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工业集团】高建设在中航工业2013年度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航工业确定的“市场效益年”。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赵乐际同志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创建自己的品牌工程、品牌项目,带出人才团队、引领人才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林左鸣同志在峰会报告中也指出,要“通过开展市场效益年活动,提升企业素质,打造市场品牌,为当前效益提供支撑,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紧扣集团公司峰会要求,努力塑造人才品牌,为集团公司市场效益年做出贡献。
一、深刻认识塑造人才品牌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无论哪个企业,谁拥有强势品牌,谁就获得了保持战略领先的关键。对于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来说,塑造人才品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塑造人才品牌是应对人才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当前,随着世情、国情、企情的深刻变化,我们所面临的人才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从人才供求上看,人才结构性失衡仍将长期存在。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海外人才回归热潮、城镇化进程加快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人才总量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供过于求的状态。但是,人才总量虽然充裕,人才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却比较突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仍然稀缺。从人工成本上看,劳动力成本将长期处于上升状况。有研究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劳动力要素价格长期被严重低估。未来10年中国劳动力成本将处于上升阶段,廉价工资已很难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供给。有研究更是指出,中国正在迎来“刘易斯拐点”,数量化的人口红利已一去不复返了。从用工关系上看,劳动用工日益走向法制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矛盾多发期,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企。对于人才工作而言,就是要依法用工,依法管理,依法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也只有依法用工,企业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面对人才市场环境的诸多变化,只有通过塑造人才品牌,发挥人才品牌的聚合效应,“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才能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葆吸引力,立于不败之地。
(二)塑造人才品牌是贯彻落实国家人才政策的需要。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2009年3月,国家正式实施“千人计划”,奏响了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序曲。2010年4月,中央下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宏伟战略,吹响了中国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总号角,会后国家层面组织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实施方案陆续出炉。2012年9月出台的《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也称“万人计划”),面向国内各领域遴选1万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这对于统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创新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方向,要求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并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收入翻番的“收入倍增计划”。今年起,国资委还一改过去长期实施的“工效挂钩”管理,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近日,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新的指导性文件,对集团公司改革分配体系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以上利好政策和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需要我们通过塑造集团公司人才品牌以更好地做好承接和利用。
(三)塑造人才品牌是支撑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需要。2013年是集团公司推进董事会试点、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之年,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对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人力资源体制机制,工作模式、方法等和传统国企存在很大不同,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要以现代企业制度运作逻辑来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和改进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林左鸣董事长提出的“党组织民主选人,管理者高效用人”两权分离的重要思想,对处理好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者、经营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指明了路径,人力资源部门要自觉当好党组织民主选人的参谋,做好管理者高效用人的助手。2013年还是集团公司的“市场效益年”,集团公司各项业务要面向市场、提高效益、实现增值,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做好服务和支撑,要善于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和市场化的薪酬激励,在调控人力资源总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更加注重提高人员增长的质量促进现有人力资本增值。今年还是集团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重要一年,同样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支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只有通过塑造人才品牌,成为像苹果、微软一样因卓越人才而著称于世的企业,才能够服务好我们的任务目标,才能够承载屹立于世界航空工业强者之林的伟大使命。
(四)塑造人才品牌是推进人力资源转型升级、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去年的人力资源工作会上,我们提出了“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总任务和“人力资源工作科学化”的总要求,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同时我们也指出,如果说前三年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是解决“有无”的问题,之后就是要重点关注“好坏”的问题。从目前整个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现状看,“好”的地方还不够凸显,“坏”的地方还偶有发生。大家知道,实现人力资源转型升级,关键是实现人力资源工作的科学化。而塑造人才品牌,则是实现人力资源转型升级、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是总途径,它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在以往基础上做得更好,品质更上层楼,效益更上层楼。只有通过人才品牌建设,才能系统解决目前人力资源工作在市场化、国际化、职业化、制度化、信息化等方面的不足,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工作“好坏”问题。
(五)塑造人才品牌是弘扬罗阳精神、放大“罗阳效应”的需要。随着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中航工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鉴于行业特质和航空传统,我们取得巨大成绩的背后,站立着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而他们正是共和国航空工业的脊梁。罗阳同志的英年早逝,把一直在幕后的航空人推向了前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说:“罗阳同志秉持航空报国的志向,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英年早逝是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损失。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以罗阳为代表的航空人的精神情怀,已深深地感染、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罗阳效应”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品牌的价值,他已经成为集团公司人才工作的无形资产,为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航空、理解航空、支持航空、选择航空、奉献航空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全面把握塑造人才品牌的主要任务
