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观点

对话金融丨财务数字化管理让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往往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所在。在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之下,一场由新一代信息技术引起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正在悄然发生。那么当财资管理和金融科技碰撞到一起,到底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本期《交行前行者》邀请到中国海大集团的财务总监杨少林为我们解答。

杨少林:财务数字化管理让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01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一家以水产饲料、水产苗种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型公司,海大集团所代表的农牧行业,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影响下迎来了比较大的机遇和挑战。杨少林分享道,“机遇对于海大而言,在于养殖技术和供应链金融”。


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化已经广泛应用于养殖生产技术环节。比如养殖车间的环控、温度、湿度的控制,还有疾病的防控。“在海大,我们比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养殖一万头母猪,工人不会超过40个人,这个水平基本上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这就是数字技术对我们养殖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提高效率,降低了成本”。


供应链金融领域,传统农村养殖户和农民的贷款,缺少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因此一直是农牧业的难题,而海大的解题之钥即是:“通过像我们海大这样的核心企业,让度比较优质的财务资源,然后通过互联网的技术,降低我们的贷款征信、授信、考察的成本,用优惠的贷款利率给到养殖户,这样的话能够支持农民致富”。


image.png
对话杨少林

在机遇来临的同时,挑战也接踵而至。杨少林认为,对于新技术的风险的考虑,可能就是系统的稳定性,比如我们的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大量的应用的时候,需要专门针对停电、系统崩溃等突发情况提供有效备案,“比如物联网的设备要有两套,所以这套坏了之后,另外一套就会启动”。


02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何方?


从育种、种植、饲料、养殖、屠宰、加工到食品,整个农业的链条极长,而海大在20余年的经营中,力争在这个链条之上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核心竞争力。“比如说我们的种苗,海大的种苗在全国做得非常好,也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基因技术在里头。还有一个就是生物制药的动保,我们的体量现在是全国之一,这块技术还是相当高的”。至于海大的主业饲料,据了解每年的增长比例是全行业最高的。

海大塑造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技术驱动,第二个是管理的体系化、精细化。海大坚定不移地在关键环节做出优势之后,再进入另外一个环节,这也造就了海大基于技术的各个链条的竞争优势。


03

独特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


海大管理模式的体系化和精细化,在财务管理创新上也有着突出表现,那就是海大独特的财务共享中心应用


image.png
独特的财务共享中心应用

第一个应用是让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变得高效。在海大,你可以通过系统来实现原本需要手工操作的账目报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业务去驱动财务,业务一旦发生了,我们通过系统的开发、设置,它就能够自动转化成我财务的记帐语言”。基于这种科技赋能财务,在海大400多家国内外公司中,财务人员基本不需要记帐,只要业务一发生就会马上记录下来,形成我们财务数据和报表。


第二个是资金管理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如银行的资金池、银企智联,还有一些安全技术,能够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的资金归集、资金支付和调拨的全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信息非常安全。“比如说资金池这种模式,它可以把分散在下面分子公司的各类帐户户头的资金,每天归集到集团总部,这样大大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财务的作用。”


04

财务科技正在加速崛起


资金管理、报表核算、供应链金融等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离不开银企合作。

杨少林分享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因为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特别是高速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有资金的注入,银行在里面承担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全国性银行中,海大选择了交通银行进行密切的合作,包括收款、付款、资金池、银企直联,还有工资的代发放等大量服务。

杨少林同时分享了他对供应链金融的思考,“供应链金融发展到现在其实都是以主办企业作为核心。原来最早供应链金融以银行作为核心,现在以主办企业作为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主办企业有大量的和上下游的真实的交易数据,都在我们数据库里在系统里面。基于真实交易背景来做供应链金融,它的安全性很高,坏账率,逾期率远远低于银行主导的这种模式。未来供应链一定要进入核心企业的真实的交易背景来做才是合理的。”

05

如何看到已知的未知


谈及近期大火的区块链,杨少林表示“区块链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就是从田间到餐桌,这个大的产业链条里面,我相信以后有很好的应用,这个应用就是在于保证食品安全方面可追溯。这个应用如果一旦达成的话,那么这个价值是很大的。”


然而,目前区块链应用的困难同样存在。


第一,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比较多,而且每个环节里面的参与者,都是比较分散、比较小型的,不是大型企业规范化的。


第二,农业资源分散,所以如果是从餐桌上某一条鱼要追溯到每个链条里面的生产的参与者,这个目前还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海大目前我们还是以饲料作为主业,饲料一年达到我们80%的水平,未来我们海大集团发展的战略一定会走上食品这个路,就是从田间到餐桌,我们一定会做这个大的链条”。


(公司机构业务部供稿)

来源:文化交行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网站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学习目的,无意剽窃和抄袭,若涉及版权问题或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