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文化案例

三和文化与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国核电力院”)位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环保园”的新园区历经一年半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于2011年底具备办公条件。在新园区建设、特别是环境文化建设过程中,国核电力院始终坚持以国家核电三和文化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吸取借鉴国内外企业环境文化建设经验,形成了极具特色、富有内涵、员工认同、政府客户认可的环境文化。

总体说来,主要有两大方面、六小细节的特点:

一方面,是把握三和文化内涵,为我院新园区的总体设计,找到明确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主线,促使新园区在设计上实现传统和文化与现代审美观的有机结合。

1、在宏观设计方面体现三和文化内涵。

确立和坚持“运用三和文化、蕴涵三和文化、传播三和文化、诠释三和文化、践行三和文化”的总体思想,力求依托新园区环境的有形且有限的空间,传递三和文化的无形且无限的魅力。为此,在新园区环境的设计和建设上,我们确立了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讲人本,实践三和文化“崇和”的理念,高度关注员工工作的实际感受,从职工餐厅的设计到办公座椅的比选,都考虑周到,力争将新园区打造成为以人为本、和谐温馨、催人奋进、迸发激情的精神家园,

二是讲务实,实践三和文化“尚实”的精神,首要满足员工工作的基本需要,从施工质量的把关到办公区域的划分,都力求严谨,保障新园区内外功能空间的实用性。

三是讲节约,实践三和文化“精诚”的精神,全面掌控基础建设的成本支出,从材料的选购到家具的配备,都讲性价比,力争用最节约的办法,精打细算地把事情办好。

四是讲文化,实践三和文化“创想”的精神,适当设计园区环境的人文景观,从“三和石”的摆放到“和之歌”的上墙,都寓意人文,力求使新园区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从而促进员工人生境界、人文素养、审美标准、生活情趣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将新园区打造成为具备“出人才、出大师、出精品、出文化、出价值”的催化功能和美好前景的创业空间。

2、在中观设计方面体现三和文化内涵。

在建筑布局上。运用传统文化构思,将新园区设计为东、西两个区域,在现代审美基础上,融入中国文字独有的“凹凸”特征,整个布局相支相持、和谐融洽,“方”型构架中又有多重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力求在建筑中体现“以合为贵”的思想,集中展现和谐之美。

在楼宇区划上。实践“以合为贵”思想,做好建筑空间与实用需求相互间的对位资源整合,依托生产楼,合理划分了电源业务版块的工作空间,并根据实际需要,为电网院和勘测院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域。

在功能定位上。明确生产、科研、管理和服务四个方向,形成生产楼、管理楼、科研楼、培训中心、会议中心等功能区分,设置艺术中心、职工文化中心和企业展览馆,实现了园区功能的有机整合。

3、在微观设计方面体现三和文化内涵。

细到每一处人文景观的展示,小到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创意,都做到有设计、有意境、有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三和文化气息。

例如:在三和艺术中心展示的作品《三和印章》图幅,选取200余个分别用不同字体刻有“以核为先”、“以合为贵”、“以和为本”字样的印章,组成一幅图画,以印章集群的方式,展示三和文化核心理念。

例如:向公司司歌《和之歌》要创意,以核电厂的钢板和剪力钉为原材料,运用企业性格色彩,展示《和之歌》的五线谱,创生成为一幅集合三和意境、工业美感、艺术张力和色彩美学的壁画作品,在会议中心展示。

例如:专门设计和建设“岱园”,以泰山石和迎客松为主要元素构建园林,让员工铭记立足山东的五十年创业,见证国核电力院与山东院有限公司“既同根同源、又携手投身国家核电发展”的兄弟情深和事业情节。

另一方面,参悟三和文化意蕴,为我院新园区的图腾塑造,找到丰富的文化线索和创意源泉,促使新园区在观感上创生出多种形式的文化展示方案。

1、在“视觉”上展现三和文化魅力。

在建筑外观上。一方面,采用以简洁、大气的“直线”为主元素的设计风格,规避拖泥带水的视觉感受。另一方面,采用以中国红和能量橙为主、穿插北京城市色灰色的色彩方案,打造和而不同的视觉之美。

在室内色彩上。根据各楼宇的不同功能,选用内部装饰的个性化色彩方案,烘托出别样的环境氛围,实现功能定位与视觉语言的有机对接。管理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符合管理层和管理部门忠诚、使命、严谨、传承的角色要求;生产楼以“激情黄”为主色调,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富有雅致、活力、高效、创新气质的色彩空间。培训楼以“能量橙”为主色调,传递青春、时尚、活力、开放的风格,符合培训楼学习、创想、探索的功能定位。科研楼以“创想蓝”为主色调,符合科技研发工作者严谨、求索、突破、进步的角色性格。

在内部装饰上,制订《新园区室内三和文化展示方案》,展示三和文化理念20处、企业LOGO“六合之花”10处,在视觉上坚定地明确三和文化的统领地位。还将展示老照片100余幅、老图纸6张、老物件6组,如在财务部展示上世纪60年代使用过的算盘,在勘测院展示一组70年代勘测外野工作中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丰富视觉内容,宣扬企业历史,增强空间的历史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

在园林景观上。集中打造梅园、桃园、杏园、梨园、竹园、葡萄园和岱园7个景观带,立足三和文化,运用现代手法,以四季植被造林,以文脉典故造景,构建人性化的“绿色”工作场所,设计和展示人文景观15处,营造“季季有景、处处可观”的步移景换的效果,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

例如:在园区正门口的首要位置,设计和摆放“三和”石雕作用,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唱响三和文化。

例如:打造“拴马桩列”人文景观,一方面,传递“优先投资、人尽其才”的人才理念,表达愿聚千里马、协力奔前程的心境。另一方面,象征来自五湖四海的国核电力院人为共同的国家核电事业集结于此、安营扎寨,携手扎根北京、二次创业。

2、在“听觉”上展现三和文化魅力。

一方面,专门开设音乐鉴赏室,将以高雅音乐、传统音乐等为主,定期举办音乐沙龙活动,提高员工的人文素养,促进员工的兴趣交流。

另一方面,将依托“迎宾大道”,用好未来建设的音乐喷泉,制订《园区音乐播放方案》,在定期播放公司司歌及相关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根据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不同情况下的个性化需要,细化园区音乐播放预案,建立音乐档案库,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打造富有文化意蕴的园区听觉感受。

3、在“感觉”上展现三和文化魅力。

用好新园区环境的“场”,造好三和文化的“势”,依托新园区的各种空间、多重功能,把氛围营造起来,让员工参与进来,将感觉激发出来,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在“感同身受”中实现对三和文化 “心领神会”的效果,实现对日常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将依托三和艺术中心,创作题为《承诺》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将全体1000多名员工的指印作为素材,以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绘制,寓示我们投身国家核电事业、奉献电力发展、服务业主客户的承诺,让每一个人表达和感受以合为贵、精诚团结、创业北京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在展览馆的入口,展示三年前赴京创业时员工在济南的合影;在展览馆的出口,展示今天所有员工的笑脸,让大家感受创业北京近三年来的发展,感怀企业五十余年创业史,感悟以合为贵、以和为本的文化魅力。

例如:在创作主题为“创业历史年轮”的景观时,由各部门推介,收集136个第一批驻京创业员工代表的手印,将它们以青铜材质浇筑的方式来展示,上面嵌上九尊大石碾盘,让员工感受创业者们创新创造创业、勇敢改写历史、携手创造辉煌的激情与魄力。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