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塑造是一场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品牌变得越发重要的,它的存在是为了描述一种全新的理念:大规模制成品。品牌成了消费者辨识这些产品某方面一致性的途径,正如皮尔斯伯里面粉(Pillsbury flour)和莫顿食盐(Morton salt),它们能提供比杂牌产品更可靠的质量。
品牌的作用是让人迅速识别一种产品,讲述一个与产品相吻合的故事。出于早期工业化技术的限制,产品多年来少有变化,甚至跟竞争对手都没有什么区别。把新奇有趣的信息和兴奋点注入一种本质上始终如一的产品,就成了市场营销的工作。到20世纪后半叶,几乎所有产品都可以说成是“同类产品”,彼此之间没两样,整个局面算是发展到鼎盛时期了。
这种情况为广告和营销带来了绝佳机会。既然所有东西都一样,那么唯有靠着溢美之辞,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它们有所不同。此时生产和营销部门确实没什么必要沟通。产品的开发进展极度缓慢,市场营销人员可以从报纸上知悉自己的产品有了什么样的创新。
但这已经成了过去式。新时代到来得那么快,我们甚至还没来得及思考方法和调整组织结构。
命名很重要
莎士比亚说过一句千古名言,“玫瑰不叫玫瑰,亦无损其芳香。” 从销量上看,玫瑰从来都是最好卖的10种鲜花之一。但如果要论气味,人们往往会将玫瑰排在不起眼的栀子花和鸡蛋花后面。
这里,请务必注意,一个好听的名字能带来多大的帮助,而更重要的是,一个难听的名字能形成多大的反作用。就拿栀子花和鸡蛋花的名字来说,它们也不可能进入鲜花销量前10名的排行榜。“我的爱就像鸡蛋花。”这样的话可没法把营销融入进去。设计东西的时候,务必要把名字也视为设计的一环,认真加以考虑。这件事可不能从设计流程里独立出去,也不能放在最后一分钟再去思考。你永远、永远、永远不要低估名字里蕴涵的营销能量。光是名字,就是产品营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几年前,我们接到了一个工作任务,是它真正向我们展现了名字的惊人力量,连我们自己都感到惊讶。大众邀我们参与“高尔夫”车型的广告活动。
高尔夫是一款很棒的车,在全世界都很畅销。但在美国,它的销量总是上不去。我们想弄清这是为什么。我们分析了一下历史,发现在过去15年里,高尔夫的销量都在逐年下降,从最高时的每年25万辆,降到了眼下的每年3万辆! 跌了几乎90%。当我们回过头去仔细思考巅峰销量的年份,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当时高尔夫是另外一个名字,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暗示着小巧、快速、灵活——野兔。
我们又进一步挖掘,发现全国各地竟然有十多个专门的“野兔”汽车俱乐部,狂热粉丝不计其数。而更叫人吃惊的是,高尔夫的粉丝网站或俱乐部,我们却一个也没找到。这不可能是巧合。经过一些细致的调查之后,大众北美分公司请求母公司批准更改“高尔夫”的名字。
这个要求可不小。所有国际品牌都希望使用全球统一的名字,所以,要想改名,理由必须相当充分。结果,母公司批准了,高尔夫改用原来的名字,并配合它策划了新的广告活动。广告很精美,但只看它,你肯定搞不懂为什么销量竟然从“高尔夫”的每年3万辆猛增到“野兔”的5万辆。广告活动更加无法解释:为什么俱乐部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为什么所有的T恤都卖了个精光?为什么人们会给自己文身?完全解释不了,其实奥妙就在名字里。这件事证明,“野兔”如果换了别的名字,就不会卖得那么火爆了。
故事力量
杰出企业的领导者在刚开始创业时,很少把焦点放在品牌上。相反,他们专注于故事——倘若这些故事足够有力量,他们最终就能改变世界。
事实证明,廷克·哈特菲尔德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发现合适故事的人。身为耐克的创意大师,耐克多款最具创新意义的运动鞋都是他负责的,如“飞人乔丹”、“180跑鞋”和“跨界训练鞋”。廷克靠着自己全局性观察世界的能力,创造出了奇迹。然而,在“飞人乔丹”20周年庆的时候,他却难以找到灵感。这是一款很重要的鞋——毕竟,“飞人乔丹”再造了整个耐克品牌。他得用这双鞋讲出合适的故事来。
他的目标是用鞋子来当画布,回溯乔丹的生活,讲述由乔丹启发而出的故事。使用产品本身来讲这类故事的想法,是与传统市场营销相悖的,特别是对一家大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的领域。尽管很多创业型企业能靠直觉来做到这一点,可就跟我们说的一样,大部分大公司真的很难弄明白个中道理。
结果,他拿出了一个鞋扣,鞋扣上装饰着200多幅激光绘出的拼图,描述了乔丹最重要的人生故事,全部来自乔丹的亲口讲述。此外,拼图集里还加上了过去20年其他耐克设计师出力设计的“飞人乔丹”鞋款。鞋子还有好些其他的功能也在讲述乔丹的故事,比如鞋子侧面有69道微微的凹痕,代表着乔丹在他得分最高的那场球赛里的进球数。“飞人乔丹”上陈列的信息,都能做一堂介绍迈克尔·乔丹人生的讲座了,它就相当于60年代的流行歌曲“美国派”(这首歌记录了整整一个时代美国人所见、所思、所想,以及所经历的往事)。
“对乔丹来说,最重要的画可能是这幅。”哈特菲尔德指着鞋上的一个小点对我们说,“就是这口工具箱。它叫‘老爹’,乔丹就是这样叫他父亲的。他爸爸心灵手巧,什么东西都能修得好。”
最合适的故事,是把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从一开头就结合在了一起,而不是通过后期零零散散地加入。哈特菲尔德为,一双鞋提供了将市场营销彻底融入到产品里的灵感。这个故事打动了消费者:它一天之内就卖光了。
宏观沟通
要取得成功,品牌故事还必须跟文化当中更宏观的对话联系起来。不这么做的话,故事就缺乏时代性。把市场营销建立在缺乏时代性的故事上,就没人会注意到它,产品也卖不出去。
几年前,我们开始跟汉堡王合作,重新唤起了“我选我味”的故事。它原本是一个营销口号,但我们希望把它放在汉堡王故事的核心里。
我们注意到,在更庞大的文化范围里,每一个地方都有“选择”在萌芽。消费者要求参与一切,不管是自己购买的产品,还是产品的市场营销。这回,“我选我味”成了汉堡王从市场营销到产品设计各个环节的中心故事。
它激发出炸鸡条的点子——把鸡肉切成炸薯条的样子,装在杯子里,好让消费者更容易吃到蛋白质。此外,这个故事还影响了包装。我们设计了薯条袋,能让装炸薯条的纸杯,刚好放进标准的车载杯托里。把汉堡王的故事跟更宏观的文化故事联系起来,这一品牌及其产品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故事的力量能帮助企业面对哪怕是最大的全球性挑战。今天,大多数企业面临着庞大到无法管理,甚至无法理解的战略问题。全球战略问题的规模太大了,人很容易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感觉:单个人怎么想都无关紧要,这些问题终归是解决不了的。战略问题自己给自己造就出了动能,在我们找到解决途径之前,必须先化解它们的动能。
讲故事是处理这类庞大战略问题的最佳工具。这种故事必须具备可信性、连贯性和合理性,能让人们理解市场上这些庞大又复杂的挑战。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能把战略问题的诸多不同元素融合到一起,带给人们动力,启发人们行动。不管自己生活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依靠这样的故事,人们都能够理解,从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创造公司的美好未来。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