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交流 > 生活

稻盛和夫:活着,就要感谢



image.png



01



工作是万病良药


向困难的工作挑战,或者想要实现很高的目标,那么全身心投入工作是必需的。只有此时,懒得动弹的“神灵”才会出手相助,给你以解决问题的灵感。


我认为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可以克服种种困难和考验,让人生时来运转。


我们的人生由种种苦难构成。苦难既不是我们希望的,也不是我们招致的,然而意想不到的苦难却接踵而来。


苦难和不幸袭击我们,“翻弄”我们,我们就会怨恨自己的命运,甚至灰心丧气,为苦难所击垮。


然而工作却秘藏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克服严酷的命运,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回顾我自己的人生,这个真理洞若观火。


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物品制造项目,经验不可或缺,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以陶瓷制品为例,把原料的粉末搅拌混合,然后成型,再经高温烧结后完成。这一点只要学习,谁都能理解。




可是,粉末的搅拌混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不亲手操作,不经过辛苦体验,是绝对领会不到的。


如果是液体或气体,当然可以充分混合,可是粉末状的固体,究竟要搅拌到何种程度,才能称之为完全混合呢?这只有在经验的世界中才能体会到。


只有将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出色的技术开发和物品制造才能够实现。


当出现问题或是工作陷入困境时,应该认真地、虚心地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连续观察。


例如,在生产现场,用尽一切办法,材料利用率仍然不高,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类障碍。


这时候,应该从产品、机器到原材料、工夹具,观察整个工序中的每一个细节,用真诚的目光认真注视有关的现象。


如果产生不良品或有维护不佳的机器,我们就能听到它们的“哭泣声”。


产品能够反映出制作者的心地。心地粗糙的人制作出来的东西是粗糙的,心地细腻的人制造出来的东西是细腻的。


制造大量的产品,再从中选出合格品,抱这种想法,就不可能制作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产品的生产工艺完整无缺,在此基础上,全员集中精神,精心操作,不允许出现一个不良品。目标必须是每一个产品都完美无瑕。



02



今天胜过昨天

明天胜过今天


我们常认为,相同的工作,只要不厌其烦、努力去做就好。这是不对的。


拼命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这一点虽然重要,但仅仅这样还不够。绝不能漫不经心地重复相同的工作。


在各自的职场,全体人员都要不断钻研创新,孕育出新的、创造性的事物,提升附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取胜。


为此,在每天的工作中,要经常带着“为什么”的疑问,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这一点很重要。


不管什么工种、什么工作,都要相信有进一步改善改良的余地,“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反复钻研创新。


不满足于今天的工作,哪怕是微小的改善改良,都要积极去做,不断积累。


这样每个人的小小的创意改进积累起来,就能带来巨大的进步,就能提高企业的价值。


京瓷自创业之时,就非常重视独创性,从不模仿他人,一直凭借独特的技术与对手一决胜负。


其他公司不敢接手的产品订单,我们欣然接受,之后由全体员工拼命努力,创造出这种产品。随之也就确立并积蓄了一项项独创性的技术。


譬如,京瓷曾获得过大河内纪念生产特别奖、科学技术厅长官奖等奖项,而为京瓷带来巨大发展的多层封装技术的成功开发,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抱着不管怎样,也要成功的强烈的使命感,每天钻研创新,一步一步地积累,必将孕育出卓越的发明创造。


想要成就新的事业,首先应抱有“非这样不可”的梦想与希望,乐观地设定目标。这比什么都重要。


要开创新事业,要进行革新,如果顾虑重重,先在头脑里把事情想得太难,结果就不敢动手,当然也不会成功。凡事不着手干,就无从开始。


要相信自己具备无限的可能性,自己对自己说“我行,一定成功”。自我激励,乐观构思,振奋自己。


但到了制订计划的阶段,在保持“无论如何必须成功”的强烈意志的同时,对构想的具体内容却要悲观地审视,在什么地方可能出现什么障碍,要设想到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慎重地、细致地思考对策,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在实行的阶段,又要抱定无论如何非实现不可的决心,抱定“必然成功”的自信,积极、乐观、无所顾忌,勇往直前。


人往往愿意维持现状而不喜变革。但科学技术在进步,客户的期望、需求在变化,我们如果拘泥于过去,不进步,公司不仅不会发展,甚至连维持现状都不可能。我们必须预先察知客户的需求,不断创造新的价值。


所谓挑战,就是制定高目标,在否定现状的同时不断创造新事物。“挑战”一词听起来似乎勇猛而豪爽,但它意味着挑起战斗,在它的背后,必须有与困难正面对峙的勇气,必须有不辞任何劳苦的忍耐力,必须付出非凡的努力。


不要怕失败,尝试全新的事情。


在自己的人生和工作中,自己“想要这样”“想成为那样”,就是要具备很大的梦想和很高的目标,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拥有高目标的人,才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功。只追求低目标的人,所得亦低。



03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人们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我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之外,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1.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


在环境严酷、灼热的沙漠里,一年也会下几场雨。有些植物趁着这雨,很快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然后枯萎,生命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周。


