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制造业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推动公司健康发展

来自: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时间:2013-01-23

 

公司长期来继承和发扬“蚂蚁啃骨头”精神光荣传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与时俱进精神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奋发有为,不断追求卓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内聚人心强素质、外塑形象创名牌,推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公司年销售收入从合资前的3000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0多亿元。2009年公司“蚂蚁啃骨头精神”被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60佳”称号,也多次被评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2011年公司“山宝”产品荣获首届“苏浙皖赣沪名牌产品50佳”称号,“山宝”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是中国机械500强企业。公司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协调发展,蝉联“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和“上海市文明单位”。

一、与时俱进,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1. “蚂蚁”精神,企业财富。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厂工人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建设勇挑重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出色完成国家重点任务,创造了“工件不动、落地加工、以小攻大、群蚁围攻”的机械加工方法,形成了“蚂蚁啃骨头”的企业精神。从此,“蚂蚁”精神成为工人团结拼搏、夺取胜利的旗帜,激励了工人建功立业创佳绩,锤炼了一支职工队伍。在1989年企业合资初期,我们向港方宣传“蚂蚁”精神的历史和功绩,双方达成共识,一致赞同将“蚂蚁”精神定为合资企业精神,并予以发扬。合资后,公司坚持不懈地动员组织职工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弘扬“蚂蚁”精神作贡献,取得了优异成绩。

2. 积极“扬弃”,开拓进取。 

公司在学习、吸纳国外先进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扬弃”,以与时俱进的姿态,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多次组织对“蚂蚁”精神进行大讨论。对传统的“蚂蚁”精神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注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内涵,赋予“蚂蚁”精神以艰苦创业、勤奋实干、知难而进、开拓创新、勇于攀登、积极奉献的具体内容。创新是“蚂蚁”精神的灵魂,继承光荣传统,弘扬“蚂蚁”精神,动员职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提高企业核心力上有新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小蚂蚁”啃大工件,现在“小蚂蚁”要闯大市场,“蚂蚁”精神在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激励职工奋发有为。“蚂蚁”精神在“扬弃”中永葆青春。

3. 建章立制,健全体系。

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先进企业文化的体系、机制,公司在开展卓越绩效管理中制订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首次将《企业文化构成和内容》列入企业标准,确立了文化建设在企业工作中的地位。《企业文化构成和内容》定义“蚂蚁啃骨头”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企业愿景、企业战略目标,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覆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公司深化了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发展的实践活动,用企业文化提升职工的品质、产品的品牌、公司的品位,发展创新型企业文化,营造有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文化、管理文化、质量文化、道德文化、团队文化、亲情文化。

二、提升素质,建设一流职工队伍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主体意识。

职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公司坚持突出主体,发动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组织开展企业精神大讨论、新时期企业理念大讨论,搭建全员参与的平台,吸引全员参与,增强职工主体意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面对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历史性的机遇,公司在企业内组织开展“如何看待合资合作项目”大讨论,从文化融合、体制机制、职工发展等方面,发动干部、群众集思广益,用集体智慧编制好《合作共赢、共创未来》的宣传手册,用集体的力量来保证重大项目的实施。

2. 坚持教育培训 ,提高文化技能。

按不同层次规划培训重点,按不同基础设置相应课程,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抓培训,开展创学习型组织活动。通过请老师上门培训与送出去培训相结合,保证每个职工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每年有接受一次培训的机会,以提高各类职工的科学文化、岗位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职工队伍保证。创新晋级形式,公司组织“山宝杯”技能大赛,激励一线工人学文化、学技术,走岗位成才之路。

3. 坚持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公司积极搭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主题竞赛活动,坚持在实践活动中锤炼队伍,不断推进工作、提高本领、造就人才。公司动员职工弘扬“蚂蚁”精神,围绕主体工作和中心任务,组织和动员职工瞄准市场开拓、改革攻坚、新品开发、生产攻关、降本增效、管理攻难等重点难点,群策群力,弘扬“蚂蚁”精神攻难关、打硬仗、创效益、夺胜利,在风口浪尖中经受锻炼,不断提高职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弘扬先进典型,注重榜样示范,创新激励机制,公司深入开展“外学李斌、内学刘海珊”的群众性学先进活动,营造奋发向上的氛围,涌现了全国劳模刘海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者----冒德华等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三.创新管理,发展企业文化成果

