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观点

不容忽视!组织架构亟待重组的六大症状

一群人聚在一起,决定去干一件事,但是没人组织,没人管理,也没有明确的分工,所有人都乱哄哄的。这叫团伙,不叫团队,不管做什么都很难成功。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如果你的组织架构不完善,那么你就是一个团伙。

什么是组织架构?


企业组织架构是进行企业流程运转、部门设置及职能规划等最基本的结构依据,是一种决策权的划分体系以及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体系。


组织架构需要根据企业总目标,把企业管理要素配置在一定的方位上,确定其活动条件,规定其活动范围,形成相对稳定的科学的管理体系。


简单说就是你的公司,有没有明确的各部门分工,比如研发部、市场部、销售部、售后服务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管理部等等。


没有组织架构的企业将是一盘散沙,组织架构不合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正常运作,甚至导致企业经营的彻底失败。相反,适宜、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最大限度的释放企业的能量,使组织更好发挥协同效应,达到“1+1>2”的合理运营状态。


公司越大,组织架构的体系就越大。可能一个行政管理部,就要有很多不同的组,每个组又有很多人,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不同业务。比如华为有20万员工,核对考勤、查绩效、发工资、算奖金等,不是一个人能干完的。


当然小微企业,并不需要庞大且复杂的组织架构,全公司总共就20几个人,行政、财务、人力等这些方面的工作,一个人就全搞定了。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该有的职能必须有。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专门的人负责。


清晰完善的组织架构,不仅是体现公司的正规性,更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

 

blob.png


当组织出现六大症状时,就需要开始对组织结构进行认真的反思了。你会发现组织需要进行重组,必须提前对组织所必需的变革进行认真策划,然后迅速严格地予以实施。


01管理层级的增加

这是一个“坏组织”及其需要变革的最明显、最严重的症状。


这方面的原则是:管理层级越少,沟通路径就越短。必须坚决抵制任何增设管理层级的想法。


很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认真考虑目前掌握的所有情况后,得出“的确需要再增加一个层级”的结论。但是,这是最后的手段。


每新增一个层级,都会进一步阻碍相互理解,会在沟通中制造“噪声”,使信息失真,目标走样,并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每个层级的增加意味着又多出一重压力,同时也会引发惰性,产生摩擦,耗费成本。


02不断有人谈论“跨部门工作”

“跨部门”工作听起来很时髦,拥护者经常呼吁人们要有“互联思维或网络思维”。可悲的是,因为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我们才越来越需要这种思维。但这并不是令人开心的事。


互联思维的难度极大,只有极少数人能精通此道。即使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也不能让人快速掌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跨部门工作和网络思维都是难以克服的挑战。


因此,基本原则必定是截然不同的:只需极少量跨部门工作的组织,才是正常的组织。


03过多的人参加过多的会议

烦琐冗长的会议在许多组织中屡见不鲜,这也是组织出现问题的又一个明显的征兆,对此应加以重视。


组织需要的会议越来越多,这几乎成了一种自然法则。然而,这不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甚至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人们才会真正在会议中处理工作。实际工作都是在会前会后完成的。


这里也有一条明确的原则,它经常被误解,不过也正好说明其重要性。这条原则就是:要想取得成果,就需要尽量把人际交流的必要性降至最低。

 

blob.png


04人浮于事

有能力、能胜任且能够不受阻碍放手工作的员工,永远是组织中最富有生产力的资源。


如果一项任务总是让几个人忙碌,那么这个组织形式显然不是最适合组织需要的。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之后需要裁员,使优秀员工消极怠工,以及工作缓慢、效率低下,他们充其量也只能取得平庸的结果。


05协调人员与助理存在的必要性

每个组织都需要协调人员,当然,有些管理者确实需要助手来帮忙。但是,类似职位的数量必须始终控制在最小程度。协调人员和助理应当是例外的情况。其他无关的任何东西,都标志着组织具有不合理性。


06太多“杂七杂八”的工作

“杂七杂八”可不是一句好话,即使对于准备美味佳肴来说也是如此。这会对人们的工作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同时也是一种严重的组织问题。前面多次提到,理想的方式是使个人专注于某一项任务,而且是一项重大的任务。设计周到、组织合理的安排可以指引员工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去完成目标,而其他事情只会浪费时间、分散精力。


通常我们不必担心工作多样化的问题。即使是需要多个方面高度集中的工作,也会留有足够的余地,每天都带来足够的惊喜,使员工不觉得枯燥无聊。


相比之下,“杂七杂八”的工作使员工逃避绩效和责任,使他们无法完成最重要的事情—他们最需要从中获得激励和尊重,甚至还有满足感和快乐的事情:他们对这些看得见的结果引以为傲,并以此来获得同事和管理者的尊重。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组织架构是否完善、清晰,决定了是否具备生存的基础。如果组织出现一个或多个以上的症状,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反思了。


来源:科普咨询

本栏目所发表内容、图片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文章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著作权人告知及时删除。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