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攀钢集团】弘扬“鞍钢宪法” 传承攀钢精神 以豪迈的激情坚实的步伐推动新攀钢建设——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署名文章发表一周年记

来自:攀钢集团     时间:2016-07-01


     2015年6月30日,《攀钢日报》刊发攀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大德署名文章《高举“鞍钢宪法”旗帜 践行“六种发展理念” 让攀钢精神永放光芒》。这一天,距离鞍钢集团调整攀钢领导班子仅两个多月时间。
         2015年初,攀钢和攀枝花市共同纪念建市50周年和攀钢成立50周年。攀钢在50年中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形成了不朽的攀钢精神。时任攀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姚林在纪念晚会致辞中说,“攀钢精神”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是推动攀钢改革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必将激励我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2015年4月,攀钢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生死”命题——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吨钢利润大幅缩水。最初的1吨钢能赚1部手机,到2015年钢价跌到低于白菜价,部分区域市场热轧板价格已跌至2000元/吨以下,下游行业需求萎缩。攀钢合同衔接异常困难,资金链有可能随时断裂……
         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如何渡过当前的难关?未来的攀钢向何处去?如何建设百年企业?所有的攀钢人都在思考,所有关心攀钢的人都在期待。
         关键时刻,攀钢重磅推出了董事长党委书记署名文章,坚定而明确地提出了攀钢生存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新要求,号召攀钢人拿出激情,献出睿智,为攀钢的生存而奋战,为攀钢的未来而拼搏。
         “在攀钢最困难的时候,董事长党委书记署名文章以思想引领,精神激励的方式聚人心鼓士气,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是西昌钢钒党委书记谭克建学习署名文章后的感受。署名文章发表以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领导张长富,攀钢老领导赵忠玉、黄容生等,对署名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攀钢钒、西昌钢钒、钛业公司、工程公司等所有子分公司负责人,对署名文章进行了深刻的研讨和解读,纷纷表示要以署名文章为行动指南,迅速贯彻落实。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
         董事长党委书记署名文章提出了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应对危局的基本思路:以保命经营为基础,全力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实施“科技强企、主攻钒钛、做精钢铁、放活非钢”战略,打造以钒钛为主打、精品钢铁为辅助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世界级企业。2015年10月31日,攀钢第八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把攀钢建成以特强钒钛为主导、精品钢铁为支撑、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世界级企业,成为鞍钢集团打造中国钢铁钒钛“排头兵”的重要战略支撑极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2016年1月23日,攀钢三届一次职代会全面落实攀钢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提出了以新攀钢建设为统领,以“保命经营,资金安全”为核心,全方位推进“平台、跨界、产融、生态”的经营思路,“积微速成、深彻改革”的经营策略,“一体两翼”的经营重点,促进攀钢永续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至此,董事长党委书记署名文章核心要义在党代会上形成广泛共识,转化为全体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集体意志,并在三届一次职代会上得到广大职工一致认可,具体化为新攀钢建设的重大举措。
         署名文章发表一年来,攀钢高举“鞍钢宪法”旗帜,传承弘扬攀钢精神,以舍我其谁、中流击水的激情,全力展现主动作为新状态;以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气魄,矢志不渝攀登科技强企新高峰;以断臂求生、破釜沉舟的决心,奋力开创深化改革新局面;以开拓进取、永争第一的斗志,坚决打赢转型发展攻坚战。干部职工主动而为、奋力而为、有效而为,使经营管理、改革转型、创新发展及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抖擞“精气神”
        以中流击水的激情 打响生存攻坚战 
         也许每一个攀钢人都知道,攀钢精神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孕育诞生。那么,攀钢精神塑造了攀钢人怎样一种性格?又在不同的时期起到了什么作用?恐怕就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去认真思考了。尤其是面对攀钢陷入持续亏损,部分干部职工对攀钢的发展信心不足,缺乏“精气神”,忘掉了什么是攀钢精神。
         董事长党委书记署名文章,让攀钢精神伴着2015年盛夏的热浪滚滚而来。这篇闪耀着灵魂火花的文章,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思想武器、搏击市场的行动指南,成为我们精神上的一次探亲之旅、一条“回家”之路。
         在这条“回家”的路上,父辈们的激情破纸而来。我们又看见了战天斗地的豪迈情怀;看见了敬业、敬物、敬生命、敬自我的职业精神;看见了“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生动解读——
         我们清楚地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攀钢建设者们吃干菜、喝黄泥汤、住席棚子,却创造出了世界冶金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历史总在回望与对照中深刻地显现。我们不难发现,“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在攀钢每个时期都绽放光芒。这正是攀钢的“根”,是攀钢的“魂”,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克难制胜的传家宝。 
         
