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3年1-2期

【特别策划】魂在中华,根在中交,特在海外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3-03-15

    

       杜胜熙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志,感谢会议给我这个机会介绍一下中国交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

中国交建在国际工程承包(含机械)市场具有长久的开发史和辉煌业绩,其所属中国港湾、中国路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从事对外承包业务的企业之一,三十余年来,足迹遍布亚非拉美80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成了澳门国际机场、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埃塞亚环城路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出口到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国际港机市场绝大多数份额。

截至20127月,中国交建及其所属企业在世界8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办事处、代表处、公司等机构等108家,项目工程部400余个。人员45308人,其中国内外派人员3481人。 

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中国交建及其所属企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外经济合作方针政策,继承发扬中国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认真为所在国人民提供优质产品、服务。尊重所在国人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遵守出国人员外事纪律,与所在国人民广交朋友、和谐相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创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我们在推进国际化经营跨文化管理方面,提出了“魂在中华,根在中交,特在海外”总思路,我们的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发扬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展现中国国有企业良好精神风貌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没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不会有中国企业驰名全球。中国交建在对外经营业务中,着力培养、发扬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以优良的产品,高质量的服务开拓国际市场,赢得了客户,赢得了人心。

上海振华重工以“让世界所有集装箱码头都有振华的产品在工作”为愿景,在积极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勇于创新,先后研制成功“双小车岸桥起重机”、“燃油改市电的场桥运载机”以及“全自动码头成套设备”等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敢于与世界大企业竞争,战胜一个个对手,把产品卖到世界80个国家地区,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世界名牌。当由上海振华重工制造的大型装备运抵起重机设计制造的故乡德国汉堡时,热情的德国人在港区沿岸竖起高音喇叭播放中国国歌,欢迎来自中国的客人。

中国港湾以“成为国际海事工程一体化服务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为愿景,充分发挥海事工程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努力为各国提供完备、优质的“交钥匙”工程。中东地区历来资金富裕,工程技术标准高,市场长期由欧美企业控制。中国港湾经过竞争,先后获得了并优质按期完成了沙特吉达红海门集装箱码头、扎瓦尔港集装箱码头建设。目前实施的卡塔尔多哈新港,是在平缓的沙丘上一次建成近8公里的海岸线,创世界筑港史新纪录。 

中国路桥坚持“筑路架桥,追求卓越”的企业宗旨,不但在亚非第三世界国家修建了条条“中国路”,架起了座座“中国桥”,而且勇敢挺进欧美市场,承建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上的泽蒙-伯尔察大桥,被誉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市场的名片。中国交建近年来组织翻译出版了中国桥梁、港口技术标准规范外文版,积极推动中国桥梁技术标准规范“走出去””,采用中国技术规范修建了印尼马都拉大桥、马来西亚槟城二桥,为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新路。同时也向美国、英国、挪威出口了多座钢桥,在世界发达国家竖起中国制造的品牌。

有什么样的产品,就反映了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一定要做高端、做精品,不能再在低端产业、简单劳务中混日子,更不能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中国企业一定要弘扬时代精神。一定要坚持科技创新,用富有科技含量、文化内涵的先进产品占领国际市场。这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基础,也是推进中外企业文化交流的基础。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外国人民和谐相处,全心全意为外国人民做好事

 

中国传统文化讲仁义、讲和谐,把修桥铺路看为积德行善之举。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代中交建设者援建亚非国家,贯彻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八项方针,真诚为受援国人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有很多的不同,其中一个就是有一个项目工程部,项目工程部是最基层组织,为完成建设任务在指定地点长期工作,不可避免要和周围发生更多的联系。中国交建要求驻外工程项目部,秉承“做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的企业理念,努力与项目部所在社区群众搞好关系,主动为周边群众做好事,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塔吉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公路穿越塔国北部山区,冬天大雪封山,公路历来不通。中国路桥的建设者们,一边修路,一边出动装备扫雪,保持公路畅通。山区的人民第一次知道冬天可以出门,公路畅通,都非常高兴。一位70多岁的老汉,走了70余公里,来到首都,告诉总统,“山里的路冬天也可以通行了,中国人做了件大好事”。以后,该国总统每逢见到来访的中国客人都要讲上这段故事,赞颂两国人民的友谊。

2008年巴西南部爆发洪灾,山洪冲下来的山石,树木淤积港口,影响救灾物资进港。正在附近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新海虎”等三艘疏浚船,接到港务当局求援指令后,迅速出动投入到疏浚航道的工作中,保证了救灾物资顺利进港,有力支持巴西政府抗洪救灾工作。港口部长感慨说到“在巴西遭遇灾难的时候,中国和我们同在”。

