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文化案例

搞好集团文化融合 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首钢在搬迁调整实现伟大转型发展中,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背景下,文化是维系首钢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首钢在搞好集团文化融合过程中,坚持遵循“总部统领、整体协同、分层定位、各具特色”的指导原则,注重整合文化资源、实现融合再造,努力形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化格局,确保了首钢集团搬迁调整和战略转型的顺利进行,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推进集团文化融合的新道路。

一、搞好首钢集团文化融合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首钢搬迁调整、实现伟大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首钢的产业布局、产权结构、地域分布、体制机制、管控模式等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加强首钢集团文化融合,成为首钢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要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业多地”企业的文化融合。首钢总部在北京石景山,而首钢所属的京唐、迁钢、首秦、顺义等企业,都在不同的地区,都有着自身各具特色的文化,如何使总公司同各企业的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搞好“一业多地”的文化融合,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要解决好“一”和“多”的关系,也就是如何使首钢总公司的文化同多地各企业的文化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二是首钢多地各企业自身的文化如何有效地融合的问题;三是多地各企业如何让当地人接受首钢文化,如何使首钢人适应当地文化,在当地扎根发展,解决水土不服问题。

2、联合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近年来,首钢积极实施企业联合重组,相继同贵州水钢、山西长治钢铁公司、贵阳钢铁公司、新疆伊犁钢铁公司、吉林通钢等实现了联合重组。诸多企业重组的事实证明,企业重组的成败关键在于文化能否有效地融合。首钢文化要让联合重组等企业接受,迫切需要做好文化融合的工作。

3、改制企业的文化融合。近年来,首钢集团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108家,涉及职工和离退休人员6万多人,改制是为了创新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如何在首钢优秀传统文化继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对改制企业的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与重塑,以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现代企业新体制新机制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

4、合资企业的文化融合。像首钢控股公司合资控股的一些企业,虽然通过股份的形式走到了一起,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建设管理同一个企业,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两家的文化融合不是双方原有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必须对企业新文化进行一次务实的融合再造。

5、境外企业的文化融合。如在秘鲁、澳洲、美国等首钢的企业。经验告诉我们,要真正管理好这些企业,就必须进行文化融合。融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国别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最主要的是文化的碰撞和融合问题。

二、首钢集团文化融合的指导原则、基本思路、主要目标

集团文化具有战略性、主导性、整合性、包容性,是维系企业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纽带。首钢集团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总部统领、整体协同、分层定位、各具特色”。“总部统领”,就是要通过首钢集团总部对企业文化的整体规划和指导督查来统领全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要形成全集团的共同愿景、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品牌、企业作风等企业文化主导因素。“整体协同”,就是要在集团总部统领的架构下,在认同集团主体文化的基础上,首钢集团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自身实际,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协同联系,步调一致、共同推进、和谐发展。“分层定位”,就是在首钢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集团总部、各子公司、基层厂矿、车间班组等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定位和操作方法。“各具特色”,就是在体现首钢集团共同价值追求和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充分尊重集团各企业的历史传统、地域特征、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在“和而不同”中做到兼容并包、和谐发展,使首钢集团文化形成既统一规范、又各具特色的“大统一、小自主”的集团文化格局。  

首钢集团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科学系统地推进集团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总部统领、整体协同、分层定位、各具特色”的集团文化格局;不断强化首钢北京总部文化管理职能,牢固树立全集团“一盘棋”的大局意识;积极调动各种文化资源,加强各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推进集团文化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集团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使各企业在共同愿景目标的引领下,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相得益彰,形成首钢集团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和品牌竞争力。

首钢集团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推进各新建厂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首钢文化、地域文化和本企业实际相结合的多地特色文化;通过推进重组合资企业的文化建设,形成既体现首钢共同价值追求、又符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通过推进改制企业的文化建设,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企业文化。

三、首钢集团文化融合的主要做法

1、传承首钢优秀文化。首钢90年历史积淀的深厚文化内涵、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是首钢人无比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是推进首钢文化融合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首钢通过各种方式,弘扬优良传统,推进集团各单位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开展了以“继承光荣传统,弘扬首钢精神”为主题的庆祝首钢建厂9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了以“传承文化精髓、抒写创业新篇”为主题的月季园赏花会;制作了《石景山---铁色记忆》、《石景山下---大工业时代的中国记忆》、《情系首钢》、《蓝色之翼》大型电视纪录片,编写了《首钢史话》、《历史时刻---首钢九十年纪事》,出版了报告文学《曹妃甸》、《首钢大搬迁》等一系列作品,成为弘扬首钢文化、展现发展历程生动教材;在《首钢日报》上开辟“企业文化长廊”,组织召开首钢90年企业文化座谈会,在全集团组织开展了“首钢企业文化建设”专题研讨活动,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共同编写了《首钢企业文化(1919-2010)》一书,作为全集团干部职工了解首钢文化的教科书,有效地传承了首钢优秀文化,推进了文化融合。

