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视野】在“中外企业文化2012珠海峰会”上的主旨报告
胡平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原商业部部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
企业文化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
康乾盛世的时候,经济繁荣,GDP占世界的30%左右。从1840年以后到1980年这140年,我们处在被侵略和国内战乱和革命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西方说成是1980年,从1980年开始搞市场经济,搞改革开放,企业作为一个主体,走上重要的历史舞台,这方面的进步、贡献大家有目共睹。但是现在面临很多的问题,就是迫切性的挑战,我们入世到现在已经12年了,可是西方还不承认我们是市场经济国家,只有新西兰承认,其他大国都不承认。所以我们在世界竞争中面临困难和艰苦的挑战。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封锁对我们越来越严重,和我们打官司,制裁我们,这种例子太多了。
那么企业文化面临这种新的形势怎么办?在座的龙头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和体会,但是要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有立足之地,我看才刚刚开始。30年改革开放成绩很大,包括企业文化也做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出口紧张,西方的商品进来占领中国市场,他们的资本也进来,现在我们的石油资源是西方来勘探,英国石油公司进入了四川。中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相当部分是给人家加工的,贴牌生产的,用的是西方的原料,加工以后贴上外国的牌子出口了。
原因在于什么?就是从乾隆皇帝晚年拒绝开放,说中国地大物博,不需要跟外国做生意。一直到现在我们没有发言权。西方的海洋文明、世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都是15、16世纪以来西方制定的,它统治了世界的经济。所以说我们还没有进入海洋文明的时代。
所以,企业文化在这方面要突破,要取得发言权。有一些企业已经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国际上还是受认可的,一流的产品是定标准,二流的产品卖品牌,三流的产品卖劳动力,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看,我们绝大部分还是二流和三流的。参与国际制定标准的是少数的,国际上知名的品牌也不太多。所以企业文化面临这个历史竞争,要为中华民族写上光辉的一页,恐怕还是刚刚开始,任重道远。
文化经济一体化
我1989年提出商业文化的时候就说,孙悟空为什么斗不过米老鼠,孙悟空神通广大,大闹天宫,而米老鼠没有什么形象,但是世界上知道米老鼠的人远远超过孙悟空,其原因在于西方的经济和文化是一体化的,可是历史上,我们经济和文化是两张皮,文化是文化,经济是经济,两个融入不到一块去。我们古代的文化是为政治服务的,不是为了经济服务的。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五四运动也没有解决,毛泽东也没有解决。《新民主主义论》讲到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文化也是为政治服务的。一直到邓小平提出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把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拉近了。但是怎么解读?我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左手抓,右手也抓,你说哪一边是文化,哪一边是经济,不可分离。可是我们历史以来的思维方法就是分家的。
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就像老子说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是共生的,文化和经济是共生的。这个观点,在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慢慢的有所顿悟,但是实际行动上、体会上是否实际解决了文化、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我看好像还没有,还不够。我们企业文化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度怎么样,这个可以探讨。其实企业文化融合到经济活动,融入到员工的活动中,这才有软实力,才真正有生命力。西方早就理清了这个问题,我们1980年以后才刚刚开始,他们历史悠久,我们赶在后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
企业文化要走出去
企业文化要走出去,产品要走出去,服务要走出去,经营也要走出去,管理也要走出去。企业文化走出去,打个广告当然也是一种方法,但是现在西方认识我们中国文化才刚刚开始,很多人还停留在古代中国,现代中国怎么样?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从企业家来看就是产品要走出去,产品设计上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里面要有中国的文化元素,体现中国的文化元素。这是一个难题。有中国的自主的科学技术的知识产权,仅仅包装是中国制造,好像还不是太够,所以这个题目有待于大家很好的研究。
