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玉柴集团】玉柴:产品创新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来自:玉柴集团     时间:2016-03-10


    

      当前,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下,广西玉柴仍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虽然产销量出现了下滑,但是产销量继续稳居行业榜首,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为什么玉柴拥有如此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日前,在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时,他道出了其中奥秘,“企业要度过寒冬,必须要靠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为企业在新形势下找到市场突破口,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得靠技术创新。靠创新才能带来乘数效应、催生化学反应。”晏平说。


  眼下许多制造企业面临寒冬,玉柴发动机市场份额却在提升,还搭上国家智能制造的“首趟专列”,靠什么?“咬定创新不放松。”晏平说。前些年发动机“高温开锅”问题悬而未决,玉柴公开“悬赏”,激发全体研发人员攻关,三次改型,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谁能想到,一个主力机型,支撑了企业10多年的高速发展。”


  现如今,随着国内外发动机排放等级的不断提高、国际行业巨头的涌入,我国内燃机行业进入了关键的发展阶段,行业不断洗牌、竞争加剧,不少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晏平说,简单的技术创新已经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特别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客户对发动机的绿色环保、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制造技术、研发体系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全面支撑。


  为保持企业发展,玉柴再次以产品创新来推动新市场领域的开拓。在过去,玉柴产品结构以车用发动机为主。“在车机市场我们占到很高的市场份额,‘天花板’效应已经凸显”,晏平说。随着我国打造海洋强国,以及长江经济带、广西西江经济带的开发,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领域有着较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把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板块作为新的战略板块。”


  “十二五”期间,玉柴从零开始,迎头赶上,加大了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的研发,组建了专门的研发所使玉柴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平台由原来11个拓展为25个,排量从1.4L延伸到131.95L,既拓展了平台,也扩大了产品排量,产品应用范围更广,企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长。


  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产品的大规模研发和投放为玉柴带来巨大效益。晏平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产品创新,2015年,玉柴船用发动机销量同比“十一五”增幅达156.8%。发电用发动机同比“十一五”增幅达315.3%。“十二五”期间总销量10万余台。经济效益同步增长,仅2015年,玉柴船舶发电用发动机产品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0亿元。


  产品创新带来市场的变化。这两年,玉柴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利用产品方面的技术优势,打开了国门。2015年,玉柴海外销量是历年来最高的一年。2016年年初,玉柴亮相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欧亚海事展,在玉柴展区,玉柴大功率船用发电机成为现场最受瞩目的机型,开幕首日,便收获了订单10余台,销售额达600万元人民币。整个展会期间,共签订意向订单超过60台。


  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产品的研发还带动了玉柴制造水平的提升,点燃了企业创新的激情,企业创新工作发生了系列的化学反应。制造技术方面,为保障产品创新顺利开展,玉柴和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展开战略合作,在3D打印、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玉柴“大中型发动机缸体数字化铸造车间”项目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专项。玉柴成为广西唯一入选企业,搭上了国家智能制造“首趟专列”。


  产品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提升高速大功率船舶及发电用发动机产品的技术优势。今年2月19日,玉柴联姻德国MTU推出高端大功率发动机,按照协议,玉柴将与MTU建设新工厂,共同开展研发,玉柴有望借此一步买入国际高端发动机领域,并借鉴德国工业4.0,有望探索出中国制造2025的新路径。


  为支撑产品创新,在过去五年,玉柴也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5%来支持产品研发,五年间在产品研发方面共投入了总计超过35亿元,累计推出的新品超50款,涵盖轻中重型发动机,以及新能源动力、船电动力等。巨大的投入保障了企业效益的增长。晏平说,近两年,玉柴的新品收益率均超过30%,且呈增长之势。


  一枝独放不是春。晏平认为,当前,我国中国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差距主要是整个制造体系的差距,玉柴要实现更大的突破,民族工业要全面复兴,还是需要国家加大对整个产业的扶持,针对关键的技术领域开展攻关,将核心技术掌握在民族工业的手中,才能最终实现整个民族工业的伟大的复兴。


  特别是针对国家即将发布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晏平认为,为满足国六排放法规要求,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尾气后处理系统都要升级,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积累和足够的考核验证,预计到国六排放标准实施阶段,国内自主品牌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尾气后处理系统的供应商的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牵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建议,政府对汽车行业进行重大产品升级政策性补贴,确保产品创新顺利进行。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