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创新文化

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现

来自: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时间:2013-01-23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全球最大建筑工程承包商、“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原为铁道兵第七师所属部队,兵改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物资贸易、宾馆旅游于一体的国有全资子公司,拥有公路工程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桥梁、路基、土石方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施工资质,现有正式员工2000余人,下辖45个工程项目、4个专业化公司、2个三星级酒店,企业资产总额近40亿元,年经营规模和施工能力双超50亿元,年缴纳各项税费超1个亿。六公司在二十七年发展历程中一直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来看待和推进,积极寻求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六公司因在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成绩突出、成果显著,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十一年被评为“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并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企业”和“福建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其经验和做法也被多次选为福建省乃至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和典型经验。

一、企业文化概况

六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是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而逐步产生和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六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不断创新再造的过程,它是在弘扬当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的铁道兵精神,集广大员工智慧,借鉴外来先进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在经历了孕育萌生、成长整合和创新再造三个阶段后渐成体系、形成特色的,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

1985-1995年,孕育萌生阶段是我们的创业时期。这一阶段,六公司人刚刚脱下戎装,携“令行禁止、一往无前”的军人气质和优良传统,抓住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商贸业并初涉工程建设领域,凸显了“自强自立、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这一阶段,公司不但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而且积累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社会资源,在福建培植出较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1996-2010年,成长整合阶段是我们的立业时期。这一阶段,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适时进行了以工程施工为主业的战略调整,整合重组资源,以“移山填海”的胆识和气魄,闯市场、揽工程、干项目,短短几年时间,即在福建乃至全国建筑市场异军突起,参与建设了福建省内绝大部分高速公路和铁路项目,承建了厦门海沧大桥、厦门环岛路跨海大桥、福州马尾互通立交桥、霞浦后港特大桥等一大批具有国内领先技术的标志性工程,并先后承建了北京、上海两大都市的10余个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这个时期的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日趋完善,管理者逐步有了文化的自觉意识,开始系统地思考企业文化的构建问题,并着手进行文化的挖掘、整理、归纳和建设工作,形成了“以德致远、以信惠通”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企业发展驶上快车道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公司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于2003年,承办了“中央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2009年,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四实’企业文化暨‘母子文化’创新研讨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华锐评价公司的企业文化有“难得的文化自觉、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功的文化整合、良好的文化养成、优秀的文化动作”。

2011年,创新再造阶段是我们的转型时期。2011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减速的影响,建筑市场发生了由“高峰”到“低谷”的骤然变化,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我们意识到新的形势背景下,企业必须要转型发展,必须要推动企业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内在品质和核心能力。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长发展的一种恒久动力支持系统,必须因应形势任务变化进行必要的创新和再造。这一时期,我们更加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创新意识的培育,特别注重创新机制建立,特别注重创新文化的构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将2011年定为六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再造的元年,大力推进公司创新文化的建设和完善。

二、培育文化创新意识,推进企业文化的系统重构

业发展过程中,六公司管理者注重培养职工的文化自觉意识,以创新理念为统领,以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载体,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为基本手段,为构建具有六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提供强劲的内发动力和强大的舆论支持。

1、创新整合CIS系统,奠定文化之基。我们在充分考虑历史渊源、行业特色、竞争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企业的内在文化基因,系统地进行CIS创新和完善,并在推进企业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三大系统“落地”时,格外注重达到三个“一致性”,即在各项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上表现出一致性,在员工行为体现上表现出一致性,在内外传播中的视觉形象上表现出一致性,确保了公司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具有统一的风格特征、统一的形象展示。我们在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发布的VI识别系统基础上,增添以 “  ” 为特色的视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规范,同时,统一出台细则,在制作内容、范围、材质上作明细参考意见,强力推行应用。

2011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减速的影响,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公司及时研判形势变化,深入调研、集思广益,适时提出了成系列、相配套的治企新理念,积极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我们明确了打造“四型”企业的发展新目标,即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技术领先、优势突出、专业发展的管理技术型企业;制度完善、机制健全、落实有力的执行型企业;品牌知名、理念共同、知行合一的文化型企业;团结奋进、协调发展、员工幸福的和谐型企业;提出了“三至”、“三争”发展新理念,即“至诚、至精、至远”和“争先、争优、争效”。至诚就是要视诚信为企业的操守,以诚信赢得满意,以诚信树立品牌。至精就是要视精品为企业的生命,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符合标准,尽善尽美。至远就是要志存高远,以战略的思维解决眼前的矛盾,切勿急功近利。“三争”理念则引导广大员工一切工作都要以争当先进典型、争做优秀模范,争创最大效益为目标和努力方向。确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要实施“三个转变”,即经营方式由“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管理模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经济运行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要求各级党组织的工作要切实做到服务于企业发展,服务于生产经营,服务于员工群众“三服务”。这些治企理念是对企业价值体系的新发展、新塑造,成为企业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的重要识别标志,也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此外,我们在CIS系统构建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在公司内部成立广告中心,依托内部集中、统一设计制作具有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内涵和VI系统的先天优势,不仅可以有效利用自有废旧周转材料降低成本投入,而且有利于VI系统的规范运用和价值理念的有机结合。