        生死关头勇者胜
        排除万难保生存 
        高层领导带头跑银行、跑市场,以上率下带领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奋力拼争,全力实现控亏目标 
        
         2015年,可谓攀钢发展历程中最“凶险”的一年,国内外经济下行,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材和进口矿价格“断崖式”下跌。攀钢全年钢材综合结算价格同比下降685元/吨,产品降价减利78.6亿元。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简约表达的背后,是攀钢新一届领导班子敢于担当的信心、勇气和决心。
         面对严峻的形势,攀钢率先在行业中提出保命经营,按照鞍钢集团“一个重点、两个转移、三个转变”工作思路,攀钢强力推出保命经营新举措。
         资金是血液。资金链是否健康,成为新任领导班子最为忧虑的大事之一。
         上任伊始,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大德就针对加强银企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与互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年来,攀钢主要领导和分管财务领导先后走访银行10余次,与平安银行、西南证券、中信保四川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攀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段向东深入云南、重庆、成都等地走访市场和用户。尤其是在多次深入积微物联、达海物流园调研后,他提出建立由Complex(综合体)、Cash(现金)、Coustomer(客户)三大元素构建的CⅢ电商平台,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目前,积微物联已成为西南最大的电商平台,达海成为了西部实力最强的物流园。
         跑银行、跑市场,仅是攀钢新任领导班子工作的一个侧面。上任至今,新任班子主要领导仅开展基层调研就达200余次,足迹遍布攀钢各区域、各子分公司。
         密集调研,频繁互动,在微观调研中把握宏观。在上与下的对接中,在机遇与挑战的把握中,在主观和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分析中,攀钢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路逐渐成形。职工队伍和谐稳定,汇聚了同舟共济、攻坚克难强大正能量。
         如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片断,如同一部情节动人的励志史诗。领导班子以上率下,各级领导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进入了“战时状态”。 
        