1. 开展追求卓越活动,增强企业管理效能。

公司实施GB/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确定了15个过程的约160个关键绩效指标,每年还对KPI目标值作调整。将公司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目标,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和业绩指标;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统计技术构建卓越绩效信息平台,及时、准确地测量、分析、评价这些指标,发现改进机会,为公司管理提供决策。公司以卓越绩效的手段,对实现经济工作目标起到了有效的监测控制和促进作用。公司荣获“上海市质量管理奖”和“上海市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2. 深化创建工作,创新管理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创建市文明单位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在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党委提出了创新管理文化的概念。在创建文明单位过程中,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创建工作的始终。一是按照新版的“上海市文明单位创建管理规定”,围绕创建目标,提出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运作思路;二是结合推行精益生产管理,指导2个分厂开展创生产管理样板的工作,使创建工作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管理风格、管理文化;三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使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对传统文化注入新元素,请专家指导,重新进行策划,抓好企业形象设计、视觉识别,优化CIS系统;五是提升软环境的层次,使硬件设施与软件配套相和谐。通过创建活动创新管理文化,提升管理水平,推进精细化管理、精益生产。

3. 抓好质量意识,提升质量文化。

为了企业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追求卓越绩效,党委提出了提升质量文化的概念。在公司整体工作大质量的概念上,坚持市场最大化,大力实施做强做优的主战略,协调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公司不断增强全员广义的质量意识,既重视实物质量,又重视软件质量,牢固确立“质量不好一切等于零”的观念;在开放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文化交融激荡,使质量观念、质量标准同国际接轨,提升质量水平;在培育良好质量习惯的同时,制度措施多管齐下,不断推进运行质量持续改进、不断激励广大员工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奋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 发展知识产权 ,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自主创新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新产品开发中形成了公司科技创新的路线,即:市场依托—提出预案—检索对标—论证立项—组织攻关—虚拟制造—申请专利—申请制订国家行业标准。已申请专利150多件,已有一半以上通过授权,增强了公司核心技术的法律保护力度。公司被评为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成为第三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公司加强品牌建设,着力于“山宝”扩大知晓面、提高美誉度,精心打造“山宝”品牌,积极用企业价值观作统领构建品牌,用技术创新理念开发新品充盈品牌、用自主创新理念夯实基础提升品牌,用“学习型团队”理念提高队伍素质支撑品牌。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保护“山宝”商标,维护“山宝”合法权益。“

5. 抓好凝聚力工作,培育亲情文化。

在建设和谐企业的课题中,党委提出了培养亲情文化的理念。公司关心和重视解决员工的“三个最”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发动各级组织关心员工、帮助员工、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深化凝聚力工程,以事业凝聚(山宝事业、山宝前景)、目标凝聚(发展规则、发展目标)、情感凝聚(亲情、友情、同志之间)、待遇凝聚(适当待遇留人)、环境凝聚(气氛、人气、文化等),组织凝聚(信任、依靠、追求,包括生产组织等)来凝聚人心。坚持每年公司为5060岁员工集体过生日制度,并邀请家属参加,已坚持了14个年头;班子成员带头与困难员工结对帮困,落实好帮困工作;在员工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分级负责,坚持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慰抚;如去年底,一名出差在外的技术人员的家属被骗去巨款,痛不欲生,公司领导立即派一名副总经理会同工会领导上门慰问,并立即召回这名职工,让他回来陪伴妻子,同时公司领导带头,部门员工积极参加,组织捐款,用亲情、友情去温暖受害者的心,使这个家庭度过了难关。

为实现“在未来五年内,成为世界中端市场上最大的破碎筛分设备供应商”这样一个宏伟的愿景,我们要进一步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先进企业文化的引领、引导作用,写好新合资公司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