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集团】用职业使命守护生命之路——记2015年度首钢劳动模范、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主任祝振忠
这里是良知、血缘、人性汇合之处,是个体与世界、病痛与康复、生与死壮阔对抗的临时庇护所。在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没有人会被轻易放弃,都会经过急诊团队迅速得当的救治,再次站到新的人生起点上,抒写一段告别旧世界、迎接新纪元的生活史。在这个考验医院急诊处理能力,充满医生职业使命、责任与压力的地方,急诊科主任祝振忠率领着医院最有战斗力的精兵强将,始终坚守、奋战在救死扶伤最前线,时刻为患者提供及时、高效、优质的急救服务。
祝振忠(右一)对急诊患者进行诊治。
深深扎根急救一线
急诊救治工作极能凸显医生的判断、诊治功力。很多时候,不是医生的技不如人,而是那份“感觉”不对。面对急诊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尤其是患者如果已经处于神志不清、昏迷状态时,医生诊断必须快、准、稳,正确分辨、给予有效诊治。一位昏迷病人来诊,可能是脑病、肺病、心脏病,也可能是中毒、癫痫,还可能是低血压、低血糖,危急的病情需要急诊医生在第一时间内给予患者生命支持,同时要一边治疗一边检查、做出诊断。在做最后诊断之前,祝振忠早已凭着他的这份弥足珍贵的“感觉”,对患者的病情有了准确的判断——这就是他在多年急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急诊工作的特点,首要的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然后再根据病因治疗。一位急诊患者曾服用头孢类药物,被送到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时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小便失禁、血压不稳。祝振忠果断做出诊断,启动“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使其脱离了生命危险。
别看祝振忠个子不高,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但一走进急诊科便气场全开,手脚麻利,干脆利落。每当他出手展开急救工作时,其他急诊医护人员集中精力配合,患者家属凝神关注。很难把眼前这位朴素谦和的老资格急诊医生,和其专业领域里的赫赫头衔联系起来: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灾害救援分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急诊医师分会急性中毒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分会委员……
祝振忠今年52岁,籍贯湖北鄂州,1989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同年分配到首钢工作,这一干就是27年。1989年他在医院内科当医生,2002年被破格提拔,任重症监护科(ICU)的主任。他回忆说:“那时要学的东西太多,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最辛苦的三年,几乎没有休息日。”深静脉置管、有创监测、呼吸机应用及血液净化等操作技术,他边学边干,练就了过硬本领。2004年任心内科二病区主任,一手创造了北大首钢医院的CCU。2005年9月起,担任急诊科主任,此时的祝振忠,已经具备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才能。
在急诊科干了十多年,祝振忠坚信,高超精准的急救技术是从一线开始的:“如果一个急诊医生不亲自接诊病人,辨别每种临床症状表现,就永远学不到真东西。”抢救病人的时候,技术和心态都很重要。暴脾气的老年患者苏醒之后,试图一把抓掉氧气罩;醉酒呕吐且精神异常的中年患者,躁狂不已。面对各种各样的急诊病人,祝振忠从来不生气、不急躁,总是全力救治、耐心安抚。这种厚道亲和的性格受到病人、家属的好评。很多病人和家属离开急诊科后,有时路过医院,还特意进来看望祝振忠,聊上几句。祝振忠说:“医生站在病人的角度懂他、了解他的内心,病人就认你。”
如今在祝振忠的带领下,北大首钢医院急诊科队伍趋于稳定,虽然新一辈医生已经成熟起来,但他仍然每天尽心尽力地“泡”在急诊大厅。一次,遇到患者家属投诉,说拍了X光片后急诊医生看都没看一眼就开出了诊治方案。祝振忠耐心对患者家属解释:“不是我们的急诊医生不看片子,而是现在电脑都是联网的,患者拍完片子后,片子影像会在第一时间上传到医生办公室的电脑中。您放心,医生肯定是看了片子才给出的合适患者的诊治方案的。”家属听后仔细看了看祝振忠的工作胸牌,既释然又感到抱歉,连说:“你们医生辛苦了,谢谢!”随即开心而去。
在急诊科,只要是祝振忠经手的患者和家属,从身体到精神,从充满技术含量的抢救到一般性释疑,都会被他照顾到。对危重症患者,他更是义无反顾地全力抢救。对于普通急诊患者,他也会耐心细致地解答疑问,给予有效地治疗。精湛的技术、亲和的态度,让患者和家属极为感动。患者家属评价他:“没有架子,友好和善,有问必答,关心每个人。”
