多少工人,职工在你的企业内就是你主体的一部分,你满足职工的要求,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这本身是企业自我的价值;但是对国家和社会来讲,解决了多少就业的问题,这也同时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所以,从外部来看很难截然分开,我想也不必截然分开。重要的是,我们认识到这两个方向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企业作为国家社会的经济实体,就是国家社会的部分器官组织、肢体和身驱。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最近大家比较关心在价值问题上的说法。从全国来讲,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费了很大劲,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表述。十八大报告中提了三个“倡导”,要通过三个倡导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刚才两位老领导大明先生和胡部长对十八大的解读,我觉得很有启发、很深刻,我也非常同意。我们要结合整个十八大会议的全过程、特别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实践来理解十八精神,不要陷入字眼的纠缠。

    在我看来,要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一个词:公平正义。从核心价值的角度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不同,就在于,资本主义几百年所做的一个主要的事,是兑现“自由”;但发展到现在,资本主义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也发现了,光搞自由也是不够的,不解决公平的问题,自由也是难以持续的,所以资本主义也不得不开始探讨公平问题;而社会主义,从一开始,从社会主义的老祖宗那里就构想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两极分化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从一开始就定位于“公平”了。

    所以我们要从整个十八大报告去理解十八大精神,理解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不要只局限于三个倡导。十八大报告在第二个部分讲的八个“坚持”,第一个是坚持人民主体,然后是坚持解放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然后是坚持公平正义,等等。如果将八个坚持好好归纳提炼、分清层次的话,我们会找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十八大所做的比所说的更重要。比如习近平同志在常委新领导班子亮相会上的讲话并不长,但是它的核心非常的鲜明,一个就是讲人民主体,一个就是讲责任。这就是一种主体的自觉定位。作为执政党,作为执政党的领导核心,继任以后的第一感觉,并不是权利的荣耀,而是责任的重大。责任是对谁的责任?是对祖国的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和对党的责任。我觉得这个讲法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新的中央领导班子对自己的主体定位有了新的表达、新的感受,就是给我们新的启示和示范。

    任何一个主体的主体定位都是它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的核心。我想,企业作为一个主体,企业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是为了同一个使命、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的,企业法人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主体的自我定位和深层引导,我们还是要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像习近平同志讲的那样,进一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解决好企业主体的定位来解决好核心价值观的定位,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定位和展开,来推动整个企业文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就是我的一点不全面的感想。

    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