 2、创新推进载体建设,畅通文化之道。搭建开放性、多样性、长效性的建设载体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六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体系。一方面,注重创新主题教育活动,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多年来,我们对企业的年度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既形成了企业的特色,也形成了企业的历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企业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2011年以来,我们针对部分职工在困难形势面前出现思想波动的现象,不仅部署了“我与企业共荣辱齐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价值观、操守观、信誉观、发展观”系列教育,还深入开展了以“增信心、强活力、理思路、促发展”为主题,以“大讨论、大调研、大宣讲”为形式的巡回宣讲调研活动,向广大员工深入浅出地宣讲权力与责任、项目与公司、个人与企业、艰苦付出与岗位成才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成长成才的十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起到了稳定人心和思想导向的作用,疏导了职工情绪,为企业转型发展和化解员工心理困扰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努力方向。另一方面,我们坚持把职工文体活动的长期开展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每逢重大节日和有意义的纪念日,公司上下都要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公司每年职代会期间,都举办一台职工自编自演的文艺晚会,激励广大员工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投身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2009年,为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以“热爱祖国,唱响和谐”为主题,组织职工艺术团到全国各地8个片区的项目工地进行了“心系一线,情满金秋”慰问演出,产生巨大反响,成为当地的一件大喜事。去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深入开展了以“歌颂党、创先进、争优秀、促发展”为主题的“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召开一次表彰大会、举办一场文艺晚会、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开展一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举办一个党建创新成果展、配发一枚党员胸章”的“七个一”系列主题活动。此外,公司工团组织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时组织开展诸如“五四青年篮球联赛”、“国庆乒乓球联谊赛”、“中秋博饼”、“春节团拜”等特色主题活动,并经常性地举办职工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创作展。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3、创新抓好典型引领,培育文化土壤。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潜移默化、持续推进的长期工作,需在建设过程中精心培育先进典型,不断传播精神“火种”,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感染人、熏陶人、激励人。我们一方面实施样板工程,认真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适时组织召开了各种主题的现场推进会或经验交流会、文化建设工作会等会议,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同时,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的示范、辐射和传承作用。近年来,我们成功选树了一大批省市级劳模等先进典型,其中优秀的女农民工代表寇东兰的影响最为广泛,她的事迹在中国铁建系统巡回演讲,得到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和福建省妇联全面宣传推广,并作为优秀女职工代表参加了福建省妇女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并发言。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宣传普及工作,营造浓厚的文化建设氛围。公司所属各单位均能够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媒体、企业内外网站、《东南铁建》报纸、宣传橱窗、展板画册等宣传媒介,策划传播企业文化知识和企业文化建设动态及经验,并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使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普遍认同,自觉实践,规范统一。同时,我们摄制了一部党建宣传片和一部企业宣传片,新编印了《创世百年》、《党旗飘扬》等反映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画册,并成功承办了山西省企业文化建设观摩研讨会,向各界嘉宾充分展示了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

三、开展文化创新实践,推进企业文化的整合再造

2011年以来的形势突变,让六公司领导者意识到企业发展必须转型才有出路,而企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企业文化创新实践的有力支撑。我们通过扎实地开展文化创新再造,切实推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及整个组织体系的知识更新,使企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融入生产经营中心,推进管理体系创新。我们把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企业文化融入生产经营中心的核心任务,并把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与企业文化视为一种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机制”,企业文化是形成和建立机制的思想基础,并且通过制度和机制得到集中体现。另一方面,科学的制度和灵活的机制,直接作用于员工的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价值导向的作用。为此,我们立足自身实际,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突破了一些旧框框、旧机制,诸如:在经营承揽方面,推出了经营区域分工办法,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片把关,项目经理包片定项目定指标,使用外聘人员协作经营,形成了“全员经营、全域经营、全方位经营”的格局。由于谋划早、转型快,在建筑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去年以来,我们仍然在高速公路、市政、地铁等领域承揽工程20余项总额超60亿元。在建项目管理方面,我们推行了“在建项目区域管理”和“在建工程管理回访”制度,强化项目的管理、监控和资源调配工作,随时检查、掌握项目施工动态,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及潜在危机,保证了在建项目平稳有序推进。在成本管控方面,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彼此约束、互相监控、程序合理的自控体系,避免管理漏洞。进一步抓好对下指导价的严肃性,能核死的核死,能量化的量化。进一步规范物资设备联合招标采购、统一协调配发的管理程序。对劳务队伍的备案、审查、考核、准入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细化,规范劳务队伍的使用、管理。在组织机构、管理模式方面,我们本着精干、高效、统一、协调的原则,对机关职能部门设置和编制定员、工作职责进行调整、核定,确保机关的各项职能工作能上下对口对接;创新优化组织模式,用扁平化理念助推企业管理升级。公司新成立的盾构公司减少了管理层级,不设立机关而是作为项目的架子队,并采用按进度核算的工费承包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此外,我们还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组建公司VPN电信网络,提高沟通、管理效率,减少通信成本;对项目安全生产、信誉评价、队伍稳定实行月度综合评价,奖优罚劣;建立健全了项目信用评价激励办法、经费报销办法、资金调拨办法等等。

