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集团】直面“寒冬”砥砺前行——矿业公司打好生存发展持久战综述
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价格继续一路下滑,从几年前曾突破200美元滚落至目前40美元左右。矿产行业也在经历黄金十年的辉煌后,一头跌入低谷深陷“寒冬”,大批实力不强的矿山纷纷倒下。
与国内大多数矿山企业一样,有着50多年建矿史的首钢矿业公司同样也面临着生死考验。
面对严峻形势,首钢矿山人没有退缩,他们宵衣旰食,顶风沐雪,一路攻坚克难。今年9月总公司党委对矿业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后,新班子统一思想,发扬优良传统,深入学习研讨,提出了“做精做强矿产主业、做深做专相关产业、做优做实社会公益事业、培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了现阶段“主业精干、非矿扭亏、公益减负、服务钢铁”的重点任务。围绕这一方向和目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保持昂扬斗志,在生存发展持久战中砥砺前行。
转变观念 着力破除惯性思维
在以往的十几年中,铁矿石一直是高盈利产品,在这种态势下,矿业公司一些厂矿和部门在生产、技术、设备、劳动、成本等方面,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高矿价下的管理思维。随着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且在低位运行已成为一种常态,矿业公司党委充分认识到高盈利下惯性思维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针对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今年4月份开始,部署开展了一场全员性“破除惯性思维”大讨论活动。
矿业公司各厂矿、处室迅速行动,召开班子会、专题会,对本单位、本专业大讨论活动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共明确讨论重点课题109项,有针对性地细化了讨论内容。同时,加强形势任务宣讲,进行广泛动员,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破除惯性思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参与到大讨论活动中来。活动中,各单位把查找惯性思维表现和案例作为工作重点,突出经济效益的主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累计查找分析案例765个。一方面,坚持边查边改,在优化生产组织、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杜绝浪费现象等方面迅速采取措施,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透过案例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对“哪些做法和认识与当前形势不适应,需要破除的旧观念和树立的新思维是什么,如何举一反三改进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深入讨论,鼓励广大职工以记名或匿名方式广泛参与、揭摆问题、直言见解。
通过层层查找、上下互动、相互启发、立行立改,矿业公司形成了“六破六树六推进”的共识,以此作为直面“寒冬”的应对之举。“六破六树六推进”,即破除“重计划执行、轻市场经营”的惯性思维,树立和增强“市场无情、适者生存”的意识,推进市场应变能力的提高;破除“重打产超产、轻经济运行”的惯性思维,树立和增强“生产是为了效益”的意识,推进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化;破除“重个别技术指标、轻综合效益指标”的惯性思维,树立和增强“经营核算”的意识,推进效益和成本指标的对标挖潜;破除“重设备可靠、轻成本投入”的惯性思维,树立和增强“状态维修、不过不欠”的意识,推进单位产品设备成本的降低;破除“重按部就班、轻组织变革”的惯性思维,树立和增强“人工成本”的意识,推进劳动效率的提高;破除“重流程、轻效果”的惯性思维,树立和增强“管理简明高效”的意识,推进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六破六树六推进”不但为矿业公司各单位主动适应铁矿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的新常态奠定了思想基础、方法基础,也促进了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水厂铁矿打破传统的设备到日历大修周期就必须大修的思维定势,根据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对今年到达日历大修周期的西排破碎机进行检测和分析论证,认为可以继续使用,通过加强日常巡检维护,还能再用一年,于是将大修周期由5年延长至6年,有效降低了维修成本。大石河铁矿将粗破机偏心套更换周期由3个月延长至5个月,节省备件费用7万元。
