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人物访谈

李秋喜撰文追忆:秦老与汾酒的“百年之缘”

image.png

秦老走了,以这样安静平和的方式。希望我们酒业人,都能沉下来,怀揣一颗匠心以慰先生。


文 | 李秋喜

作者系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惊悉秦含章先生辞逝,深感悲痛!


秦老乃中国酿酒业的泰斗,是影响了几代白酒专家的大师,其一生奋斗在酿造技术研究领域,为中国酿酒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秦老还是汾酒的故人。


先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多次深入汾酒厂,对汾酒传统生产技艺进行了科学研究总结,“汾酒试点”为“汾酒标准”和“清香类型白酒技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创了汾酒酿酒史上应用科学理论指导传统工艺的先河。


秦老也是我的导师,到汾酒厂工作后几乎每年都会去拜访老先生。在我看来,先生之风就是“尊重科学,敬畏传统,包容批评,忘我工作”,这十六个字是说先生的,也是“汾酒试点”的魂,是汾酒百年科技发展史的魂,也是汾酒“中国酒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


秦老走了,以这样安静平和的方式。希望我们酒业人,都能沉下来,怀揣一颗匠心以慰先生。


image.png

▲汾酒工业园中的汾酒十贤·秦含章塑像


汾酒与秦老的百年缘分


百年历史中的汾酒,是中国民族工业由孱弱走向强大,由落后走向先进,并不断革新的见证者、推动者、领航者,其中尤以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大奖章为标志性事件。


100年前,1919年的元月,晋裕汾酒公司在太原市商业中心桥头街70号开张营业。


这是民国至今有序传承时间最长的中华老字号,是中国近代史上酿酒事业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第一个白酒股份制企业,是汾酒标准酿造工艺的制定者,是汾酒走向世界的开拓者,更是国营杏花村汾酒厂的奠基者。


汾酒近现代史上的多个第一,便是从这里开始的。汾酒,也肩负起了引领中国白酒产业化进程的使命。


然而,在建国初期,历经战争创伤的中国经济百废待兴,彼时的白酒产业孤弱无助,即便是开国大典中的国宴用酒,用的还是从刚刚恢复生产的汾酒厂里酿出的新酒。


正是在民族工业百废待兴之际,作为国家高科技人才的秦老,在食品领域踏上了通往宗师的道路。


在中国酒业,秦老的标志性意义在于,他参与了新中国几乎所有的酒类产业规划和理论建设,为原本一片荒芜、散而不整的酿酒工业开辟出了一块良田,并由此带来了中国酒业后续数十年的辉煌。


image.png

▲汾酒试点工作人员合影,左起中排六为厂长秦斌,七为白酒泰斗秦含章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秦老在中国白酒行业主持的“汾酒试点”。


60年代初,那时汾酒的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大量扩充生产规模的同时,技术上的瓶颈也逐渐显现,最主要的技术难题就是装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有些许沉淀出现。


在1962年,周恩来总理主持的生产工作会议上,有人对汾酒的前路提出质疑,甚至提议终止汾酒的生产经营。


作为“质量危机”档口上任的厂长,秦斌在会议上向总理表露了攻克质量问题的决心,并提出解决方案,希望秦老这位“超级外援”进驻汾酒厂开展科研工作,寻找沉淀物出现的原因,最终解决问题。


最终,秦斌的决心打动了总理。


1962年,为了提高总结汾酒生产技术的传统经验,国家轻工业部成立了“总结提高汾酒生产经验试点工作组”,抽调轻工业部发酵所工程师秦老、熊老(熊子书),山西省发酵研究所,轻化所等35位研究人员组成的汾酒试点组陆续进驻汾酒。


image.png

▲汾酒试点期间的秦含章


60年代,各地条件都很艰苦,汾酒厂又在偏僻的乡村,交通也极为不便。在接到通知后,秦老带领着其他人员一起出发前往汾酒,通过汽车、马车、走路等各种方式,经过三天的奔波行走,终于到了杏花村汾酒厂。


试点期间,秦老带领的科研人员们深入汾酒车间近两年,用现代科学方法全面研究汾酒,从原料、制曲、配料、发酵、蒸馏、贮存、勾调等工艺流程,到检测方法,对汾酒生产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研究论证,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化学检测方法,对汾酒酿造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鉴定了有关的重要菌株。