        拿出激情献睿智
        铁血拼争破危局 
        干部职工步调一致,形成强悍战斗力,保命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只是大自然的季节规律。
         对“钢市”而言,等待我们的是更加寒冷的“冬天”,更加猛烈的“暴风雪”。
         攀钢领导班子早已决定背水一战。在任职表态发言中,张大德、段向东表示,将带领干部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实现企业与职工同步发展,为鞍钢集团建成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作出更大贡献。
         2015年,攀钢坚持把控亏减亏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最大限度开源节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67亿元、控亏40亿元。
         成效,是激励也是鼓舞。困境中,攀钢领导班子对干部职工既讲危机,更讲信心。“不能养懒人、不应有闲人、激励勤快人、奖励有功人”的激励机制,让广大干部职工看到了攀钢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态度和决心。
         今年5月19日晚9时30分,攀钢钒303会议室灯火通明,总经理赵永平按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的调研要求,组织该公司部室长,督查落实该公司“铁水不带渣”等工作的实施情况。2015年,攀钢钒连续9个月实现盈利,盈利能力处于国内同等规模钢企先进水平,依靠的正是该公司铁血倒逼、铁腕执行、铁血降本的“三铁”精神和拼命加玩命的干劲。
         拼搏奋斗的不只是攀钢钒。钛业公司钛冶炼厂实现用100%PTK10攀钢矿入炉冶炼,加工成本跳水式下降,海绵钛厂工艺全线贯通;西昌钢钒年均降本达19亿元,吨钢人工成本处于国内冶金行业领先水平,今年5月一举实现投产5年以来首次单月盈利;国贸公司全体员工牢固树立保命经营危机意识,围绕“四大结构调整”主线,西南板材销量大幅增长,钢轨销量继续保持国内第一;供应公司在今年1至4月份,原燃料价格无一品种上涨,且部分品种价格还实现了下调,库存维持在较高水平;机电学院正式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跨入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国家队”;成都板材坚守边际贡献为正,做大效益产品产销规模,完成持平不亏目标任务;冶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实现新的突破;四川鸿舰主攻“做精加工产业”等目标,提升市场竞争力;矿业公司、攀长特等单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攀钢文化传媒公司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文化产业,以专题片、花城生活、医疗教育、大型活动等具有文化特色的项目征战市场;攀钢集团总医院送关爱送服务打造爱心医院;劳研科技2015年完成子公司改制工作,当年实现利润402万元;综合服务中心档案室、艺术团发挥自身优势勇拓市场创效益;汽运公司推行承包经营,让职工闯出了一片天。
         企业强人先强。
         攀钢钒炼钢厂板坯连铸作业区浇钢丙班一流流长曾彬带领班组职工,书写了连续9年浇钢滴钢不漏的传奇,创下了板坯连铸浇钢的全国纪录。
         生活公司食品分公司云南市场豆制品销售主管罗其刚与同事历经艰辛,在昆明建立起80多个中型卖场。
         钛业公司海绵钛厂厂长助理夏建辉与团队反复摸索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不断提升产品产质量。
         汽运公司李久平成为汽运公司第一批参与改革的司机,带着班组职工在改革的路上越跑越远。
         攀钢钒物流中心矿渣站职工王剑,在他工作19年的矿渣站整合后,毅然走上了新岗位——装车捆绑。繁重而高强度的劳动,两天时间他就磨烂一双手套。
         ……
         在钢市的冬天,干部职工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创下一份又一份业绩,不断描绘新攀钢建设的灿烂画卷。 
         
        
        敢于涉险滩
        以破釜沉舟的决心 咬定目标抓改革 
         刚刚跨入2016年,全国各地钢厂停产消息不断传出。山东80%的“僵尸企业”已停产。
         在这场行业“大洗牌”中,攀钢深入贯彻鞍钢集团决策部署,严守“两条红线”,深化战略调整。重点以调整销售策略为切入点,推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坚持抓好结构性产业调整,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抓好差异性产品调整,努力提高品种创效能力和附加值。
         紧扣“活着”这一生存命题,攀钢全面打响控亏强基攻坚战。在这一进程中,鞍钢集团公司领导多次深入攀钢调研,对攀钢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帮助。 
        
        关停并转
        断臂求生 
        深入推进攀成钢、攀长特机构重组、分离、整合,深化组建新工程公司等专项改革 
         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大环境中,攀钢紧抓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出台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财税金融政策的历史机遇,通过“瘦身”,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截至2015年底,攀成钢关停4座405立方米高炉、1座80吨转炉、1座100吨提钒转炉,以及1条75万吨棒材生产线、1条50万吨高速线材生产线。而在此前,还相继关停了2座烧结机、1座竖炉,共关停过剩产能350万吨。
         在这次改革中,攀成钢机关部室由12个精简为10个,下属二级单位由26个优化为12个。
         攀钢将改革着眼点放在提升劳动效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加快转换经营机制、构建新的专业化运营平台等战略层面,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推动。
         截至今年3月,攀长特关停二厂区和三厂区,集中发展一厂区和四厂区,并对产线管控及组织构架进行调整和优化,二级单位由20个精简为13个,机关科室由76个合并至42个;工程公司将16个子分公司优化整合为8个,科级机构由182个精简为101个……
         产能“瘦身”、经营转型、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带来了竞争力的增强。攀成钢大力发展非钢产业,攀长特集中力量恢复“造血功能”和盈利能力。工程公司按照“收缩做精”的原则,以服务攀钢为基础,深度挖潜传统业务,稳步开拓外部市场,打造西南区域内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工程公司。 
        