聚神聚智 全力开展挖潜增效
深挖潜力、降低成本是企业战胜困难的永恒主题。面对异常严峻的形势,矿业公司党委反复强调“不抱怨、不畏惧、不懈怠”,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聚神聚智,全力开展挖潜增效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求生存谋发展能力。
矿产主业强化经济运行。矿业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在各单位之间、各工序之间建立起市场压力层层传导机制,通过优化矿石产线结构、落实干选停产和选矿“两提两降”等措施,强化经济运行,推动挖潜增效工作深入开展。能源环保处在供电系统的经济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成功组织停运了水厂区1台3.15万KVA主变压器,每月基本电费减少70万元。大石河铁矿按照“转满谷期,优化平期,极限躲峰”的思路,适时启动纯夜班生产组织模式,到目前仅电费支出就降低了1200多万元。水厂铁矿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结合次矿入选合理调整选矿转车模式,强化躲峰限电组织,选矿综合电耗单位成本完成40.47元/吨精,减少电费支出2200万元。杏山铁矿为进一步降低设备使用成本,积极推进备件国产化。一方面对非设备厂家生产的总成备件实行比价直采,另一方面用替代和改造方式,扩大备件国产化项目。今年备件国产化计划92项,已实施73项,创效益114万元。运输部从小处着眼,细化《节能降耗管理办法》,通过压缩待机时间降油耗、清退外委车辆、自主完成球团翻车机大修等,可控费用支出实现较大幅度降低。
矿业公司水厂铁矿赵新民创新工作室成员正在修复矿车发动机马达,节约备件开支。
相关产业积极寻求突破。矿业公司相关产业各单位不等不靠,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努力提升转型发展求生存的能力。协力公司细化分解费用指标、完善可控成本管控流程,汽运油料消耗同比降低149万元,检修辅材消耗同比降低122万元。矿建公司本着“资金有保障、项目有利润”的市场开发原则,承接了伊钢公司综合管网、食堂屋面防水整治等项目,矿业外部市场项目签约金额达到7000多万元。电修公司通过开展“市场服务年”,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该单位箱变制作创新团队经过努力,获得了箱式变电站制作资质,研制的首台箱式变电站在水厂采场成功投入使用。机械厂通过降低峰谷比、优化冶炼配料方式降低冶炼成本等措施,超额完成增收节支任务。该厂皮带机学习团队创新攻关,提高了杏山卡特铲运机电缆拖轮耐磨层的质量,成功替代了进口备件。计控室积极推动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化技术向社会市场延伸,承揽了湘潭瑞通球团厂等4项外部市场项目,合同额1100余万元。地勘院在加大市场开发力度的同时,对每个项目按照降低10%以上标准倒推各项费用,实现直接成本降低11.3%。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打牢基础。矿业公司以尾砂、建筑砟等系列环保型建材产品为重点,努力开拓经济增长新领域。大石河铁矿加强磁尾、尾砂等产品生产销售组织,成立磁尾生产攻关小组,研究提高甩尾产率,使磁滑轮甩尾产量稳步提升,累计生产8.3万吨。首矿建材公司不断理顺现场发货秩序,尾砂销售完成8.3万吨,实现了稳步增长。水厂铁矿从5月份开始,对原尾砂生产系统进行改造,由以前的旋流器改为滚笼筛生产尾砂,提升了尾砂的质量,减缓了尾矿库的库容压力。7月份尾砂三系列投入生产,目前每月可生产尾砂3万吨。杏山铁矿新建的建筑砟生产线投入运行,实现销售36.4万吨。今年以来,矿业公司资源再利用产品销售完成93.8万吨,超计划1.08万吨。
后勤服务单位自觉加压,努力减负。物资公司发挥批量采购的优势,实现压价效益653万元;推进地采备件及部分进口油脂国产化,创造经济效益118万元。质检中心原料站创新团队对粗破料场金属料取样机取样头进行修旧利费攻关,年可节省外购费用10余万元。实业公司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费用管控能力,自行承担了物业小区监控系统的维修,节约维护费用14万元;发动职工进行种植养殖试验,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今年夏秋两季已供应食堂近5000斤。矿山医院积极扩展业务,鼓励临床、医技科室开发设备潜能,开展新项目,合理增加医疗收入。子弟学校、矿山街委等单位也牢固树立“少花一分钱,用好每分钱”的过紧日子意识,对日常维修、出差等可控费用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费用支出。
通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1—11月份,在铁矿石价格不断下跌的形势下,矿业公司与年初计划相比减亏16510万元。
深化改革 努力提高劳动效率
