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人物访谈

李彦宏这14年

发行价27美元,开盘价66美元,IPO首日收盘于122.54美元,涨幅353.85%,市值达39.58亿美元。


这是14年前一只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情景,”这是一个奇迹“,当天不少业界人士感叹。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不仅首日涨幅创当时美国股市5年以来新高,其市值也创下中国公司在美上市最辉煌的记录。按当日收盘价计算,百度创始人兼CEO李彦宏身价超过9亿美元,迅速进入中国内地百富榜前10名。


这一年李彦宏37岁,成为最受追捧的互联网新星之一。并在此后很长时间里,他带领的百度也被认定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和标杆。


当时人们还无法预见,当百度走到上市的第十一年后,因“魏则西事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口碑危机,且公司的商业模式、价值观、未来发展,均不断受到质疑与挑战。2019年,百度遭遇了上市后的首次亏损。



百度上市十四周年,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市值虽然已经达到377亿美元,但却不足阿里、腾讯的十分之一。51岁的李彦宏,还能带领这家曾为中国互联网市值第一的企业再次崛起,绝地逢生吗?

01

盛世下的隐患


2015年10月,百度上市的第十年,李彦宏受邀参加央视节目《开讲啦》。在这场演讲中,他谈到早年留学美国,应聘教授助理时由于回答不专业,被对方询问“你在中国有电脑吗”,这一事件让他倍感屈辱,也激发了他对于未来的梦想。


彼时,47岁的李彦宏意气风发,他将这段回忆与美国时代广场循环播放的“祝贺百度上市十年”做对比,并强调,不必害怕挫折、被拒绝,“你会坚持下去,不跟风、不动摇一直到成功为止”。


直到当时,他仍是温文尔雅的百度掌门人、待人亲切的Robin Li。这场演讲结束后,有网友在知乎上将李彦宏与俞敏洪、马云等企业家相比,认为兼具北大毕业生和海归身份的李彦宏少了些苦情、多了些从容,“一举一动确实让人很舒服”。


image.png
李彦宏在《开讲啦》 


李彦宏的精英形象已经持续了十余年。


自创立百度以来,李彦宏在学生时期的优异成绩、在美国华尔街时研发的“超链分析技术”、以及归国后的创业经历,始终为人津津乐道。不仅如此,百度内部的诸多高管,也常常以专注、痴迷技术等精英形象备受关注。


例如“痴人俞军”。俞军是化工专业出身,却对搜索引擎极度着迷,因入行无门,遂在新浪论坛中以“搜索引擎9238”为网名,洋洋洒洒写下诸多见解分析,由此被百度产品市场总监王湛看到,并邀请其加入百度。


入职后的俞军,更是钟情于工作,其“常年睡办公室沙发”的形象也广为流传。很快,俞军做出的成绩受到了认可,成为公认的搜索领域高手。此时,俞军提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想法:如果将拥有共同兴趣的人聚集起来,互相交流,可以贡献更多网页上没有的信息——“百度贴吧”因而诞生。


这曾是百度最受关注的一款产品,而俞军也一度被视为中国最牛的产品经理之一,与腾讯的“微信之父”张小龙齐名。


上市后的第一个十年,这家公司经历了由新星走向巨头的一切风光。但人们在日后回顾时会发现,百度此后所遇危机的种种隐患,正暗藏在这辉煌之下。


其一是百度的根基。2001年,当互联网行业泡沫扑面而来,从事企业搜索的百度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困境,李彦宏毅然决定带领百度向个人搜索转型,并推出“竞价排名”。


有媒体报道称,当时众多董事和高管纷纷反对“竞价排名”,面对这一情景,儒雅的李彦宏罕见地暴怒,将手机朝桌子上摔去,表示如不实施,宁愿“把公司关闭了拉倒”。最终,在他力主之下,百度的竞价排名面市,挽救了公司当时的经营现状。


另一个细节则发生于2010年。彼时,谷歌宣布退出中国,百度营收随之大增,当年利润更是同比增长137%至35亿元,正是如日中天。


这一年冬天,李彦宏与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美国旧金山会面,探讨建立百度与Facebook的合资公司。当时扎克伯格强调了“信息流”的重要性,然而,这并未引起李彦宏的重视。


02

走下神坛


对于李彦宏来说,从“0差评精英”到众矢之的,只有一年。


问题爆发于2016年5月。彼时,魏则西事件爆发,铺天盖地的指责涌向百度,也同时引出了多年前李彦宏在推出“竞价排名”时定下的“搜索引擎三定律”:第一是相关性、第二是人气质量,第三条则是“自信心定律”,意为“谁对自己的网站更有信心,愿意付更多钱,谁就排在前面”。


事实上,更早以前,“竞价排名”的隐患也曾小范围爆发过。2008年,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有公关公司建议三鹿奶粉花费300万元购买百度服务,以控制负面消息,该建议被曝光后,无数指责指向了百度的“竞价排名”。


然而,先后两次舆论危机,并未促使李彦宏取消“竞价排名”。所有针对舆论危机的措施,都只解决了眼前问题:8年前,百度的处理方法是调整销售模式、开除相关负责人员;2016年,李彦宏选择了撤下所有军警系统医疗广告,将商业推广信息占比控制在30%以内,并加强对“商业推广”字样的标注强度。