        大胆创新
        激活机制 
        在“7+2”家单位试行自主经营、独立运行、自我发展的管控模式。以积微物联、达海物流园为代表的一批非钢产业蓬勃发展 
         “攀钢的‘非钢产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这是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在今年5月12日鞍钢集团工作动态上的亲笔批示。尤其是对攀钢首个进行市场化运作的非钢单位成都投资公司的发展,唐复平董事长给予充分肯定——“积微物联公司在互联网+领域发展得很好,是非钢产业发展的典型,对鞍钢集团发展非钢产业有很好的启示,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推广。”
         实际上,积微物联在2015年7月上线时,业界都表示“不看好”。短短一年的发展,积微物联在线交易量达到640万吨,交易额达到150亿元,一举成为西南最大的钢铁电商平台;达海物流园也成为了西南单体最大的物流园综合体。“攀钢全面转换经营机制,是成都投资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该公司总经理谢海称,他对成都投资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面对行业困局,“在钢言钢”的道路难有根本性改变,“放活非钢”战略应运而生,成为攀钢度过钢铁市场“冰冻期”开辟的“第二战场”。
         让非钢产业“活”起来,攀钢将突破口落在一个“放”字上——放权、放责。
         在“7+2”家单位试行自主经营、独立运行、自我发展的管控模式。攀钢与众齐健康产业公司、四川鸿舰、生活公司、汽运公司、冶材公司、四川劳研科技公司、工科咨询公司七家单位,以及成都投资公司、眉山冷弯型钢公司两家董事会签订《2016-2018年度自主经营目标责任书》,让“一企一策”真正落地,推动“内生型”向“市场型”转变。
         今年6月21日晚,南山宾馆内的荷塘月色烧烤大排档,各类小吃琳琅满目,生意红火。今日食客满门的荷塘月色,昔日曾是一处闲置的鱼塘,不为人知。
         在深彻改革,全面建立市场化的体制机制下,攀钢的“荷塘月色”洒满各个角落——打造现代专业化公司,组建了西部物联公司、众齐健康产业公司和物资贸易公司等;大力发展绿色城市服务业,做大生活公司连锁超市和食品加工业务,延伸生活服务产业链,推动产业化发展;培育发展攀钢医疗健康产业,最终实现以专业化管理促进产业化发展;推行业务重组、人力资源改革及公司制改革。劳研所完成子公司改制改革,成立劳研科技公司,2015年实现利润402万元。攀钢传媒中心实行公司制改革,在2015年成立文化传媒公司,当年就创收1122万元。 
        
        固本强基
        深化管理 
        按照“建体系、定规则、控运行、评效果、促改进”的总原则,构建以“四大制度性文件”为支撑的运营管控体系。推行规章制度“废、改、立”。强化“五制配套”作业长制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鞍钢宪法”的核心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一改”就是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攀钢按照“建体系、定规则、控运行、评效果、促改进”的总原则,着重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环保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体系、武装保卫体系等。体系和规则制定以后,在运行过程中加以有效控制,并从宏观上评价制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从微观上抓取一个断面来进行解剖两个方面来评价效果。最后,坚持问题导向促改进,定期不定期审慎查找规章和体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找准问题和差距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原因,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各项工作真正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
         2015年6月,攀钢着手对原有规章制度进行辨识、清理和确认,在全面承接鞍钢集团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由繁到简再到精的思路修订完善新的规章制度。集团公司所有机关部室历时一年的整改,318项规章制度精减至152项。管理创新部部长杨东透露,新建的规章制度体系更加清晰、科学、完整、实用,操作性更强。
         好的制度能让员工积极工作,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今年6月28日,攀钢召开基础管理工作推进会,深入推进以作业长制为核心的“五制配套”基层管理模式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攀钢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以来,干部职工观念得到转变,能够正确运用精益六西格玛方法破解生产瓶颈。钒渣球磨机产能、铁系统金属损失率、镀锌产品质量降级改判率等关键性指标得到改善,创造效益达5亿元以上。“五制配套”作业长制的推行,工序横向协作能力明显增强,钢铁料消耗等关键技术经济指标屡次刷新,生铁成本和各项费用大幅度下降。
         在“保生存求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下,攀钢构建起以《攀钢发展战略及规划》、《年度生产经营白皮书》、《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四大制度性文件”为支撑的运营管控体系,进一步推进管理提升。
         “高者必以下为基”。着眼控亏求突破,固本强基促改革,正是攀钢实施“科技强企、主攻钒钛、做精钢铁、放活非钢”战略的重要支撑,是攀钢“活下去”的强大引擎。 
        
