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该如何应用ISO9000认证体系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行导向。在具体贯彻和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中,企业全体员工要更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以下的几种错误倾向。第一,认为商业企业贯标是在搞形式主义。第二,认为贯标是贯标部门的事,与单位(部门)无关的错误认识。第三,经常患得患失的错误认识。第四,认为我们相关部门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ISO9000国际标准相距太远,不如维护现状,还是老传统管用的错误思想。第五,认为贯标是对领导权力削弱的错误认识。
(二)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切实导入和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让ISO9000质量标准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得到实际应用,“一把手”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和组织者,要充分发挥体系运行的导航作用,避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流于形式;要把企业宗旨、发展方向与内部环境统一起来,使员工充分参与体系的运行,实现工作目标;要把质量管理体系真正纳入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为贯标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还要注意相应的组织指挥系统和传导系统的建立和运作,做到决策者有思路,组织者有方案,工作者有责任,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三)统筹兼顾、注意方法。要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在导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通过宣传、培训、指导等形式,使企业的全体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做到知之、懂之、用之,而且要利用经济的、市场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认真解决好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服务、督促、落实和有效监控问题。此外,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和扬弃原有的一系列质量管理范畴内的好经验、好形式、好办法,使之与ISO9000体系的主旨和要求达到统一,得到提升。既有的放矢,用虚怀若谷的胸怀,查漏补缺,解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问题,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体现烟草行业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稳步推进,积极稳妥。
(四)建立长效机制。导入ISO9000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对我们的各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体系的实施效果,我们必须立足长远,围绕体系的运作要求,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人员管理、效益分配和企业运作程序进行长期规划,建立起长久、有效的推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加强对体系实施过程的有效控制。
同时,导入ISO9000体系应该与企业的内部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作为企业整体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导入ISO9000体系要和企业整体管理的目标相一致,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管理大局。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要为导入ISO9000体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要把各项工作具体到岗位,明确到人员,做到有标准可依,有据可查,功过分明,奖惩到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均载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致敬。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