 2、激发文化管理功能,推进制度体系创新。没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就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而企业文化只有依托企业制度和规范体系,才能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实践过程。我们以创新制度文化为载体,以“管理规范、管理提升、管理增效”等系列活动为平台,在管理体系中赋予文化的灵魂和内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有效地规范员工和企业的行为,把企业管理提升到了新的水平。在推进文化制度创新方面,我们着力抓好了诚信文化、创新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环保文化、廉洁文化、执行文化等系列文化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使企业文化贯穿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例如:为了在企业管理中融入公司的执行文化,我们提出了治庸、治浮、治拖、治骄、治散、治奢的“六治”要求,强调“言必行,行必果”,做到“至诚”,在企业内部、公司上下讲求诚信,注重承诺兑现。对于赶工告急的项目,均要求项目党政主管领导与公司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层层考核,层层兑现。对于竞聘上岗的项目经理,均要求作出完成工程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效益、信誉等各项目标的书面承诺并公示。同时,还专门设立了督办科,指定专人负责督办工作,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3、建设“学习型企业”,推进学习体系创新。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我们围绕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围绕企业文化的传播、深入和升华,大力倡导争当“学习型员工”,在全公司形成了“人人崇尚学习、处处讲究学习、时时不忘学习”的文化氛围,切实提升了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引导职工确立了“全员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需求,开发不同的培训课程,编制不同的培训教材,用生动的企业故事来诠释和深化企业文化的内涵。例如,为系统解决基层党组织及党组织书记“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我们编制下发了《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操作手册》,为规范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一种范本。每年都坚持举办至少一期基层党建工作培训班,不管再忙都要召集基层党群干部回来“充电”,促进基层党群干部把理论知识、业务知识等学深、学精、学透、学活。我们不断创新学习机制,在公司上下组织开展了成立一个读书小组、制定一份读书计划、推荐一批重点书目、抓住一个学习典型等“十个一”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并以“职工书屋”建设、“送书下基层”、“推荐学习书目”、“员工拓展训练”等特色活动为载体,确保职工文化普及、观念更新和能力提升取得实效。我们全面推行了每月集中学习制度,不仅有“专家说”,邀请专家授课、观看多媒体电教片,还专门设立“自己讲”环节,由相关业务负责人自己备课在“职工大课堂”上课,传授知识、交流经验。同时,我们利用各种创建平台,加强对前沿科技成果的学习与研究,结合施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进行科研立项,为破解施工难题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专门召开了“十二五”科技规划研讨会,编印下发桥梁和隧道施工技术论文集,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和卢耀如前来指导并聘请担任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

我们在“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中重在破解难题,重在学以致用,重在改善职工心智模式,有效提高了职工在复杂形势下更新知识理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公司开展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每年均能收到30条以上的“金点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原创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了企业广开言路、员工献计献策的重要渠道。

四、共享文化创新成果,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企业的创新文化在施工一线得到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成果让广大职工群众和驻地百姓共享,是企业文化深植职工心田和社会文化土壤,实现真正落地生根的根本途径和根本衡量标准。