中国企业文化其实也出去了,五洲四海都有中国的产品、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员工、中国的设备,确实很有竞争力。我讲一个亲身的体会,80年代初,有个省政府曾经在阿根廷投资了一点钱,搞了个农场,派了县委书记去管理,带出了一批员工,最后搞了几年就垮了。什么原因呢?我们的管理模式还是中国国营农场的一套,到阿根廷站不住脚。当然现在大家的知识水平提高了,都懂得了,你走出去要懂得外国的法律,西方要制裁我们。阿根廷的农场垮掉了,但是员工留下来了,所以中国人在海外有很强的生命力,他们去干什么呢?当小贩、做豆腐、种菜,后来搞超市、搞购物中心,现在有几万人还在那个地方生活。国有农场的模式站不住脚,但是中国人很有生命力,他们都在那里发展起来了,所以走出去还是有可能的,还是有希望的。所以我们光使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是不行的,西方的市场经济的文化我们还没有完全学会。
以后企业要走出去,不仅是制造业走出去,传统的服务业要走出去,金融业也要走出去。新一代的服务业帮助制造业设计产品、策划营销、组织流通,这方面过去分割了,制造业是制造业,商业是商业,设计是设计部门的,没有融合在一起。现在的总部经济,现在外国也在做,现在有很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总部,总部为企业打开中国市场,现在外资企业在卖油条、卖稀饭,这就是融合中国的文化。走出去现在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课题。
企业文化要走进西方社会和家庭
中国的文化要走进去,要关心我们在国外企业的员工安全,关心当地的社会,走出去要尊重国外的宗教,有的企业在国家所在地办教堂,企业办教堂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非洲某个国家要做礼拜、做祷告,你不尊重这个传统行吗?不行,所以中国的企业文化要走到外国人的心中,特别是员工的心中、消费者的心中。这个课题很大,要好好的研究策划。
企业文化要创新、要提升
西方的企业文化很有成果,企业要关爱社会,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企业不是关起门来,我们要做公益事业、做好事,很多企业都开始这样做,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比如说十八大提出收入倍增计划,企业文化怎么办?企业文化要为企业员工收入倍增计划做一点事。我认为,倍增计划这个任务非常重。胡锦涛同志提出这个要求,对中国后两届中央政府是很大的压力,这个是否跟企业文化没有关系呢?我觉得不能这样讲。社会上的很多问题跟员工的家庭有关系。比如贵州有五个男孩子死在垃圾桶里面,我想有一部分肯定是员工的子女,家里有责任、学校有责任,企业是否也有一定的责任。有两个男孩逃学两个月了,家里居然都不知道。大家可能有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关企业什么事,但是从社会意识来看,是否企业也应该关心一下。类似的问题很多,企业文化要突破原来的领域,到一个新的境界去开拓新的任务,提升新的水平。企业文化在未来应该要有很强的使命感,要考虑员工与干部八小时之外的问题。关于企业文化,我们的视野要拓宽一点,面临新的课题不要回避。比如企业里面有违法乱纪的,现在网上曝光的信息非常多,大量的揭露了阴暗面,企业文化应该关心支持。
企业要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这个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十八大提出来两个目标,一个是在20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问题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如果中国的GDP要赶上美国的GDP,有人说2018年就可以了,中国人口很多,中国真正要强大起来,建国100周年还不够,要改革开放100周年。我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文化。孔老夫子已经走出去了,孔子学院已经有200多个,这个也很好。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八个字,一是继承,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融合,融合外来的文化,世界的文化。三是创新。四是超越。我们能否超越自身、超越历史、超越世界,这有待于我们发扬优秀的中国文化。现在提倡商业文化,满街都是商业文化,打开电视机里面也是商业文化,进入到商店里面去到处都是商业文化,但是这里面有多少中国的文化元素呢?我有一点茫然。要把中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方方面面,这个任务非常艰巨。现在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高兴得不得了,这个刚刚开始,说明外国人认识中国有一个限制,有语言上的障碍,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障碍。企业文化是文化和经济融合在一起,所以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孙悟空可能会打出去。我们要不落后于世界的潮流,又不丢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让新的东西出来,中国的文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进步才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宗,对得起我们的老百姓,幸福中国真正才可以到来。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