根据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现状和内外部环境,集团公司塑造人才品牌的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
(一)以塑造卓越雇主品牌为追求,提升社会美誉度和职工自豪感
雇主品牌在我国是一个新鲜概念,它是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定位,包含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部分。有的研究学者把雇主品牌与产品品牌、公司品牌相并列,称之为“第三种品牌”。产品品牌、公司品牌直接针对市场客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销公司产品、实现盈利。而雇主品牌直接针对职工或者潜在职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三种品牌都对公司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随着雇主品牌效应的显现,很多职业经理人的求职理念也逐渐从“寻找工作”转向“寻找优秀雇主”。而雇主品牌的价值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和重视,他们深知,良好的雇佣关系意味着商业上的更大回报,创建良好的雇主品牌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发展趋势。
塑造卓越雇主品牌,一方面要完善职工职业发展、教育培训、薪酬福利保障体系,对内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满意度。各单位要全面实施“长、家、匠”分离,以梯队建设为抓手,搭建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和人才成长机制;要不断建立完善科学的薪酬和绩效考核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职工的工作业绩,特别是要通过提供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留住核心、关键人才,避免人才在市场中流失;要加大对领导人员和一线骨干人员关心爱护力度,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要打造具有航空特色和企业特点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职工素质,不断提高职工归属感和满意度,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推进和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卓越雇主形象的宣传,对外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特别是在实施人才招聘时,通过高效、规范、专业化的操作流程,以及统一行动形成的规模效应,树立良好招聘形象。此外,通过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危机事件妥善处理等,提升雇主品牌隐性价值。这几年集团公司连续面向社会乃至海内外组织高管人员招聘,还统一组织了校园招聘,积极扩大招聘规模,为缓解国家就业压力做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社会的认可度;探索实施海外校园招聘,如中航工业商发走进海外校园,中航国际开展“非洲之夜”等活动,使卓越雇主形象走出国门,这些都是我们进行雇主形象宣传的有效方式。
(二)以塑造高端人才品牌为重点,助推人力资源转型升级
高端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核心和灵魂。有一流大师,才会有一流成果。特别在今天,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紧追世界航空一流,关键是打造高端人才队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高端人才品牌是人才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塑造高端人才品牌,需要统筹好三对关系,一是统筹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关系。要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长远来看,要围绕集团公司“十二五”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立足集团发展战略定位、产业布局特点,以人才总量和规模、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等为切入点,全面系统规划未来高端人才发展的目标和实施计划。要重点做好“四好”领导班子建设、领导人员管理,海外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国内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万人计划”的申报,院士的申报评选,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和首席技能专家评审管理,以及“70后、80后”年轻后备干部和技术领军人才后备选拔培养。同时,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宣传工作,发挥高端人才的品牌效应,既让金子发光发亮,又让这种光亮照耀更多人职业发展的路径,激发队伍整体活力,带动人力资源转型升级。今年峰会结束后,集团公司已相继授予杨伟、孙聪、唐长红3名同志“中航工业中青年自主创新领军人才”荣誉称号,并分别给予150万元重奖,也是基于这个考虑。二是统筹高端引领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人才队伍数量的多寡、整体素质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水平。因此,集团公司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特别注意高端引领与整体推进的结合,在注重扩张人才队伍数量、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人才质量、提升人才层次。截至目前,集团公司从业人员已经超过50万人,较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存在高端人才不足、人均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各单位要继续把保持合理人员规模、关注人力资源质量作为自身工作的改进方向,实现从以产业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领支撑产业的转变。三是统筹自身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关系。要以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完善已有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统筹抓好五支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与平台,充分运用市场手段配置人才资源,在市场中选人,选市场认可的人,制造“鲶鱼效应”,改善现有人才队伍结构。要妥善处理好自身培养与外部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既要为引进人才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帮助,也不要“招来女婿气走儿子”,两者不可偏废。
(三)以塑造优质人才工作品牌为途径,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科学化水平
品牌,要有“品”才能有“牌”,“品”要以品质为重。人才工作要勇于创新、提升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开创性、高投资回报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塑造优质人才工作品牌。
塑造优质人才工作品牌,首先要把既有的优质工作形式利用好,作用发挥好,效果评估好。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在人才工作诸多领域进行了开拓创新,分类分层开展了一些重点工作,这些工作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产生了无形的效益,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比如针对领导班子建设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针对人才职业发展的“长、家、匠”分离,针对高端人才的首席专家评审管理,针对年轻后备人才培养的“幼狮计划”、“青干班”,针对人才教育培训的“中航大学”品牌,针对集团自身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千人计划”,针对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的“一报告两评议”,针对人才激励的年薪制、绩效薪酬体系和中长期激励措施,还有针对集团公司品牌宣传和扩大人才队伍影响力的“百名院士航空行”等活动。下一步要把这些已经取得显著效果、得到成功检验的优质工作品牌继续应用好,从市场观、客户观的角度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效果评估,确保优质工作在不断丰富内涵、不断修整完善中持续发挥品牌效应。此外,要积极谋划新的工作品牌。随着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工作的变化和调整,以及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要不断拓展、谋划人才工作,以满足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比如,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根据国内外一流企业的成功实践和集团公司领导人员管理的自身实际,在领导人员管理中引入并实施“领导力工程”,虽然我们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如构建高管人员素质模型、高潜质人才引进、深入开展领导人员岗位交流等,但从集团公司领导力开发总体上看,其系统性设计、创新性和方式方法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次实施领导力工程,就是要成体系地推进领导力建设,通过构建模型、盘点评估、发展提升、延展应用四个环节,建立切实有效的以领导人员选用、班子配置、后备建设、考核评价为核心的领导力应用体系,不断提升个体领导力、团队领导力、组织领导力,进而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发展力,为集团公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最近领导力工程实施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不久后将正式启动这项工作。