1、打造项目品牌,展示创新文化形象。项目文化是直接触摸市场脉搏的最具生命与活力的文化,是建筑企业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体现,是集中展示企业内涵与企业文化特征的重要窗口。我们将打造特色项目品牌作为企业文化深植落地的重要“着陆点”之一。一是在基层项目规范运用公司的企业识别三大系统,坚持建一流工程与创一流效益和谐一致,工程建设与维护生态和谐一致,建精品工程与与促进员工发展和谐一致。二是以先进文化为灵魂,完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项目的生产过程科学化、管理运作规范化、生活方式文明化、生活环境优美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佳化。在现场管理中,我们践行“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管理理念,注重以标准化展示现场形象,以标准化确保安全质量,以标准化赢得业主的信任。六公司是福建省高速公路项目全面推行“三个集中、两项准入”建设的先行者和倡导者,曾作为全省唯一一家施工企业参与编写了《福建省高速公路标准化施工指南》,并两度承办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观摩会。由于项目建设标准高、形象好,我们在厦门市政市场连续赢得几个议标工程的奖励,短短的两年时间在长沙地铁市场就由12亿多的工程起步,滚动拓展到3个项目10多亿元的经营规模。这些管理经验,得到了福建省领导的高度关注,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志南到公司承建的项目进行考察后,要求将我们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向全省推广。三是用良好的信誉和实力树立六公司项目特色品牌。广大职工群众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铁道兵精神,在公司重难点工程突破中,总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处处体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项目党组织在最关键的时候总能够有针对性地牵头成立“青年突击队”和“党员先锋岗”,签订责任状,全面开展劳动竞赛,强攻硬上,确保工程进展取得大的突破。在福建经济建设“五大战役”中的“头号政治工程”渔平高速公路建设中,公司科学组织,大干快上,不仅将自身的竣工时间提前了15个月,而且还应省高指要求,无条件增援接管了其他单位工期严重滞后的关键工程,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突击完成产值近两个亿,确保了全线与平潭海峡大桥同步通车。在创誉守信上,我们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团结带领员工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保稳定,企业品牌信誉有较大提升。在福建省高速公路信誉评价中,公司连年保持了集团公司AA级信誉,公司在2010年也首获AA级信誉,2011年公司更是实现了在闽所有项目获得A级信誉的“大满贯”佳绩。 

2、关注企业民生,强化职工身份认同。我们将是否有助于改善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否有助于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是否有助于提高自己和家属的幸福指数,作为检验企业文化是否真正落地的重要指标。我们始终坚持“把员工当亲人”,大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确保员工收入平稳增长,福利逐年改善,认真落实“三不让”政策,每年坚持不懈地为员工办几件实事、好事。由于行业流动性大的特性,我们将解决员工的婚恋、住房问题视为人文关怀的第一抓手。为此,我们建立了单身青年联谊QQ群,与中国电信福州公司、福建省肿瘤医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联谊活动,千方百计牵线当“红娘”。同时,公司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想方设法盘活自有土地自建公租房,努力实现职工“居者有其屋”。我们始终高标准地推进“三线”建设,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实行农民工与企业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的“五同”做法,给予他们身份认同感和“家”的归宿感。湖南省委书记周强在公司的长沙地铁项目考察时,了解了我们的“五同”作法,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你们的先进文化”。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今年“五一”期间专程到公司福州地铁项目慰问一线职工时,也对公司在职工人文关怀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公司的“民生工程”、“三线建设”、“五同管理”等人文关怀行动,让企业文化真正实现落地,也成了企业的“活字”招牌。

    3、勇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社会效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实现形式,也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崇高的“着陆点”,更是我们作为央企与生俱来的基本责任和使命。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致力于将经营成果惠及一方,奉献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彰显六公司的责任国企形象。2010年以来,公司的社会贡献总额每年均将近3亿元,缴纳各项税费均突破1个亿。近几年,公司每年都要吸收100-200名高职、中专、技校生到各个工程项目顶岗实习,提供上万个农民工就业机会。我们在地方政府需要突击攻坚的关键时刻总是主动承担责任,被喻为既是“国家队”,又是福建“地方兵”。近两年,我们应地方政府要求,在参与突击抢工的泉厦高速扩建、厦漳高速扩建等一大批重难点工程项目的攻坚战中全面告捷,为地方交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在大灾大害面前,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自发地为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抢修公路、铁路,先后被授予福建省“支援交通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红十字会“人道荣誉奖”。此外,我们还将开展帮扶活动作为常态化的公益行动。例如,去年我们在龙岩武平革命老区发起了“春蕾计划”捐资助学行动,与特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今年,我们与福州市启智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了“心手相牵,爱满特教”捐资助学活动,带动社会对特教事业的关心与投入。我们还加强与地方各级团委、妇联及工会等组织的沟通联系,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和志愿服务活动,用责任和爱心推动了公司企业文化的深化和升华。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永恒追求之路,它不仅意味着一粒种子成长为大树,更体现了一棵大树对人类、对社会和谐的贡献与回报。所以,只要实现了企业文化的成功落地,无论面对怎样严峻的竞争环境,职工都会为了企业的发展同心同德、众志成城,而企业也一定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攀登。我们将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再造,以便更好地强化其价值导向作用和行为规范作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