今年年初,按照总公司深化改革要求,矿业公司顺稳实现了球团、烧结业务的划出及运输部划入,多年球团、烧结、精矿粉三大产品变为精矿粉一种产品,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而队伍规模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由于矿价低迷,今年矿产主业已有部分生产点位停产或减产,出现富余人员;由于非矿产业经营十分艰难,还要依靠主业扶持、支撑;由于体制和历史原因,企业既管生产又管生活,负担十分沉重,这些都使得矿业公司的人工成本压力进一步凸显。解决机构不精干、岗位冗员,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效率势在必行。
首钢总公司对加快转型发展,提高劳动效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后,矿业公司从最大限度维护职工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深入摸底调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反复讨论修改,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提高劳动效率工作方案》,明确了提高劳动效率的五项措施,出台了《企业与职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实施细则》和《职工内部退岗休养实施细则》两项政策,下大力量精简机构压缩人员,推动劳动效率的提高。
提高劳动效率事关企业生死存亡,事关职工根本利益,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再困难的工作也得做。矿业公司各单位和部门按照总体部署,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协同推进工作落实。为了加强政策宣讲,统一思想认识,各部门、各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大力宣传首钢“两会”和矿业公司职代会精神,宣传矿业公司深化改革、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意义,深入细致宣讲矿业公司的相关政策,让职工全面了解掌握有关政策内容,由职工自主选择分流安置渠道。同时,在做好机构精简、人员分流、转岗培训的过程中,他们还着力统筹处理好机构设置与职能职责、人员配置与经营生产、转岗培训与在岗工作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衔接,确保经营生产安全顺稳和职工队伍稳定。目前,矿业公司机关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精简任务,管理人员减少30%,处室由20个精简到13个,科室由55个精简到39个。同时,通过落实“两项政策”及劳务工退出等措施,截至11月份,全公司用工总量累计减少2000多人。
提高劳动效率,不是简单地增加劳动强度或减少员工数量。在这项工作中,矿业公司各单位把为职工转型转岗提供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积极研究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千方百计为职工提供工作平台。运输部打破信号修理岗位按照国铁模式设置人员的惯例,优化倒班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大石河铁矿选矿区域执行纯夜班生产后,改进班组组合方式,减下来的人员组建综合班,参加车间日常的检修、清扫等工作,挖掘了人员潜力。在人员分流过程中,职工群众没有抱怨,主动找出路,岗位工干起了修理、清扫保洁,甚至养殖,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水厂铁矿干选车间生产序列4月份全面停机后,车间迅速对劳动组织模式进行调整,精简看护点位,组织部分富余人员承担了水厂铁矿相关重点工作。杏山铁矿动力作业区将-330米水泵房水泵工的职责与值班电工的职责组合在一起,减下来4名水泵工补充到-480米水泵房,保证劳务人员到期后的人力需求。机械厂铸造分厂针对过去“班组设置、生产班次一成不变,人员只专其一”等固有思维定式,通过整合班组设置、调整生产班次、合理调整岗位职责、精简非生产人员,培养“多面手”,最大限度用好现有人力。此外,矿业公司还把为股份公司服好务作为核心任务,积极接洽,为职工寻找工作机会,10月份,他们与股份公司联系,承揽了球团、烧结区域的皮带清扫维护工作,从富余人员中精挑细选了120名职工,用一个月的时间组织培训,进行军事化训练,确保工作干好。
雄关漫漫,矿业公司又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矿山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良的工作作风,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打赢这场生存发展持久战。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