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观点

地域特色,让轨交企业的文化更具个性魅力【行者走笔】


在此前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共性文化诉求》一文中,笔者从行业本质特征,讲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应该把握的行业共性文化元素,唯有如此,才能体现基于行业属性的本质追求。

但是,行业共性元素只是基础,如何才能真正打造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尤其是地铁企业,带有极强的地域属性:一方面,地铁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所在城市独特的地理地貌,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地铁服务对象以所在城市居民为主,要能充分体现本土民众的出行与生活习惯;此外,地铁本身就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与载体,彰显独特的城市人文风情,是地铁所应承载的重要功能。

基于因城而异的特点,我们完全可以从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整合融汇的基础上,实现其个性文化特质的提炼与塑造。

下面,笔者将由佛山市铁路投资建设集团(以下简称“佛山铁投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案例,试以论之。


image.png


佛山铁投集团成立于2009年3月,是经佛山市政府批准,佛山市国资委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代表佛山市政府全面承担途经佛山的国家铁路、省级铁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以及佛山市内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任务。2009年公司创建之初,就着手考虑以企业文化建设,来引领公司的整体发展。

作为一家新组建的城市轨交企业,如何塑造自己的独特文化个性?在专业咨询机构引导下,佛山铁投集团基于对行业共性特质的深刻把握,围绕公司所需承载的先天使命与理想追求,结合企业的个性特质,对佛山地域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从本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丰厚养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正道文化”。

具体说来,佛山铁投集团对于地域文化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佛山城市精神和地域哲学中寻根探源,明确以“正道”为特色的文化主线。



image.png

在此前对公司发展现状的研究与反思过程中,佛山铁投人找到了一些基于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需求的文化因子,如责任担当、忠诚正直、人本关爱、专业科学、高效协作、幸福快乐等等;但如何凝练一条文化主线,对这些元素进行贯穿,形成独具个性的文化特色?在专业咨询机构的启发下,佛山铁投集团管理层试图从佛山地域文化中寻根探源。

一直以来,佛山都在对外宣扬“崇文务实,敢为人先,通济和谐”的城市精神,但这种城市精神的形成,其实是来源于佛山崇道、重道的地缘哲学。研究发现,佛山自古以来就与“道”有缘。

从哲学层面来讲,老子《道德经》云:“道法于自然,失道无恒,循道而长。”道是一种基于自然法则与科学规律的哲学思想。佛山曾经走出了一大批历史名人,皆有着独到的哲学思想,如康有为的变法维新之道、黄飞鸿的济世为怀之道、何香凝的梅花猛虎之道、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之道、刘传的扶正却邪之道,这些历史人物,带给人们的并不仅仅是其在专业领域的精深造诣,更以其思想精神给城市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城市历史来看,“道”曾让佛山一度丧失了岭南经济的枢纽地位。明清两朝,佛山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跻身全国“四大名镇”。然而,1911年和1936年广三铁路、粤汉铁路的相继建成通车,改变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原有交通线路货物的流量和流向,使佛山作为广州内港的枢纽地位丧失。特别是上世纪30年代后,佛山商铺纷纷向广州西关的十八甫搬迁,逐渐形成了广州作为中心商贸城市、佛山作为手工业制造业基地的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凭借千百年来积累的制造业基础和商贸传统,才又一次焕发出新的光彩。从某种程度上说,佛山人对于“道”的关注更趋强烈。

根植于这样一个崇道、重道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道学思想和广大市民对“道”的关注,也必然会给佛山铁投集团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佛山铁投集团要追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结合对前面文化需求的考虑,最后淬炼出公司的文化主线,亦即企业文化特色定位——“正道文化”。“正”彰显了企业的个性追求,“道”体现了深厚的地域文化色彩,也巧妙地与行业特性紧密契合。

具体说来,“正道”包括六大内涵:一是责任之道,即轨道建设之责、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的带动之责、安全运营之责、守护国有资产之责、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减负之责、创立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特色品牌的示范之责;二是正直之道,即正直做人、讲诚信、忠诚敬业,公正处事、讲规则、清正廉洁;三是仁爱之道,即爱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关怀人的幸福,对乘客用心服务,对员工悉心关爱;四是科学之道,即尊重知识、尊重科学,专业细致、严谨规范地把握好建设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五是协作之道,即注重内外部的互补与协作,齐心合力、共同行动,追求共赢;六是快乐之道,即倡导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让每个人在简单透明、轻松愉悦、张弛有度的氛围中不断学习、持续成长,体会快乐幸福的人生境界。