        勇于破难题
        以永不服输的气魄 创新发展再提速 
         2015年12月31日,攀钢氯化法钛白项目攀枝花(一期)工程启动。
         吃了几十年“钢铁饭”的攀钢,正被一只强有力的“手”推向转型“轨道”。
         尤其是“主攻钒钛”这样一个大命题的战略目标背后,凝聚着攀钢人挥之不去的浓浓的家国情怀。
         上世纪六十年代,攀钢人攻克钒钛磁铁矿的冶炼难题,用几十年时间逐步建成特大型钒钛钢铁企业集团。攀钢的建设,对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布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进程中,最核心的力量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强企、主攻钒钛”战略,于国家,是承担实现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历史使命;于攀钢,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号工程”
        打造未来 
         在2015年中国钛年会上,参会专家学者认为,攀枝花得天独厚的钒钛资源优势将是钛材应用拓展的强力支撑,但钒钛磁铁矿难选、难冶炼、难分离,开发利用很难。从高炉渣中提钛,更是难上加难。
         这并不是专家“危言耸听”。因为,日本、德国和美国曾经做过高炉渣提钛试探性研究,结果均表示难以综合利用;国家也曾将其列入“六五”、“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但因高钛型高炉渣的特殊性质,使提钛难度极大,迄今尚没有实现产业化……
         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下,实施“主攻钒钛”发展战略的攀钢别无选择,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攻坚克难。 
         开始推行高炉渣提钛项目,绝大多数人心存疑惑,认为希望不大。然而,攀钢历经一年的攻坚克难,突破了众多难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由此,坚定了攀钢人的信心。
         攀钢钒炼钢厂高温碳化作业区丁班班长官联发和班组职工,常常在1500多摄氏度高温的炉前观察口全心观察炉内反应情况、液面高低,在不断的摸索中,优化了相关参数,碳化率、物耗成本等关键指标逐渐稳定。
         正是无数个“官联发”立足岗位,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攀钢“一号工程”才迎来了曙光初现。
         在高温碳化技术经济指标全面突破设计水平的基础上,2015年5月前由做试验为主的低温氯化项目,转为以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化攻关。今年1月,实现第一代炉稳定运行;3月,第二代炉上线,主要技术指标显著提升;目前,第三代炉的生产正有序推进……
         如今,“一号工程”项目受到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等国家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即将列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1号项目,并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打造全生态钛产业链,攀钢正迈出新步伐。 
        
        发展钒业
        进军高端 
         历经多年发展,攀钢已成为全球第一产钒企业和国内钒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企业。
         然而,钒的应有领域仍然不宽,在中间合金、化工催化剂、光学功能材料等高端领域的应用比较缺乏,尤其是钒电池的开发。
         研发钒电池,攀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近20年的历程,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015年12月14日,攀钢钒电池应用技术开发专题研讨会再发动员令:瞄准一个方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早日实现在钒电池应用方面的突破。
         半年后,已完成在国内和欧洲考察、刚刚提交调研报告的研究院新材料研究所彭穗博士透露,钒电池实现了三大突破——五氧化二钒纯度达到99.9%,固体硫酸氧钒远销海外,钒电池电解液产品达到客户使用要求。
         今年6月18日,在钒钛战略联盟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暨专家委员会会议上,新当选的理事长张大德向世界发出邀请:热忱欢迎所有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参与合作,携手攻克高炉渣提钛、钒电池等世界级技术难题。
         在高起点布局下,攀钢正在向钒钛产业高端领域进军…… 
        