秦老和专家小组在汾酒试点的主要工作,白酒专家、时任汾酒试点技术秘书的熊老曾在《中国白酒科研成就》中有过详细记载,其中对汾酒的质量研究占据相当大的篇幅,主要涉及建立汾酒品质评尝法、建立汾酒酿造化学分析法、加浆用水的处理、制定汾酒质量标准等五个方面。


在质量标准方面,熊老写到:“汾酒为无色透明,清香纯正,绵软醇厚,甘爽尾净,有害成分较少,对消费者很卫生。”此外书中介绍,通过本次试点,汾酒的主体香确定为乙酸乙酯的复合香,发扬了固有风味,使其质量指标逐渐做到定型化,汾酒清香更上一层楼。


后来,“汾酒试点”总结整理的文字材料一千多万字,为清香类型白酒技术研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清香型白酒从工艺、香味物质的确认、微生物辨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酿造水平的提升带动产量大幅提高。


也是汾酒试点开始,铸就了秦老与汾酒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缘。


那个时候,为了搞好汾酒的生产,远离家门的秦老在杏花村一呆就是两年多的时间,汾酒厂当时没有招待所,他就住在了一个小山坡的窑洞里。饭就在食堂吃,饭菜还要自己花钱买。他带着大家白天做研究,晚上则自己加班加点,在煤油灯下写试点日记,记录当天的工作内容。


记得我第一次去见秦老的时候,还曾提到他在汾酒的这段“光辉岁月”。秦老还风趣地说:“我是来汾酒厂学习的,大家对我非常热情,非常爱护,特别好!


那一次拜访,秦老还一直在问我,“秦斌在哪里?”他也是秦老心里一直念着的故人。


image.png

▲汾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看望秦含章


秦老回忆,刚开始的时候,觉得这位游击队长出生的厂长挺特别的,这位“大老粗”的革命干部,偏偏对科学表现出难以言表的尊重和敬畏,对工作人员更是有求必应。有时候,秦老下班后,就会被秦斌请到自己家里,为秦老改善下伙食。


后来,我接手汾酒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去看望秦老,带两瓶汾酒给秦老品尝下,也向他汇报汾酒这几年的发展变化。


2016年,在为秦老准备109岁传承庆典之前,我又特地去看望了秦老,说到汾酒已经进入复兴阶段爆发出汾酒速度的时候,秦老不时得竖起大拇指,他动情地说:“汾酒是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导者!

“汾酒试点”之于汾酒,是以专业化的技术手段提升了汾酒的品质,并进行了汾酒酿造过程中各种物料的化学分析方法的研究,汾酒芳香成分的研究,汾酒质量标准和评酒方法的研究等,使汾酒的酿造技艺有章可循;


而之于行业,则是以汾酒为样本,提升了行业的酿酒管理水平,总结了“准、匀、细、净”配料法,“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管理法,“五步装甑蒸馏法”等先进的工艺操作。

秦老主持的“汾酒试点”,堪称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后来,汾酒试点科研成果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一举夺得“国家科技贡献奖”。在建国后的五届国家名酒评比中,汾酒均被评为国家名酒。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汾酒试点,也使整个70年代清香类型白酒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到1985年,汾酒产量甚至达到了当时全国白酒总产量的一半,从1989年开始到1993年,连续5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



秦老是“文化汾酒”的倡导者、传播者


在汾酒厂区里,有十尊塑像,他们是“汾酒十贤”,是汾酒数千年发展历史上具有历史价值和突出贡献的十位人物。


秦老是其中之一。


在1965年举行的第三届“人代会”上,秦老对坐在身旁的邓颖超大姐说:“如果总理一定要喝酒,建议还是喝点汾酒吧。”


邓颖超问及缘由,秦老答:“汾酒纯净。”


劝饮“纯净”的汾酒,不仅蕴藏着一位老科学家对总理的热爱,也道出了汾酒在老科学家心目中的地位。


image.png

▲秦含章(右二)等专家受到周总理接见


秦老在汾酒试点的时候,一直说汾酒酒体很纯净,风格很纯净,这里的“纯净”,一方面是说汾酒的品质好,另一方面,其实说的也是“文化汾酒”的精神内涵。


“纯净”是因为汾酒有诚信精神。


100多年前,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山西高粱汾酒的老掌柜杨得龄以一腔报国热忱,代表中国酒业率先喊出了“振兴国酒、质优价廉、决不以劣货欺世盗名”的豪迈誓言,包含了“报国”“国酒”“诚信”“品质”“消费者”这样一些100年后仍然熠熠生辉的企业管理思想。