(四)以提高人才工作效益为目标,服务市场效益年
在市场效益年中,提高人才工作效益,就是通过优质高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用最佳的人力投入来实现对企业效益的最大支撑。
提高人才工作效益,开源节流是主要办法,在“开源”方面,要根据集团公司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组织机构设置,厘清职责、定岗定编,提升机构设置管理的科学性,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总部与所属单位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从而提高集团整体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要围绕发展选好人、用好人,为事业配备合适的人才。要在满足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正、负激励力度,推进薪酬激励差异化,使薪酬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运用精神激励,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提高人力资源价值创造能力。要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宏观管理,完善教育培训效果评估,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节流”方面,要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根据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需要,研究制订劳动用工指导意见,指导各单位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合理控制用工总量,优化人员结构,使其与单位发展战略及经济效益相匹配。要加强人工成本管理,实现人工成本和经济效益相匹配,实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的持续改善。
三、集团人力资源工作者要在塑造人才品牌工作中积极作为
塑造人才品牌,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源工作者不断提高自我素质能力的过程。集团公司各级人力资源工作者要以塑造人才品牌为己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一,树立品牌意识。意识引领行动,有了品牌意识,才能自觉创建品牌。一是品牌创建意识。“愚笨的商人卖产品,聪明的商人卖牌子”,人力资源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和认同塑造人才品牌的重要性,自觉把“开展工作”向“创建品牌”看齐。刚才4家单位做的经验交流,虽然没有提出品牌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具备品牌的基础。今后各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以塑造人才品牌为思考点和出发点,创造品牌效应,提高工作效益,推动战略落地,努力营造集团公司人才品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二是品牌使用意识。品牌“以用为本”,使用是关键,只有通过展示,才能提高大家对品牌的认知。如,在集团公司品牌使用推广上,我们要求各级单位实现“VI标识”六统一;还在世博会期间借力世博会品牌,在各类宣传上标注自己是“世博会航空馆建馆企业”,这都是人才品牌建设需要借鉴的。三是品牌保护意识。品牌发挥效用的前提是它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公众评价。树立一个好品牌不容易,但毁掉一个好品牌却是很容易的事。前几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品牌短时间倾覆就是其自身质量问题造成的。人才品牌同样需要保护,集团公司现有的人才品牌要注重质量,做到国内最优;正在探索的人才品牌要体现特色,立足长远,脚踏实地。要特别注重法制化和信息化下的舆情管理,学会做好品牌危机公关处理。
第二,提升品牌塑造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人力资源工作者要塑造人才品牌,必须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提高塑造品牌的能力,打造自身品牌。要善于遵循规律,在遵循人力资源工作规律的同时,认真研究品牌建设规律、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运行规律,在遵循规律中明确工作重点,进而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变革。要善于把握需求。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益是通过人力资源对企业整体运行质量,或者对一线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的效益影响体现的。所以,人力资源工作要善于分析和了解企业战略和其他职能部门对人力资源工作的需求,做好调查研究。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人力资源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也能够通过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不断提高大家对选人用人工作的满意度。要善于沟通营销。人力资源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营销技能,说服领导和员工“使用”人力资源工作的“产品”。同时人力资源部门要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有效沟通合作,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合作双方部门的效益,进而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更好地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第三,推动人才品牌持续创新。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不断创新人才品牌内涵,持续提高人才品牌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要在应对变革中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工作每天都要面对比过去成倍增长的信息,如何迅速分析这些信息,提高应变能力,及时创新拓展人才品牌,是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比如,在集团公司国际市场拓展和海外并购过程中,人力资源工作要切实根据被并购企业和所在国家实际,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积极应变,创新拓展,做好尽职调查和海外并购企业人员管理,形成人力资源跨国业务特色品牌。要在寻求特色中创新,品牌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差异化,要实现人才品牌价值最大化,就要通过创新来实现这种差异化。这几年,各级人力资源部门大力推进工作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成果不断涌现。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保守有余,开拓不足”、“模式单一,特色不够”等问题。必须要以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发散的思维,进一步创新人才品牌。要在把握机遇中创新,“神不至则事不举”,机遇总是垂青时刻准备着的人。人力资源工作者要学会在把握机遇中创新人才品牌,特别是要积极利用国家政策、重大契机解决实际问题。当前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利用国家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政策,借助国家大品牌,树立企业小品牌,更好地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集聚人才、提供支撑。
塑造人才品牌,是市场效益年在人力资源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持续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科学化水平、推进集团公司人力资源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奋发进取、真抓实干,推动人力资源工作迈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为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