2、以“三创”引领思想文化创新。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创新为引领,是推进文化融合的关键。近年来,首钢始终坚持以思想文化创新为先导,结合实际、找准载体、确定主旋律,一年一个主题,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创业。无论是首钢改制企业还是各地新建企业,无论是联合重组企业还是其他各类企业,都以“三创”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以“三创”为推进企业文化融合的主线。可以说,近年来,“三创”成为首钢集团人人焕发激情、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平台,成为完成战略转型期攻坚任务的动力源泉。正是以“三创”为主线的思想文化创新,在首钢集团文化融合中起到了有力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3着力推进新建企业文化融合。无论是迁钢、顺义还是首秦、京唐,除了要做好首钢文化同当地文化的融合外,这些新建企业的职工有老首钢人、有当地企业职工、有新招聘的大学生、还有外用工和协力工等,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在这种情况下,迁钢提出了建设“人和气顺”的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处理好与迁安当地的关系,加强同当地的文化沟通交流和融合。首秦公司提出了“激情创业,和谐发展”的企业口号,努力同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等方方面面搞好关系,成功地实现了同当地民营企业龙汇的合资合作,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这些新建企业在继承首钢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新型首钢文化,有效地引领和支撑了这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

4、重点推进重组企业文化融合。近年来,随着首钢联合重组工作的推进,首钢积极同重组企业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比如说,组织重组企业到首钢交流、探讨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等情况,请他们在宣传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与重组企业交流《首钢企业文化(19192011)》、《首钢企业文化培训系列教材》、《首钢学习创新发展》、《朱继民同志企业文化纵横谈》、《2012首钢企业文化手册》等资料,交流工作经验和工作计划;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载体,在重组企业成立报、台联合记者站,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重组企业的网站、报纸等也都纷纷宣传解读首钢总公司精神,其中《贵钢报》还专门开辟了《关注首钢文化》专栏等组织技能专家专场报告会、开展《技能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20121011日,《首钢新闻》实现七地联播,自此,首钢北京地区、京唐、迁钢、首秦、水钢、长钢、通钢、矿业五省七地的干部职工可以同时收看《首钢新闻》,开拓职工的视野,加强了不同地区职工的交流,有效推进了文化沟通、融合与发展。

5、切实搞好制度融合。制度融合是文化融合的保证。首钢与水钢重组后,首先启动了制度文化整合建设工作,从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管理、执行力、质量、创新、工艺流程、产品结构、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审查、整合与修订,最终重新规范各种管理制度,使水钢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首钢在对长钢的管理上,专门颁发了《关于对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过渡期的管理意见》。长钢为了做好与首钢的制度融合工作,各专业部门积极与总公司各对口单位交流对接。在视觉识别上,长钢从办公区到家属区,从办公用品、招待用品到幼儿园墙壁,随处可见首钢SG标识,强大的视觉效果将首钢长钢是一家的内容传遍千家万户。其它新首钢大家庭的成员也将“学习首钢文化,融入首钢制度”作为文化融合的重要工作。通钢主动学习首钢“三创”经验,借助首钢的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了自身企业文化与首钢文化的对接和融合,获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6、有效促进行为融合。在行为融合上,主要表现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条心、一股劲、一盘棋”。首钢党委、董事会、行政班子成员多次深入重组企业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大家意见,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彼此的认同。水钢公司通过参加了首钢“三创”会、企业文化交流会等多种会议,学习、借鉴总公司“三创”会经验,并围绕水钢管理、技术、党建、文化四个方面重点内容,开展了“三创六比”活动。首钢重组长钢后,总公司派到长钢的领导干部和技术服务团始终以尊重对方、帮助发展为前提,工作高效、严谨求实,不但将首钢的技术、管理经验带到长钢,更将首钢优秀企业文化带到长钢。同时,长钢也先后派出近百批、计1000多人次干部职工赴迁钢、京唐等对口学习、培训、参观。通过双方多种方式的交流,有效地促进了首钢同重组企业的行为融合。

四、首钢集团文化融合取得的主要成效

1、形成了思想文化共识。通过一系列的集团文化融合工作使首钢主流文化在重组企业中得到共识。在“相约新首钢”为主题的2010年首钢月季园赏花会上,长钢演出的山西快板讲述了从2009 年到2010年与首钢重组以来长钢取得的成绩和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反映了干部职工重组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实现更大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各重组企业纷纷表示,自从加盟首钢以来,深切感受到总公司及各部门的重视、支持和关爱,使得干部职工对总公司的感情与文化产生了高度的认同,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文化、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对接与融合,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共识。

2、提升了各企业的经济效益。文化融合使重组企业在总公司共同愿景的引领下,互相支持、互相补充、齐心协力、共同发展。重组企业将自身独具特色的精神与首钢精神融合在一起,用优秀文化引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钢与首钢重组前的2008年到2010年共亏损22.6亿元,重组之后,在钢铁行业盈利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2011年盈利5.1亿元。《中国冶金报》在首钢入主给水钢带来了什么》中写到:几年来,借助首钢总公司的强大实力,“十一五”期间,水钢提前完成500万吨钢配套建设任务,即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顺利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3、增强了首钢集团综合竞争力。有效的集团文化融合,为首钢转型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首钢不但没有因停产和搬迁而变小,反而在建设发展新基地的同时,先后联合重组了水钢、贵钢、长钢、伊钢、通钢,使首钢的产业规模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首钢集团钢产量达到3004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460亿元,集团协同效应显著,首次进入世界500强第325位,是北京市第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市属国有企业。2012年首钢再次进入世界500强,位列第295位。首钢在钢铁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非钢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04年以前整体亏损,到2011年全年实现利润达到20.9亿元。人才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从搬迁调整前的大量流失,到2008实现了“博士过百、硕士过千、本科过万”。首钢在北京地区获得了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站在了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的新起点。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