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品牌文化

金立手机的产品线覆盖策略

来自:互联网     时间:2013-01-09

  在中国群雄并起的国产手机市场上,金立手机已经从一匹黑马变成了头马。

  从2002年创立,到2003年就完成了研发建院、销售建网、品牌推广和占领市场等5件基础工作。再到2011年全球出货量超过2500万台,成为国内开放市场和海外ODM市场份额最大的中国自主品牌手机制造商。这家根植于深圳特区的企业,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中“深圳速度”的模板和草根型创业公司的典型。

  对常与围棋九段对弈并互有胜负的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立荣来说,他形容金立通信现在“中盘刚刚开始”。某种意义上,对大局、时局、格局的观察、谋划与抢先布局,是这位思考与行动力俱佳的青年与他的团队成功的关键。

  “一盘棋通常由布局、中盘和收官三阶段构成,对企业经营来说,抢占市场的前期准备工作是‘布局’,开始投入生产是‘中盘’,产品销售和品牌维护则是‘收官’。金立一路走来正如一盘棋局,品牌的塑造与维护就像棋局里面的收官,事关成败。和我下过棋的人都知道,我的‘收官’下得很漂亮。”他说。

  在诸侯争霸的国内手机市场上,刘立荣形容自己“没有对手,只有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在通信这个每隔几年便“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领域,榜样也是随时变化的。比如,刘立荣本人头几年非常看重诺基亚,而现在虽然也在看《乔布斯传》,但他表示,现在主要学习的榜样是三星。

  无论是三星还是诺基亚,一个共性是:都是当时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厂商,都是综合性、全覆盖产品线。这也是已经成为国产手机销售量第一的金立公司,与之类似之处。

  比如金立在2010年推出的“荷塘”系列手机以及2011年推出的智能手机,就是这种定位的反映。

  刘立荣如此解释了公司的产品线覆盖策略。“前期的产品比较男性化、商务型,缺乏年轻、时尚因素。荷塘系列就是希望覆盖的人群面更广一些,所以就带有年轻、时尚、音乐、娱乐的特点,定位更偏向女性。这个系列的推广在全国的影响不错,对品牌也有蛮好的提升。”

  但“荷塘”系列还是定位在传统的2G产品。2011年,金立开始全面布局智能手机。在2011年12月份推出了三款智能手机,销售供不应求。2012年1月马上会再推四款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产品线从针对商务人群的“天鉴”系列到针对年轻人群的“e-life”系列,会覆盖从入门级到旗舰型的全系列。

  这种基于创新的适应能力,是刘立荣认为的金立在国产手机厂商中能脱颖而出、迅速从挑战者成为领导者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他看来,这种基因正与苹果公司类似,更是向早期的诺基亚、现在的三星学习的重要因素。

  在采访过程中,兴起的刘立荣拿出自用的金立天鉴手机和iPhone4手机开始做比较。“拍照效果显示,我们的更好。”刘立荣说,“苹果开创了多点触控技术,把它应用到手机上,结合3G让手机体验互联网,通过手机这种社交很方便很舒服,但是现在,苹果已经落伍了。”

  作为行业竞争的参与者与观察者,刘立荣注意到,在苹果风光一时的同时,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也竞相追赶。到现在,像三星现在的产品可以说是全面超越了苹果。为什么?就是三星以后来者的身份,快速适应了市场的变化并不断高效率推出新产品,迅速抢占了市场。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刘立荣认为,首先在手机屏幕、内存、电池、摄像头等领域,三星集团都是世界第一的供应商。在做供应商的同时,三星手机在产业链上的垂直整合做得很好,推出来的手机类型是全面覆盖,产品从200多块钱到一万多块钱都有。

  “如果不做制造,尤其是核心制造,就很难管理好OEM产业以及产品的核心质量,也不会很好地去进行产业链上的资源整合,进而降低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集成创新以及公司对市场的敏感度把握。”刘立荣如此解释全产业链布局的重要性。

  而苹果一两年也就一款机器,只适合一类人群:“果粉”。苹果相当于发明了火药,发明了多点触控的技术,把手机完全改变了,在别人没跟上来之前赚了那么多钱也是应该的。但现在苹果还保持这种策略也许并不适当。

  虽然“妄言”苹果公司落伍于全球手机厂商发展的风潮,即使将全球手机出货量老大三星公司作为学习的榜样,但刘立荣深知,自己领导的金立手机仍不具备在全球范围内挑战这些国际巨头的实力与基础,而这也不影响他们在中国本土市场的雄心以及与某类产品正面竞争的可能。

  这就是他总结的另外两点成功的关键。“是否能够保持全员的激情?是否具备超越竞争对手的效率?”刘立荣一直强调公司内部运行上要像小公司的形式,保持初创公司的激情和灵活。但这样的文化与运营方式,也被许多人认为仍未摆脱山寨厂商的原色。

  刘立荣表示,如果说山寨是一个名词,我定性“山寨”就是效率,这一点我们一直保持得比较好。但是山寨那类公司毕竟规模小,金立却是一个挺庞大的公司。管理一万人的公司跟几十个人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如何让上万人的大公司,还始终保持创业公司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刘立荣觉得只能靠企业文化,再加上适当的机制、制度引导,“这样才能保持并成为长期的竞争力。三星的规模这么大,但三星也还是一个效率很高的企业。”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