基于“正道文化”的特色定位,也就顺理成章提炼出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承载责任,正道合行”。目前,“正道文化”已经成为佛山铁投集团的鲜明性格标签。


其次,从佛山历史名人事迹中发掘与企业精神特质的契合点,梳理团队的精神偶像。




image.png

在对佛山历史文化研究中,大家还发现,佛山名人资源十分丰富,可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源泉。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是有“中国铁路之父”之誉的詹天佑。

詹天佑是佛山南海人,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恰能体现佛山铁投集团的行业特质。同时,詹天佑身上发生的一些历史故事,如远渡重洋赴美求学、自主设计京张铁路、身先士卒严格勘察、建立人形线路标准、詹氏挂钩一字之差、培养青年济困帮贫、远隔重洋邮购图书、严辞拒绝礼品馈赠等,与佛山铁投集团着力倡导的学习、自立、敬业、挑战、诚信、仁爱、科学、清廉等团队精神品质,具有极强的内在关联性。

因此,几番讨论下来,公司便以詹天佑作为佛山铁投人的精神偶像,将“天佑精神”作为企业精神,并提出了“弘扬天佑精神,续写佛山光荣”的团队口号。


第三,从佛山民俗文化中汲取养分,形成独具本土气息的语言体系


image.png

佛山以“佛”为名,按佛家理解,幸福就是对过去不悔,对现在不烦,对未来不忧幸福不是没有得到的和已经失去的,而是现在拥有和正在发生的。“佛”之名让佛山人天生对幸福有着更多的憧憬。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人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经济奇迹,更加向往、也理应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同时,佛山自古以来就是陶艺、广纱、武术、岭南成药之乡,是粤剧和粤菜的发源地,佛山人对幸福有着更为真实的感知。结合对幸福的理解,佛山铁投集团确立了“引动城市精彩,贯通幸福未来”的企业使命,以幸福作为城市精彩的终极目标,作为企业的终极追求。在此基础上,佛山铁投集团还发布了“与幸福同行”的品牌主题语,以及“构筑幸福之道,打造幸福工程”的文化主题。

佛山是陶艺之乡,民俗曰“水土宜陶”,在陶艺制作工艺中,水和土是必备之物,这对于佛山人可谓是妇孺皆知。而这些元素也被应用到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如企业作风“如水如土,如轨如电”。如水,即亲和如水,强调工作作风要像水润万物一样,在日常工作态度积极、随和可亲、善解人意,营造出一种人人开心工作、事事愉快合作的和谐氛围;如土,即务实如土,强调工作作风要像泥土一样低调朴实,脚踏实地、讲求实效,不浮躁、不虚夸,注重让业绩说话。很显然,单纯讲亲和务实,肯定远不如“如水如土”来得形象生动,后者更能体现佛山特色,体现佛山铁投集团独有的话语体系。


此外,从佛山地域风情中寻找载体,建构亲民化、零距离的文化传播


image.png

在此前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共性文化诉求》一文中,笔者已着重阐述,地铁既是展示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地铁公司传播自身企业文化的绝佳载体。在地铁空间设计方面,佛山地铁也与城市民俗文化、佛山铁投集团的文化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在佛山地铁多个地上地下的站点空间,都有剪纸、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作品,这些作品的主题,或是传统的吉祥祈福图案,或是特色化的佛山本土风情,或是社会主义主旋律,无不洋溢着浓浓的佛山味儿和深深的时代印记,让我们去情不自禁想要去追寻,整体传递出“与幸福同行”的品牌理念。


image.png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各地民俗文化更是魅力独具,对于具有较强地域属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来说,无疑为其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素材。如果用好这些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将会使得企业的文化个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给受众以强烈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在强化员工对企业认同度与归属感的同时,还能建立起广大市民对企业品牌的亲近感与忠诚度。但所有的一切,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要找到地域文化与本企业个性特质的最佳契合点,切不可生搬硬套、盲目嫁接。最好的境界就是水乳交融、浑然天成。我们也期望更多的城市轨交企业能在这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树立可借鉴的推广典范!


原创: 夏中华

来源:企业文化评论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均载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致敬。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