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观点

马云卸任 阿里发布“新六脉神剑”


9月10日晚,马云在55岁生日当天,宣布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昨天也是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当天,分散在全球的阿里人都回到杭州,为阿里巴巴,送上20周岁的生日祝福。


晚上6点,20岁的阿里巴巴公布了“新六脉神剑”,全面升级使命愿景价值观。


“新六脉神剑”由六句阿里“土话”组成:

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

因为信任,所以简单;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此时此刻,非我莫属;

认真生活,快乐工作。



晚上7时50左右,马云登台发言,正式宣布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没想到等了10年的这一天来得这么快,来得这么美好。

 

演讲中,马云一再哽咽。他说,


“世界上有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我想去折腾折腾。不当阿里巴巴董事长,不代表我退休,我自己觉得有很多事和地方我都想去尝试。”

 

“过了今天晚上,我就要开启新的生活。我希望换个江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再见。”


以下为马云卸任演讲全文:
真没想到这个时间点来得这么快。感谢所有人感谢这个伟大的城市。工作做得好,玩得好。我希望30年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精彩。

1

今年不是马云的退休

而是阿里制度传承的开始


15年以前,我们去思考制度。当时我们走访了很多公司,很多人的做法是,把公司交给下一代,或者职业经理人。
而在阿里巴巴,我们用文化、制度来保证公司的传承。这不是一个心血来潮。过去20年,阿里人从来没有害怕过。对未来,我们也从不害怕。
 
我们希望每年向阿里输出10年以上的阿里人。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学习我们这样的合伙人传承制度,至少要准备十年时间。
今天不是马云的退休,而是制度传承的开始。谢谢中国企业家所有的朋友,谢谢阿里的努力让我们有今天。谢谢大家。
 
今天的世界正在快速发展着,正在复杂地变化。这些变化不管你乐不乐意,它在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新技术引发的焦虑、环境恶化,都在释放一种信号,新的时代很快到来了。
 
今天所有烦恼、焦虑、困惑——我认为——是新时代来临前的阵痛。因为是技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越人类的想象。
这波技术革命,将使人类发生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5G、IOT、大数据,不能做到让别人更好,技术将毫无意义。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好。
如果过去20年是互联网公司的20年,那么未来30年,是用好互联网技术的30年。

2

今天的世界,要用阵痛去迎接变化

每个人都需要走出昨天的自己


所有的阵痛都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完成。每个人都需要走出昨天的自己。
 
你不仅仅要为自己着想,要为别人着想。20年来,我们相信这些,我们坚持这么做。你相信,我们更相信。
 
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运的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改革,我们这一代人马上要拥抱挑战、技术。
我们所有人,是横跨两个技术时代的人。工业时代的标准是要做大、做强。而21世纪,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组织和个人,你不应该做大和做强,你应该做好。善良是最强大的力量。这次变革是人类对自己的挑战。
 
过去20年,有人说马云你运气真好。阿里巴巴真厉害。
其实不对,阿里巴巴犯过的错不比任何一家公司少。但关键时刻我们做出过正确的选择。
阿里从20年前到现在,我们所有重大的决定,都跟钱无关。我们都在想投入的钱,是否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商业的决定很不容易,但价值观的选择更为痛苦。
过去20年,我们经常被怀疑、被挑战。甚至有人说,我们不知悔改。我们明明有很好的路要走,但是我们却选择了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
 
未来,我们不希望自己变成一家会赚钱的、平庸的公司。
我们的目标不是希望打败对手,而是希望自己在社会上,在世界,在老百姓用户面前,我们是一家好公司。
强大的公司不容易,但要做好公司更难。强公司是商业能力决定的,但好公司是担当、责任和善良。
过去20年的努力,阿里巴巴拥有最强大的技术、资产和人才。这是社会给我们的信任。我希望阿里人,感恩社会、信任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行动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惊喜。
未来20年,我们的责任是用好这些责任和技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柔软和温暖,中国的机会极其强大,很少有这样一个国家,一个省的人口大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人口。
内需将是解决未来经济的重要因素。内需起来,靠的是市场经济,而不是政府调控。中国的内需做得不好,阿里有责任;中国的内需做得好,跟阿里没有关系。
还有一个机会,是新全球化。世界在害怕中国,在害怕技术。
我们希望技术是善意的,我们希望技术给人带来的是希望,而不是绝望。我们希望阿里巴巴在未来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给世界带去机会。帮全世界的老百姓获得金融的支持。让全世界的货,能够货通天下。
技术的强大,阿里云、达摩院,阿里所有的技术人员,都在用自己的想象力给世界带来机会。
技术必须向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阿里人手上的资源,只有担当起这些真正的重要的事情,我们才能走102年。
 
只有担当102年的责任,我们才有可能赚102的钱。

3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后会有期


至于我自己,我把自己想得很明白。我去过格林威治天文台,在银河宇宙里,我没找到太阳、没有找到地球。在这个世界,we are nobody。人生不是你取得了什么,而是你经历了什么。
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不美好、不对的事情,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觉得要折腾折腾。
过去六年,我比原来都更忙。阿里巴巴只是我很多梦想中的一个。我自己觉得还很年轻,很多事情我都想折腾,教育环保公益,我一直在做。
过了今天晚上,我就要开启新的生活。不当这个董事长,我反而更忙了。
世界这么好、我这么爱热闹、机会这么多,哪里舍得这么年轻就退休离场。
我希望换个江湖,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谢谢大家。

来源 | 参考自钱江晚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

转自:首席文化官CCO

特别声明:本号为非营利性公众号,部分文字和美图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对原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无法及时联系到原作者,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