        做精钢铁
        品质取胜 
        突破超大断面铸坯生成钢轨的连铸、轧制及热处理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系列深冲和高强汽车板 
         2015年,攀钢轨梁厂万能一线技改成功投入生产,但钢轨规格通长波动较大,导致批量事故频繁。攀钢型材轧制首席工程师陶功明在深思熟虑后,将万能二线钢轨全长均匀性控制技术移植到了万能一线。至此,诸多生产难题迎刃而解,职工劳动强度大幅下降,钢轨合格率瞬间上升。
         陶功明在2003年就着手研究的钢轨全长均匀性控制技术。彼时,他从未想到,12年后这项技术为提升万能一线钢轨质量提供了支撑。
         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正是攀钢钢轨领跑世界的先决条件。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攀钢抢占行业制高点。据研究院重轨及铁路用钢研究所所长郭华透露:如今,攀钢又在国内率先突破超大断面铸坯生成钢轨的连铸、轧制及热处理关键技术,实现了工业批量生产。
         这一年,攀钢实施“产、销、研、用”一体化的协调,为攀钢打造世界顶级钢轨服务商提供了支撑;研究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高起点布局;不断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服务方案……
         攀钢钢轨,始终在飞速向前!
         取得技术突破的不只是攀钢钢轨,还有攀钢汽车板。
         2015年9月13日,鞍钢重庆汽车钢公司开业,标志着高强热镀锌汽车板生产线正式投产。
         投产,意味着攀钢正式踏入汽车用钢市场。作为后来者,攀钢对汽车用钢的定位志存高远:“国内一流,西南最优”。
         “征战西南”之势,源于“科技强企”、“做精钢铁”的发展战略,源于攀钢人不畏艰难的探索精神,与现场强大的执行力。
         如今,攀钢成功开发出系列深冲和高强汽车板,镀锌用高强钢通过TAGAL试验验证,具备为东风、长安股份等汽车厂商批量供货能力。据汽车板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渝介绍,仅一年时间,攀钢就完成了商用车到交叉型乘用车、自主品牌乘用车、合资品牌乘用车,从内板到外板的华丽转变。
         立足先进的工艺装备以及独有的钒钛资源等优势,攀钢汽车板正加速实现弯道超车。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科技强企,有赖于体制机制的创新,离不开人才队伍的支撑。
         攀钢全面贯彻鞍钢集团《关于完善科研设计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精神,公司领导亲自挂帅抓重大成果转化,集中力量群策群力扎实推进,一系列的“废、改、立”,确保了创新发展之路政令畅通。组建26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学科团队,实施全球化招聘精英,选拔优秀骨干进行学历深造,采用“菜单式”个性化定向培养……
         创新,激活一池春水,成为助推攀钢脱困发展的强劲动力。
         创新,融入攀钢人血脉,成为攀钢特色文化基因的科技创新,将让世界看到一个不同凡响的新攀钢! 
        
         时光不走回头路,但要回头看。
         2016年4月,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到攀钢调研,对攀钢一年来在改革转型、生产经营、技术创新、非钢产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天的成绩,可以从昨天找到缘由伏笔。
         这一年,我们亲历着一个个关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故事,我们用拼搏的汗水写下一个动人的句子:“凝聚全员的力量打胜‘两大攻坚战’”。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攀钢的理念在变、作风在变、成效在变。看到了攀钢的广大干部职工面对困难不低头,主动而为、奋力而为、有效而为。
         我们致敬昨天的荣耀!我们也致敬今天的甘苦!
         今年5月18日,攀枝花市人大举办攀钢经济形势报告会,邀请攀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大德作攀钢经济形势报告。“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推动攀钢尽快走出困境、再创辉煌,为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掷地有声的话语令200多名全市各界听众为之一振。
         5月21日,攀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段向东率队走访云南市场……
         “看到公司领导这么拼,我们对攀钢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激情。”这是攀钢干部职工的心声。
         为什么我们会激情满怀?因为,我们看见了,被称作理想的情感,真实存在于攀钢人的血液里;我们看见了,攀钢人对企业一种看似单纯却执着的热爱;我们看见了,攀钢精神犹如一盆炽热的炭火,在这个钢市的寒冬里温暖着我们的胸膛,激励着我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书写出一个又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动人故事。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