在急诊科已经忙了大半辈子的祝振忠依然忙碌着,有时血压高了,吃两粒药片缓解一下,纵然辛苦,却乐在其中,不愿停歇。在他看来,身为急诊医生,无论酷暑寒冬,清晨夜晚,只有在急难险重的医疗一线经受磨练考验,方能真正配得上急诊医师这身“白大褂”。
爱琢磨的急诊岗位带头人
急诊救治,除了理论和实践之外,另一个发挥经验值的重要途径就是制定急救技术操作流程。在祝振忠看来,传统的个人经验是急诊医生自己积累摸索出的独有“感觉”,对于第一时间挽救急诊患者生命十分重要,但这种“感觉”却无法传授。祝振忠相信,只有用客观准确的步骤、数据、图示说话,才有说服力,才能迅速推广。他不止一次地强调:“我想做的,是把最佳急诊技术操作稳定并推广开来。操作流程让医生好掌握、对抢救患者有效,我就特别高兴。”
祝振忠制定的每一道流程工序看上去没什么复杂之处,但其中都是精细功夫。大到如何开创医院急诊急救管理新模式、急诊科医护人员如何按流程规范化操作、急诊新技术新业务如何蓬勃开展,细化到如何使用转运呼吸机续贯治疗、如何率先在医院应用临床路径管理急性心肌梗死及急性脑血管病等。《北大首钢医院急诊内科手册》等一系列规范流程和成熟的操作技术,就是这样形成的。
一个冬日,急诊科突然接诊了6位中毒的危重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祝振忠没有慌乱,带领急诊科值班医护人员迅速启动由他制定的“群体伤”“有机磷中毒社会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等紧急预案,紧张、有序地按照技术操作流程,并成立了若干与患者症状相对应的抢救单元。6位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了最佳紧急救治,病情转危为安。
如果了解祝振忠为急诊科独有的诊治流程所下的功夫和心思,一定会被感动。急诊科医生们说:“每项高级急救技术、每台高档仪器设备,都有一个相对应的操作流程,这些饱含着他的心血、用无数不眠之夜精心制定的工作流程,对我们急诊医生来说非常宝贵、实用。”急诊科每来一位新医生,祝振忠都会亲自指导三个月,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流程,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详细地急诊急救培训,直到急诊“新手”医生熟练掌握抢救流程、规范化抢救技术,达到急诊科医务人员准入标准,祝振忠才会放心地让他们上岗,独当一面。
研究、制定急诊操作技术流程的功底,得益于祝振忠在急诊一线多年的摸爬滚打,虽然如今他已经集各种头衔、荣誉于一身,但他对急诊工作依旧亲力亲为、喜欢琢磨。他的内心呈现着海葵式的活力,触须万千、日夜飘张,侦捕着急诊患者身体一丝一缕的起伏变化。
祝振忠称自己和急诊科都是“典型的首钢人”:“我多年做急诊科主任得出的管理经验是哪个单位工作干得好,一定是因为首钢文化氛围浓厚、首钢精神底蕴厚重。”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急诊科紧跟北大首钢医院高速提质发展的节奏,迎来了“黄金时代”:由一个仅有2张抢救床位、13张留观床的小科室,发展成集院前3个120急救站,院内6张急诊急救床位、16张留观床位、20把输液座椅、8张急诊重症监护床位,以及急诊外科于一体的大型急诊急救专业科室。拥有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留观室、缝合室、石膏室,以及输液区等多种功能区,规模之大、患者收诊量之多、开展急救技术之全面,已稳居京西区域医院之首。在他的带领下拥有医护人员近80人的急诊科已逐渐发展成为奋发向上、和谐高效的集体,无论是在优质服务、医疗安全,还是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方面,团队整体面貌都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崭新变化,成为一支能够面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善打硬仗、能打胜仗,极具战斗力的急救团队十年前,急诊科月均收诊患者1000多人。如今急诊内外科月均收治患者已达6000多人。
从青葱岁月到沉稳中年,祝振忠始终没有离开过北大首钢医院,他一路走来,脚踏实地,步步向前,多次获得年度首钢先进职工、首钢模范党员、首钢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首钢医院党委书记向平超这样评价他:“石景山区和首钢的患者特别认可祝主任,在急诊科看见他,患者心里就踏实。”祝振忠对个人所获荣誉不愿多谈,倒是对急诊科逐年发展的工作数据铭记在心、如数家珍:“2015年急诊科就诊总人次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5.6%,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危重患者做到100%绿色通道畅通。”他讲述的不仅仅是岗位工作,管理、科研、带队伍的经验也是北大首钢医院跨越式大发展,急诊科从弱到强崛起、领军一方创造辉煌的写照。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