秦老推崇汾酒,是因为他深知,在汾酒“纯净”的背后,有诚实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和世界独特酿造技艺作强大支撑。


“纯净”是因为汾酒有创新精神。


早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杏花村人就发明了“甗”(中国最早的“甑桶”);1500年前,在中国酿造酒还处于浊酒水平的时代,杏花村人大胆变革,使用了复杂的“清酒”工艺,其代表产品“汾清酒”成为当时的国家名酒、宫廷御酒,此后杏花村人将干和技术、蒸馏技术应用到酒的酿造中,创造出了卓越的杏花村白酒生产工艺。


60年代的汾酒试点,则把汾酒的创新精神推向了一个产业层面的新高度。


image.png

▲1998年,秦含章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汾酒、竹叶青酒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纯净”是因为汾酒有开放精神。


千百年来,掌握了中国白酒技术密码的杏花村人,没有裹步不前,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将汾酒技术传播到了全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来自山西的酿酒师傅们因地制宜,把汾酒生产的一般规律跟当地的水土、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不同工艺特色的各种白酒,奠定了当今中国白酒产业的基本格局。


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行业的“汾老大”,汾酒都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总结告诉兄弟企业,这才才有了秦老为汾酒的题诗“万里银装压早春,四方结队学汾珍,三杯竹叶驰名久,五好杏花茁异新。”


我还记得,季克良老爷子曾经和我讲过,他曾7次到汾酒学习经验,记笔记就记了12本。


“纯净”是因为汾酒有专注精神。


杏花村遗址是一个从6000年前到3000年前没有中断的罕见遗址,而汾酒博物馆珍藏的,则主要是从3000年前到如今的后3000年历史,由此组成了汾酒文化6000年的传奇。


放眼中国,放眼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如汾酒一样,能够延绵6000年而不中断。也就是说,汾酒文化是6000年来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酒类品牌文化。


image.png

▲秦含章于1964年、2015年分别为汾酒(左)、竹叶青(右)题写的诗作。他在诗中写道:“万里银装压早春,四方结队学汾珍。三杯竹叶驰名久,五好杏花茁异新。


汾酒究竟好在哪里,会让秦老去向总理推荐?


就是因为汾酒的“纯净”,因为汾酒诚信、创新、开放、专注的精神文化特色。而秦老无疑就是文化汾酒的倡导者、传播者,“纯净”也成为了文化汾酒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向后一百年,不改初心、继续守望


以文化之力,汾酒已经在布局“看得见的未来”,着眼于未来一百年的发展建设。


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八大,则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召唤。


对于酒业,未来的一百年,是什么样子?


未来的一百年,是我们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文明空前回归的一百年。整个酒行业会进入产业极致化时代,汾酒会一如既往地秉承“报国、诚信、创新、开放、坚韧、儒雅”的中国酒魂精神,做行业的领军企业。


未来的一百年,是智能时代,是大数据、云计算的一百年。技术的革新和变化日新月异,新的智能革命也一定会为白酒产业带来新的动力。面向未来白酒新的发展周期,关乎汾酒集团未来战略发展的三个大问题,就是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全球化布局。


未来的一百年,是人类关注健康、更加理性饮酒的一百年。汾酒始终要做品质的坚守者,以“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致敬未来的一百年。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image.png


曾记得,在退休后的日子,秦老依旧笔耕不辍,他的书房只有七八平方米,一张旧式的大号书桌上堆满了密密麻麻的文稿,旁边靠墙的老式书架也被各类书籍文献塞得满满当当。


2000年,正是在这个书桌前,秦老独立完成5万余字的论文——《白酒春秋——中国蒸馏酒的演变及发展趋向》。


那一年,他93岁,视力已大不如前,于是将字号放得很大,以至于论文每页仅有数十字。也是这一年,秦老那本350万字的巨著《国产白酒的工艺技术和实验方法》问世。


我们每一位酒业人士都应该学习秦老,而对秦老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他的敬业精神,向上攀登,永不停歇,向着未来的一百年,前进。


秦老,一路走好!


来源:汾酒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