尽管李彦宏在魏则西事件中撰写的公开信承认,对利润的念念不忘使公司“与用户渐行渐远”,然而,在后来接受《财经》采访时,李彦宏依然表示,对于用户来说,搜索结果是不是商业推广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结果有没有满足他的需求,“出于这种理念,我们一直没有把推广结果和自然搜索结果区分得那么清楚”。


很难判断,李彦宏之所以执着于竞价排名,究竟是理念上对这一模式的过度认可,还是利益上的无可奈何。


实际上长期以来,在百度内部,代表销售和商业化的力量与代表用户、产品的力量势均力敌。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百度先后诞生了贴吧、百科、空间、以及电商“有啊”、通讯工具“百度HI”等产品;然而自2009年起,由于“产品派”俞军、边江等高管相继离职,力量逐渐倾向于“销售派”,利润营收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从上至下,百度始终追捧竞价排名的原因不言而喻。


销售导向曾为百度带来了财务上的高光时刻。2011年3月,百度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年度财报,彼时公司市值达到460亿美元,超过腾讯,成为当时市值最高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或许可以设想,如果时代格局不变,凭借竞价排名与强劲的销售力,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百度将维持这种辉煌。只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格局再次被重塑。


李彦宏虽未忽略这一趋势,但正如他在2010年时并未重视扎克伯格提到的“信息流”的重要性一样,他过于执着于搜索,使他无法对新时代形成准确认知。在行业从PC端转向移动端的关键时刻,百度提出大力发展以搜索为核心的“手机百度”,希望垄断手机的“流量入口”。


对趋势的判断失误以及产品力的缺失,使百度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再未能推出明星产品,投资的91无线、糯米网等产品,也均无果。


直到魏则西事件爆发,百度在产品、模式、价值观等多方问题被爆出。一夜之间,百度形象尽塌,而李彦宏完美精英的标签也难再维持,自此之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夹杂着非议。

03

新轮回


自百度创立以来,由于高管变动频繁,业内始终流传着“铁打的百度,流水的高管”这一说法。


李彦宏曾在节目中透露,由于CTO刘建国离职、CFO王湛生意外身亡,2008年是他最困难的一年。


不过,那时的李彦宏可能还未预见到,此后,百度创立时的“七剑客”,除李彦宏和近期回归的崔姗姗外,其余均陆续离职。曾对百度影响颇大的高管如俞军、李明远、向海龙、陆奇等人,也尽数离开。


一批高管的轮换,往往也意味着公司风格的转变。


在2016年的舆论危机中,许多人怀念刘建国和俞军在任时的百度,某种程度上,那代表了百度的产品力时代。俞军不仅为百度带来了贴吧,也留下了著名的“PM12条”,其中颇受赞赏的几条包括:决定不做什么,往往比决定做什么更重要;用户是很难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户,而不是改变用户;任何没用的东西,对用户都是一种伤害。


刘建国和俞军先后于2008年、2009年离开百度,无人透露具体原因,在俞军走后,有人甚至评论说,李彦宏“损失了一半的百度”。


此后,随着百度将资源倾向于销售,市场和销售体系的员工晋升更快,向海龙逐渐浮出水面。加入百度后的第三年,向海龙胜任百度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三个月后晋升为百度公司销售副总裁,此后数年,其再升任百度高级副总裁,并担任百度搜索公司CEO。


image.png

百度前高级副总裁向海龙


在魏则西事件之后,李彦宏反思说,已经很久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创新的产品,百度“需要创新,这样大家对百度的不足,对百度的容忍程度就会高很多”。


这句话寓意着一个“新百度”的到来。2017年初,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加入百度,不久即宣布“百度将All in AI”,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人遗憾的是,大约一年以后,随着陆奇对百度的改革进入“深水区”,由于涉及多方利益,状况逐渐胶着,在陆奇加盟百度满6个季度时,他突然宣布了离职。


陆奇加盟后,向海龙曾由直接向李彦宏汇报,改为向陆奇汇报,陆、向二人的百度二号人物之争,也被视为百度的“旧搜索”与“新AI”之争。


陆奇的离开,并非意味着百度对AI战略的决心发生巨变。在时代变迁中,搜索终究无法持续承担营收增长的重任,在2019年第一季度,百度核心(Baidu Core,即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的组合)的的运营利润同比下降81%,净亏损3.27亿元,这是自百度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在宣布这一财务数据的同时,李彦宏在内部信中宣布,向海龙辞职,搜索公司转型为移动生态事业群组,由原百度公司副总裁,百度APP&信息流业务体系总负责人沈抖接任负责。


几乎没有任何报道提过,多年以来,百度高管的频繁离职,与李彦宏本人的性格、行事有何关系,但如今看来,这其中或有无法撇清的关系。有媒体报道显示,在最近一次高管集中离职后,百度正在寻找各个岗位的继任者。


身为掌门人的李彦宏再次回到原点。尽管在舆论危机和业绩压力下,这位51岁的创始人已经不复当年完美的精英形象,但他仍要带领百度继续走下去,为百度打开在AI和信息流方向上的突破口,努力捍卫着百度岌岌可危的“巨头”形象。


在今年7月3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当李彦宏被意外泼水后,他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文质彬彬的形象,在停顿了一阵后,他向台下的观众解释道,“AI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前行的决心不会改变。”


文中观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来源 | 全天候科技(iawtmt)文 | 姚心璐

免责声明:

我们重在分享,以上部分文字和图片均载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致敬。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