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攀钢集团】炉火青春相映红——记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赵晓占

来自:攀钢集团     时间:2016-04-19


    4月15日下午,攀钢钒炼铁厂新3号高炉炉台上,随着白班副作业长赵晓占的指令,火红的铁水奔涌而出。霎时,铁花飞溅,火红映天。
         这样的场景,39岁的赵晓占已经历了12年。随着12年的炉火洗礼,赵晓占从一名北京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成长为优秀员工、青年岗位能手,2012年被授予鞍钢集团技术状元、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等称号,他已经从当初的“小树苗”逐渐成长为一名钢铁行业的佼佼者。
         了解赵晓占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中每每遇到难题时,他就喜欢刨根问底。尤其遇到特殊炉况,他更是加班学习如何处理和恢复,有时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有一次,他下了白班,刚从澡堂出来,听说高炉发生了恶性悬料事故。没有一丝犹豫,他立即换上工作服回到高炉,投入到炉况恢复工作中。他对各种调剂情况做好笔记,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
         有一段时间,作业区甲班生产形势较为被动,赵晓占主动提出到甲班担任倒班作业长。为了改变生产被动局面,他积极和职工交流,并针对炉前出铁节奏不好的症结,安排好铁次,尽最大努力按料批出尽渣铁,不仅为炉温控制和守风创造了条件,更让甲班的生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半年竞赛中获得了3个第一和3个第二的好成绩。
         “他不懂就问,不会就学,而且一学准会。”在许多“老炉前”眼里,赵晓占聪明好学。因为他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度,在多年的炉前实践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有一段时间,铁口炮泥质量变差,铁口工作状况不稳定,经常出现渣铁不尽的情况。对此,他从了解炮泥成分变化情况入手,总结铁口变化规律和特点,并和炉前组长认真探讨稳定铁口的方法。通过努力和不断实践,总结出根据炉温高低和波动幅度大小,控制铁口直径大小的方法,使铁口的工作状况明显改善,深度稳定,渣铁排放均匀。
         “由于物料结构发生变化后,原燃料质量不断变差,导致崩滑料较多,严重影响了高炉正常生产。”为迅速扭转炉况恶化局面,赵晓占经常利用下班时间翻阅专业书籍,积极和同事探讨查明炉况恶化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工作中勤看风口、勤看炉温,总结煤气在线监测和炉温波动的关系,很快掌握了炉况波动的原因和特点,并根据炉温和气流变化情况采用两种装料制度交替使用,保证中心和边缘气流发展,实现了高炉上下部调剂的匹配,炉况得到显著改善。
         因为工作特别出色,2015年,赵晓占被任命为新3号高炉作业区白班副作业长。他刚来到新3号高炉作业区不久,这个用于冶炼钒钛矿的大高炉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由于高炉进入炉龄后期,加之原燃料质量变差等因素,高炉炉况每况愈下,风口连续出现损坏,高炉生产陷入被动局面。
         赵晓占和作业区领导一心扑在高炉上,加班加点找原因,寻求突破途径。他们找来近期的调度板报,详细分析各项操作参数和高炉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完善炉内操作、适当提高炉温、发展边缘气流等措施,最终扭转了生产被动局面。经过两个多月的攻关,新3号高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逐渐优化,平均日产达到了4700吨以上,实现了均衡稳定生产。
         “当开口机哒哒转动的时候,我们用厚重的双手捅开一片曙光;当耀眼的铁水汩汩而出的时候,我们用踏实的脚步将铁河长度丈量。炼铁骄子的梦想,就是为了心中的炉火越来越旺……”在赵晓占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着这样一段饱含深情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见证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冶炼事业的执着追求。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