在中东北非地区,部落是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工程项目部积极主动和部落联系,力所能及帮助部落做修补街道,送水的等等的事情,求得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去年这一地区局势动荡,中国企业开始撤离,当时道路交通中断,撤离工作困难重重。是当地的部落组织人们群众及时伸出援手,出面协助我方员工撤离回国。埃及塞得港,远离首都开罗,当地部落长老派出向导,引领我方员工车队,绕路到达开罗机场  在利比亚班加西,我方员工撤离了,带不走的机械设备、营地设施委托当地长老代管。战争结束后,项目部代表回到班加西,看到的是,除了少量皮卡车被抢去打仗了,其他物品完好无缺。

中国人爱好和平,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能够相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会得到各国人民的理解尊重。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增进中外员工相互了解

 

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本国公民就业项目所在国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中国交建各项目部,把安排当地人就业作为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迪斯建筑公司是中国路桥控股企业,员工1600人,除95名中国外派人员外,其余均为当地员工。中国港湾承建的缅甸马德岛原油管道工程,70%的员工是缅甸人。

吸收当地人就业,搞好员工的教育培训是重要工作。各项目部采用中国企业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培育了大量符合工作需要的技工、班长、工段长。在安哥拉液化天然气码头项目部,中交四航局派出的电焊工陈章英,带了35个安哥拉徒弟,他们不但成为本项目部培养了技术骨干,就是离开项目部,也能找到称心的工作,陈章英被当地人称为“陈大姐”。中国港湾、中国路桥先后资助百余名非洲留学生到中国高等院校学习,为非洲培养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已经有大批的工程师和机械工程师加盟到公司。

尊重所在国人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境外中国企业时刻要注意的问题,也是避免文化冲突,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国交建各项目部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了一些办法,行之有效,例如在阿拉伯地区,为当地员工设置专门的浴室、礼拜厅。在斋月期间,不安排穆斯林员工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禁止中方员工用侮辱性词语称呼当地员工,杜绝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在一些时间观念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的地区,在安排工作时尽量留出提前量。对于一些懒散的员工,用体现承包制精神的工作制度要求他们,用我方员工的积极工作的精神影响他们,增进他们的时间观念。在外方重大节日、外籍员工生日按照中国的习惯举办联谊会,关心员工,增进了解,增进团结。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

 

中国企业到境外经营一定要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做到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由于我们的同志长期在国内工作,习惯国内的办事风格方式,初境外对当地法律环境不了解,极易闹出笑话或者问题来。这一方面,中国交建也有不少教训。例如,我们在中东某国做工程,同志们出于省钱目的,从国内带了一批小型工器具,按照我国的惯例,有出厂合格证,就可以使用。但按照该国法律,这些工器具一定要经过国际鉴定机构鉴定才能投入使用,为此还要付一笔相当可观的鉴定费用,自然受到我方抵制,这批工器具到工程结束也没有开箱使用。既给我们带来了经济损失,也给业主方留下坏印象。

中国交建近年来大力开展合规文化建设,编制了《海外合规经营风险控制制度汇编》,下发各企业执行。制定了法律建设五年规划,每年召开一次法律工作推进会,定期进行合同工作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育我们的外派人员,一定要以学习者的姿态,谦虚的态度,向所在国人民学习,克服动辄“我在国内就是这么干”的狭隘经验主义,教育员工向业主学习,持续改进自己的管理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广大的工程师都习惯于通过文字和文件来传递信息。

同时,改进对外宣传工作,积极宣传中国国企改革的新进展,新成果。不少国外客户,不了解国企近年改革情况,还认为国企是政府的附属物。我们的同志受惯性思维影响,把适合国内语境的言语搬到国外,生成了一些交流障碍。我们积极宣传中国国企已经改制成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是按照企业自身利益原则行事。获得了国外、外国友人的理解,同时也减少了政治障碍。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将国内工程项目部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运用到境外项目上,让员工从管理实践中,感受中国企业的先进文化。例如,“切块分包”的承包制度,“奖优罚劣”的薪酬制度,“竞优争先”的激励制度等。外籍员工不但接受,也感受到中国企业新的风格。

面向未来,中国交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打造世界一流建筑企业努力奋斗!

(本文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在“中外企业文化2012珠海峰会”上的发言)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