它们在沙漠里顽强地生存,尽管生命短暂,为了留下子孙,只要有一点雨水,它们就要开花结果,把种子留在地表,以待来年下雨时再次发芽。


无论动物,还是植物,都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


“是的,我在努力工作。”


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2.只要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觉其苦


拼命工作是辛苦的事情,辛苦的事情要一天天持续下去,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让自己喜欢上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是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怎样努力都心甘情愿。


有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当然很好,但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幸运。一般的人都是为了生计而从事某项工作。


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做出努力,让自己去喜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努力了,喜欢上了自己的工作,接下来就好办了。




3.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


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思考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


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4.拼命工作可以磨炼灵魂


从早到晚辛勤劳作,就没有空闲。古话说:“小人闲居不为善。”人这种动物,一旦有了闲暇,就会动不正经的念头,干不正经的事。但如果忙忙碌碌、专注于工作,就不会有非分之想,没有时间考虑多余的东西了。


禅宗的和尚和修道的修行者们,在刻苦修行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灵魂。将心思集中到一点,抑制杂念狂想,不给它们作祟的空间,通过这样的修行,整理自己的心绪,磨炼自己的心志,造就纯粹而优秀的人格。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


虽然我们并不知晓自己被赋予了怎样的命运,但是,想好事,做好事,这种念头,这种实践,会形成一种力量,促使我们的命运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

04



要谦虚,不要骄傲


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我们常说,那个人的人格很高尚,意思是说,那个人的人格中具备了谦虚的美德。


“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也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中国有一句古话:“唯谦是福。”不谦虚就不能得到幸福,能得到幸福的人都很谦虚。“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05



要每天反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


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


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


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

待人是否亲切?

是否傲慢?

有没有卑怯的举止?

有没有自私的言行?


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处,哪怕只有一点点,也要改正。天天反省也能磨炼灵魂、提升人格。为了获得美好的人生,通过每天的反省,来磨炼自己的灵魂和心智是非常重要的。



06



活着,就要感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


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我活着,不,让我有活着的机会,我当然要表示感谢,这样我就会感受到幸福。”有了这样一颗能感受幸福的心,我就能活得更加滋润,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不要牢骚满腹,对现状要无条件地表示感谢,在此之上,再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奋斗。


首先,就“让我活着”这一点,向神表示感谢,向自己周围的一切说一声“谢谢”,我们要在“道谢”声中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都要表示感谢,这是最优先、最重要的。“谢谢您”“感谢您”,这样的话威力很大。它能将自己带进一个高尚的境界,也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好心情。


“谢谢”这个词是万能药。

07



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的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一直强调,世间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如果多做好事、善事,那么家人、家族有好报不必说,这种好报还会贯穿你的一生。


利他的行为,就是以亲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非常重要。因为,这种行为,一定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幸运。


我相信这个法则,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努力实践这个法则。多做好事,就能使命运朝着好的方向转变,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是我的信念。


一味地积善,就是说,为他人、为社会竭尽全力,这是使人生,也是使经营朝着更好的方向转变的唯一方法。


另一方面,也听过这样的事:真心帮助别人,结果反而自己倒霉。


比如说,为了帮朋友解脱困境,去充当他的贷款连带保证人,本以为做了善事,想不到出了麻烦,以至连自己的财产也丧失殆尽。


还有一种情况,朋友有困难开口借钱,你借给他了,他却迟迟不还,让你陷入困境。


“不是说善有善报吗?怎么我做善事却得到了恶报?”有人这么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对。


在那样的场合,只凭感情,只凭同情,就慷慨解囊,或当他的连带保证人,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曾对大家讲过,作为经营判断的基准之一,有“大善”和“小善”之分。


朋友手头紧,找上门求你帮忙,仅仅因为他来求你,你就同情他,不假思索就出钱相助,表面上看你是帮了他,实际上是害了他,使这位不负责任的朋友变得更不负责任。


他之所以债台高筑,原因在于此人做事马虎,花钱大手大脚,缺乏计划性。


如果你可怜他而借钱给他的话,反而会助长他那马虎和挥霍的坏习性。迁就朋友的不合理要求,这是“小善”,你关爱和同情他的方式不对,是帮他的倒忙,让他越陷越深。


真正的爱,是指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08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担心、烦恼、失败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过去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


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已经发生了的事既然无法改变,就干脆把它忘掉,将全部精力投入新的工作中去,这是最要紧的。


不管怎样失面子,都要拿出勇气正视现实,重整旗鼓。


做了对不起家人、朋友,对不起公司的坏事,让自己脸上无光,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在经过认真反省以后,就要鼓足勇气,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不要心灰意冷,总是痛苦个没完。


灾难的发生,是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孽的报应,如果没有殃及性命,到此为止的话,那反而是值得庆贺的事。


这样一想,摆脱烦恼,人就轻松了,可以将这事忘掉,转而在新的人生旅途上坚强、满怀希望地走下去。


对挫折和灾难抱持上述正面的态度,才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图片来源于网络,本网站的文章仅用于交流学习目的,无意剽窃和抄袭,若涉及版权问题或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