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3年1-2期

【特色实践】立足企业经营管理 把握文化建设之“道”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3-03-07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入企业文化理念以来,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形成广泛热潮,联想、华为、海尔等一批中国本土企业通过对企业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实施,实现了企业的跨越发展,快速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著名品牌。

但我们也要看到,历经30多年发展,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纷繁复杂,各种概念和工具层出不穷。要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尤其需要我们具备拨繁就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正如宇宙万物无一例外都是由几十种基本粒子产生一样,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这样朴素而关键的要点。因此,本文尝试以企业经营管理的视角,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实际经历,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关键核心等六方面,探寻企业文化建设“道”之所在:

 

企业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人

 

企业经营管理对象包括了人、财、物、时间、信息五大要素,这五个要素当中,“人”的要素管理始终是关键与核心。无论是管钱、管物,还是时间、信息的管理,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运用这些资源的人身上,“人”作为五大要素中唯一能追求自我实现、能自我管理的特殊要素,能否激发其积极性,有效发挥其潜能,将使企业的管理绩效及未来发展判若两极。

100多年前,以科学管理理论等为代表的美国式管理,强调技术、设备、方法、规章、组织结构和财务分析等硬要素,使美国企业日益强大。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战后的日本从废墟中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引来美国各界一片惊呼。通过深入分析,美国管理学界提出,日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发挥了目标、信念、价值观、文化等软要素作用,从而有效激发了员工潜力。随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在美国正式形成并广泛传播,美国企业再度重返世界巅峰,并成就了IBM、通用电气、谷歌等伟大的公司。

因此,企业文化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激发“人”的要素巨大潜力,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立足点。认清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清楚看到,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设计、家园文化建设、最佳雇主评比,乃至组织文艺晚会等等,毫无例外都是在围绕着这一点开展的。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理念

 

企业文化四个层面的划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是“理念文化”。纵观叱咤风云的成功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经营哲学,其中所蕴含的理念,可以来自管理层集体,也可以来自企业家个人,但绝不会是孤立思想片段的简单拼凑,而是完整的、相互融洽的体系。这些理念落实在财务、人力、研发、制造等环节上,就是成本意识、人才观、创新理念、安全理念、质量文化,每一点都凝聚了企业的经营智慧,共同形成企业的竞争力。

优秀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是企业自我修炼、自我反思的艰苦过程,需要我们直面曾经痛彻心扉的抉择、绝望中的奋力搏击、掌声和荣耀中的清醒,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价值理念体系搭建完成后,我们还要时时加以锤炼和创新,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提供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推动者——企业管理者

 

管理者是企业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直接掌控者、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具有影响企业运作轨迹的权威。一种理念和精神如果缺乏管理者倡导,仅仅是视而不见,就可使之无法得到弘扬。反过来说,有时仅仅是因为管理者个人的业余爱好,就推动整个单位热衷于开展类似活动,这都体现了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但有些管理者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简单的把企业文化工作交给宣传部门、党办。实际上,管理者既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也是企业文化的“牧师”,更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践行者”,管理者亲自参与、带头示范,才能更有效的带动全体员工。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流程制度

 

企业文化的传播路径丰富多彩,但从经营管理角度来说,流程制度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路径和载体。流程制度就像文化的框架,没有制度的硬约束,文化理念就会变成空话。而流程制度与文化理念相背离,则会极大阻碍文化理念落地。

其次,有了好的制度,我们还要关注有效执行。企业管理中制定了各种制度流程并要求员工遵守,而带头破坏制度流程的,却往往是管理者自己。如出现质量问题下级请示如何处理时,管理者大笔一挥,下不为例,然后照样销往市场。当制度可以视情况选择是否遵守时,实际上我们已经失去对核心价值理念的坚守。

 

企业文化的魅力体现——落实在行动上

 

有人认为,只要建设起漂亮的文化展厅,组织宏大、精彩的文艺表演,这就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体现了,难道企业文化的魅力真的就是这些吗?

200812,德汇国际广场因外来火源发生重大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其中商户损失将近7亿。德汇集团完全可选择依法破产,仅需承担有限责任,但商户只能得到15%-20%的赔偿。德汇集团毅然选择承担无限责任,“苦干三年,重建德汇”,并最终全额赔偿3096户商户的损失。抿心自问,当我们面对7亿元赔偿责任时,我们是否敢于挺身而出?德汇集团做到了,他们用行动践行了企业公民的责任,相比一些企业家面对困难的逃跑行为,德汇集团更令人感动和钦佩,这正是优秀文化的魅力所在。

因此,真正的优秀文化体现在行动中,蕴含在组织的工作中。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请把目光聚焦到行动上:落实“以人为本”,我们是否真正设身处地为每一位员工去考虑问题?践行“卓越的品质”,是否为了产量而让劣质品进入生产线?……文化核心竞争力绝非唾手可得的,而是要不断反省,并付出真正的努力去改变,百炼成金,才能铸就强大的力量源泉。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企业得发展、员工得好处

 

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企业文化建设是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我们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归根结底是让企业得发展,员工得好处。因为企业文化本质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管理效果,这本来就是应有的题中之意。

例如,神东煤炭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并以此为龙头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连年来百万吨死亡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2006年更达到百万吨死亡率为零。他们先后建成全国第一个亿吨级和2亿吨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累计生产原煤16亿吨,上缴税费达1000亿元。神东煤炭还重点提升全体员工的薪酬福利、安全指数、人居环境、职业发展等9大要素,并提出“让神东的采煤工人成为全国煤矿工人中最幸福的人。”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建设,带来神东煤炭的大发展,带给员工不仅是收入提升,更有工作环境、发展环境等重要的改善。

“企业得发展、员工得好处”是企业文化真正的生命力所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从小发展到大发展、跨越式发展,使员工从得小好处到得大好处,员工践行文化的热情将得到充分激发,企业文化也必然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反之,企业文化将不过是墙上空洞的标语,终将消失无踪。

结语

十八大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会文明进步的航标。”对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正是秉承“建设开放的国际化柳工”的文化理念,短短十年间,柳工的产品销往世界100多个国家,近2年增长速度达到近50%,全球布局已初具规模,成为柳工领先行业的重要实力。

因此,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发展的水分、阳光和沃土。展望全球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处处都能看到优秀文化的熠熠生辉。而一旦我们真正理解了企业文化的精髓,并有效运用到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将步入融会贯通的全新境界,即使所处行业不同、生产的产品不同、所在国家不同,优秀的文化管理,都能使企业经营管理做到如行云流水,企业运作卓有成效、员工奋发有为,实现企业跨越发展、打造百年长青基业必将指日可待!

                                 (作者为广西柳工集团企业文化办潘戡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